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论语·子路篇》中的一句话,是孔子习惯的一种句式。就是把君子跟小人的表现两者这么来参照。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就是一个人心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可以泰然自若,但是他没有一种骄矜之气。那小人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张扬,一个人表现出来处处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种气定神闲。关于骄傲我们要分清,一个人一生不可...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叹,这种感叹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含蓄,但是里面有多少沧桑?刘禹锡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也就是苍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怆古往今来川流不息。这就像著名的《春江花月夜》巨斤发出的这种无端之间:“江畔何人初见月,...  相似文献   

3.
由蝉而说     
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忽略一些微小的事物,忘却它们也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经历了生命的艰难和辉煌。而这种粗糙的心态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梵高与青藤     
我手中的裁纸刀也掉了。我哭起来,满脑子都是晕开的血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7.
别样成长     
就像雨后七色彩虹一样,每个咖啡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成长故事。正是这些故事让大家体会到了成长带来的别样滋味、别样快乐!本期,乐乐姐姐就邀请到了两位可爱的咖啡,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他们的别样成长故事吧!  相似文献   

8.
支离破碎的分析已成为语文阅渎教学的大忌,整体教学作为一面旗帜,开辟了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整体教学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问”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落实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理念,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曾采用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提问,自我解答的方式,可是总觉得课堂难以驾驭,后来还是主要采用教师提问题,学生阅读回答的形式,觉得这样自己手里有根绳牵着,执教起来心里有数。不过课堂气氛有时不免沉闷,怎样看待这种教学方法?怎样才能把这种课上好?  相似文献   

10.
○吕老师,看了你最近写的《语文课应重视文学素质的培养》(载《语文快餐》2000年第1—2期),很受启发。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确实有些老师把一些文学名著当成一般记叙文讲述,将一篇生动的富有魅力的作品肢解为简单的字词句章知识,听起来枯燥无味,我们是该认真研究如何把其中的真知妙谛传授给学生了。你提过应通过阅读课有意识地扩展课文中的文艺审美方面的理论知识,对此我颇有体会。我讲授莫泊桑的《项链》时,提问同学:“构成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的核心是什么?”“把假项链当成了真项链。”“设想一下,如果把真珠宝当成了假珠宝,那会…  相似文献   

11.
12.
八、直观演示法。在某些记叙文里,有时候,人物的神情、举止有很强的表情达意作用。碰到这样的内容,我们不必急于让学生去分析去理解,可先让学生尝试把人物的这些神情、举止表演一下,然后再去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3.
为爱而教     
弹指间,我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二十多个春秋。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校园的时候,我总能看到那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学生、那一张张花蕾般的笑脸、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学生那一声声“高老师好”让我觉得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当学生捧着一份份录取通知书来到我的面前时,我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感到自豪。我们平凡,但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  相似文献   

14.
张红 《学语文》2004,(2):21-21
阅读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必须确定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握教学对象的特点,针对每一个体的不同实际和不同需求,提出不同层面的要求。对于学生这一群体,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地了解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洁 《青海教育》2004,(9):34-35
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平面化思维”与“单向操作”的问题,有教师主张在阅读教学中“不指示教学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这种主张是符合语文教学的特殊规律的,从教学方法这个角度来讲也是很有创意的。但是,我们对这个“二个”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把握,我们不能从“不指示教学目标”走到“没有教学目标”,从“不指示问题答案”走到“没有答案”,更不能走到“没有真理”。日本教育家佐藤正夫曾说:“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就是目标。”  相似文献   

18.
每读《呐喊》《彷徨》,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鲁迅在两部小说中的情感恰如书名所示——《呐喊》中多的是激奋,是难以按捺的内心冲动,外部的沉郁掩饰不住内在情感“如地火一般奔突”;而在《彷徨》中多的是冷静凝重,作自身似乎已退居极次要的位置,客观冷静再现的特征日益明显。换言之,《呐喊》如青年的狂歌与哀哭,《彷徨》则如中年的冷峻与沉思。  相似文献   

19.
一、批注中的新课标 古人读书重诵读,也重圈点批注,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实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宝贵的经验.相对于阅读课教师表演自我的满堂讲,相对于阅读课预习提示先人为主的盲目跟,相对于阅读课媒体课件的精彩演,<学生批注一<失街亭>的一种教学方法>给人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把阅读的权利和自由交给学生,把阅读的方法和途径交给学生,这就是观念的转变,所以说"观念一变天地新".这是李军伟老师的觉醒,绝非他所说的"突发奇想".  相似文献   

20.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研究表明: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但它却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而是感觉的有机综合.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补充当时的感觉,在头脑中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整体先于部分而又决定部分的性质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