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浙江省第七届初中物理竞赛题)某同学研究碰撞实验时,将一个小皮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向右撞击停在路上的汽车尾部时,测得小皮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反弹回来.已知运动物体的动能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那么当汽车以5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向右运动时,则小皮球仍以10m/s的速度水平向右撞击这辆汽车尾部的相同部位时,相对路面而言,小皮球反弹回来的速度大小为___,方向___.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实验误差大;二是耗时长。为克服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抛体运动实验仪,经试用,具有误差小(多点初速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01m/s);省时(完成3次实验含操作计算只需25min);操作简单,一人便可操作整个实验;平抛物体运动轨迹清晰、平滑、一次成功,整个实验直观明了等优点,还有做斜抛运动实验和碰撞实验的功能,均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1)抛体运动实验仪如图1所示。1.弹簧抛射枪;2.重锤线;3.小钢球;4.接球槽;5.磁性板;6.底座;7.水平…  相似文献   

3.
周异平 《物理教师》2000,21(1):9-11
教学目的: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碰撞的基本规律,更好地掌握碰撞的基本分析方法. 重点:(1)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的分析;(2)比较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教具:碰撞实验、多媒体装置. 教学过程:l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碰撞是一个非常基本、但又是十分重要的物理模型.然而,碰撞的出现并非是单一的、明了的,往往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如何解决形式不同、本质相同的碰撞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碰撞分析.2分析讨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画…  相似文献   

4.
冯光平 《考试周刊》2011,(28):191-192
本文从波动理论入手,得出了一维多球碰撞过程中的速度分配比例,这一比例由弹性球的杨氏模量和密度决定。常见的交换速度现象仅仅是一种特例,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到其他速度分配情况。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现行首次使用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将“动量守恒定律”安排在选修3—5第十六章,第一节编写为“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材从生活实例人手,分析了2个物体碰撞前后的多种情形。实验的基本思路提醒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2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即:一维碰撞。教材通过分析,一维碰撞中涉及的物理量有:物体质量,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质量我们可以用天平测量,是不变量;怎样测出速度,怎样处理数据是难点。教材列举了表1所示的实验数据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速摄像仪结合像素分析法观测了液滴碰撞水平干壁面铺展、收缩、飞溅等动力学形态变化,并定量获得了液滴铺展系数和铺展速度随无量纲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液滴的铺展系数和铺展速度与碰撞速度和液滴初始直径密切相关,碰撞速度越大,液滴的铺展系数和铺展速度越大,铺展速度在撞壁初始阶段变化明显,随时间逐渐趋于稳定;液滴初始直径越大,铺展系数越大,其临界飞溅速度越小。无量纲分析得出:液滴的最大铺展系数与雷诺数密切相关,液滴达到最大铺展系数所需无量时间与韦伯数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碰撞模型的特征: (1)系统动量守恒;(2)系统动能不增;(3)情景可行.如甲物体追乙物体并发生碰撞,碰前甲的速度必须大于乙的速度;碰后甲的速度比碰前速度小,而乙的速度比碰前速度大;碰后甲物体的速度小于或等于乙物体的速度或甲反向运动.  相似文献   

8.
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条件是否成立,第一:是否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第二:是否符合物理情景,例如,在追撞问题中,被碰小球速度必增大,碰前追击小球速度必大于被碰小球速度,碰后追击小球速度可能小于被碰小球速度,也可能速度相反;第三:碰撞前后总动能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9.
刘健 《中学物理》2011,(2):29-31
1模型的建立 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初速度v1射入静止的质量为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二者一起以共同的速度运动,这种碰撞称为“一动一静”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模型.这个模型的共同特点是:  相似文献   

10.
题目:如图,一辆质量为m=2kg的平板车左端放有质量M=3kg的滑块,滑块与平板车的摩擦系数为μ=0.4,开始以共同速度v0=2m/s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并与竖直墙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平板车速度不变且方向与原来相反,平板车足够长以至滑块决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g取10N/kg。  相似文献   

11.
在理想情况下,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完全恢复,不发热、不发声,没有机械能损失,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又称完全弹性碰撞。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微观粒子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也是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即: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碰撞,是两个物体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不论是宏观物体间还是微观粒子间,碰撞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碰撞的作用时间极短(比如两个钢球碰撞相互作用的时间大约为10-4秒),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又非常大,通常物体所受外力(如重力、摩擦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过程中参与相互碰撞作用的物体系统的总动...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教材中,弹性碰撞的演示实验是动量这一章的关键实验。1666年英国皇家学会表演的这个实验时是用两个象牙球进行碰撞的,而现有的教学仪器,是用钢球代替象牙球,钢球不是完全弹性物体,实验效果很不明显。我们用乒乓球代替象牙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它包括支架、摆线、摆球和调节螺丝。支架可采用木制的或铁制的,摆线应比较细而且柔软,摆球是两个相同的乒乓球。在乒乓球用木胶胶上吊环,用于安装摆线。吊环可用废的乒乓球剪成后用开水加温捏成如图的形  相似文献   

14.
李力 《物理教师》2010,31(7):42-42
本刊2009年第3期“大学物理园地”专栏的《引入质心参考系,巧解弹性斜碰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引入》),提及一个关于弹性碰撞的重要定理:在质心参考系中研究两个质点的弹性碰撞时,碰撞前后每个质点的速度大小不变,而发生改变的仅仅可能是速度方向.这个定理成立的条件并不要求是一个运动质点碰撞一个静止质点,也不要求必须是正碰.利用这个重要定理,该文巧妙而简捷地求解了不少困难的高中物理竞赛中的弹性斜碰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 1.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v1碰地,竖直向上弹起,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度为v2,在碰撞过程中,地面对钢球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 ).  相似文献   

16.
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描绘平抛运动轨迹,是普通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实际教学仪器只给一个斜槽轨道、夹具、钢球、玻璃球和重垂线。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学生实验,目前通常是用两小球作弹性碰撞的方法.即用一从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钢球)与放在斜槽末端小支柱上的小球(玻璃球)相碰,研究其碰撞前后的动量是否守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验证动量守恒实验的演示板,通过高度与动量(速度)之间的关系,以高度的测量来量度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证明了三种典型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9.
纵观高考物理压轴题中,对心弹性碰撞一直是考查动量与能量方面知识的热点题型。对这类正碰问题常常会指导学生从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方面去求解,这就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但由于运算量过大,仍然存在因运算出错而失分的现象。我们总结出完全弹性碰撞的两点结论,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刘文剑 《考试周刊》2012,(39):147-147
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弹性碰撞球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现将该实验的实验装置及其原理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