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传统伦理是中国现代市场道德形成的渊源和基础,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其合理、优秀的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道德。以仁为本,确立为民服务、回报社会的理念;以义为准,确立义中取利、合法经营的理念;以信立业,确立信誉至上、诚实不欺的理念;以和为贵,确立和谐竞争、人和激励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的部分,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成果。它不仅对于现实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在走向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进程中仍将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仁者爱人”;“生财有道”;“和气生财”;“交往有信”;“俭约起家”。它们蕴涵着仁爱精神、道义原则、贵和思想、诚信道德、尚俭品质。这些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经过转换之后,完全可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催生了传统一体化社会格局的逐步解体。社会伦理要求因为文化转型的不同步而缺乏支撑,难以发挥作用。现代社会格局及其伦理要求与传统文化及其规范之间显现出摩擦和冲突。社会伦理在文化断裂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伦理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完成教育使命的基本保障。但是,当前我国不少教师专业伦理缺失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一直强调要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专业伦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以期抛砖引玉。一、以家国思想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工作从古至今都是作为国家建设的大计。所以,儒家倡导"家国同构"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诸多的地域文化中,河洛文化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最为深远、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节庆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节庆化之中,自来就蕴涵了厚重真切的传统化和民族精神内涵。和谐对称、淑世精神、历史意识和乐观自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正是其中鲜明较、引人注目的成份。历史地看,由传统节庆所负载和传布的这种化精神,自始至终地成为渲染化气氛、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厘清家庭伦理文化概念,阐述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历史形成、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借鉴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可促进家庭幸福、民族复兴,对构建现代家庭伦理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千一 《师道》2007,(7):32-3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是否应该保持?能否保持?怎样才能保持?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粲诗表现了浓厚的中华古典诗意美,深沉而细腻的故国情思,对中华传统化的眷恋、思考和把握,总此,共同形成了周粲诗浓厚的中华传统化色彩。而这一化特色的形成,则基于周粲深受中华传统化的熏陶,缘于他的中华情结。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为契机,通过调查了解小学当前书法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书法艺术日渐衰微的基本原因,结合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将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之源,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纽带。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将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3.
14.
欧爱萍 《海外英语》2023,(11):155-157
外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已成为普遍现象,然而在目前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导入依然只是单向的目的语文化导入,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导入,中外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导入的失衡会阻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实际上,中华传统文化回归外语教学意义重大,应该引起广大外语教育者的充分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揭示传统文化的内涵入手,阐述了传统文化进社区的重要意义,分析得出传统文化的功能与作用,提出建设好社区居民学校、加强资源整合利用、充分利用传统节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培育学习团队、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等六条传统文化进社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必须放眼世界,敬畏传统,发掘、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汲取精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7.
河洛文化是根植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部族、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在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完善发展,最终成为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和主源。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已引起国内外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人群的广泛关注。当前河洛文化研究,正是方兴未艾,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许多中外学者发表了一篇篇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河洛文化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刊选载一些优秀论文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伦理共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集中反映,是全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生存与发展之魂。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相似文献   

19.
严复"伦理本位"的自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复不仅是近代中国译介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批判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人。严复的自由观反映出的是中国伦理本位文化所能容忍与接受的自由意志,而非西方个体本位文化中原汁原味的自由意志。概括说来,经过严复思想滤过的“自由主义”,与形形色色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本文从国家的重视程度及大学生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入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方面在大学生中加以传播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