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一句中,“唧唧”历来有三种解释:一曰叹息声;二曰机杼声;三曰虫鸣声。这里辑录三家之言供教学参考。《课本》说“唧唧”是“织布机声”,不能说完全不对,但照应下面“不闻机杼声”。总觉不太妥当。《文苑英华》于此作“唧唧何力力”,有人便说“唧唧”是“叹息声”,照应下文“唯闻女叹息”,  相似文献   

2.
关于《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历来有三种解释,即机杼声、叹息声和虫鸣声。但大量例证证明,将"唧唧"解为机杼声太僵硬,缺乏美感;解为叹息声太直白,不合情境;解为虫鸣声则最为恰当,既生动贴切,又具有起兴、烘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中的“唧唧”,历来众说纷纭。席文天先生在《〈木兰诗〉注释订疑》中说:“把‘唧唧复唧唧,理解为蟋蟀的鸣声,那就似乎好一些。”席先生以欧阳修《秋声赋》中“但闻四壁虫声唧唧”为据,说明“以唧唧状蟋蟀鸣声,是不乏其例的”。而《汉语大词典》、《辞源》、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等则以为唧唧为叹息之声。朱星,吴启安诸先生则以为唧唧为机杼之声。朱星先生在《注释学刍议》中说:“唧唧不是叹息之声,而是机杼札札之声。”初中课本《语文》第三册的编者左右为难,释  相似文献   

4.
读教三疑     
平日读书教学,觉得现行的语文版初中语文课本里,编者对个别文言语句的标点和文言词语的注释、文言句子的释文,有不尽妥贴之处。拟作“三疑”。  相似文献   

5.
要想使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感兴趣,关键在于教学要得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强化通读通讲意识,领会作者在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神韵,并在讲解时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一、备课时的处理———通读1.读注释,查资料,有己见。我们可以把古诗词看成是古代诗人通过时间隧道发给我们的电报,需要解码。注释就是解码的钥匙。但由于作注的人对诗词的理解感悟不同,所作的注也就有所不同。教师备课时要认真读注释多思考,这样才会有更深的理解,如《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最早的注释是“机杼声”,后来又加上了“叹息声”,现在的课本选了这…  相似文献   

6.
《木兰诗》开头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人教版教材1995年将“唧唧”注释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1998年注释为“虫叫声,一说叹息声”;2001年注释为“机杼声,一说叹息声”;2005年注释为“织布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我在参阅《木兰诗》有关阐说文本时,发现对“唧唧”解释为机杼声之外还有另两种理解。有说木兰的“叹息声”,也有说深夜的“虫鸣声”,并为这两种说法设计出似乎也讲得通的情境。甚至权威的《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中也有这样的解说。诚然,查阅《辞海》,“唧唧”的义项,确凿涵盖了上述三种含义。请看:“唧唧”ji:象声。(1)窃窃私语声。(2)叹息声(表赞赏或怜悯)。(3)细碎的虫鸣声、鸟雀的鸣声。(4)织布机的声音(古乐府《木兰诗》)。乍一看,“叹息”说,“虫鸣”说,似乎能自圆其说。但是,理解词语,万不能脱离语境,这是起码的道理。假若留心一下第…  相似文献   

8.
《本兰诗》千古绝唱,拟声词遣用有方。唧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乡里农家,一片寂静,“唧唧”的虫鸣,声声入耳。就在这静谧的气氛中,木兰在织布机上,勤劳而作。忽然机停梭止,沉重的叹息一声接一声压倒了“唧唧”的虫鸣。原来是可汗点兵,而阿爷年迈,又无长子,难以应征。细品这里的“唧唧复唧唧”的虫鸣声,在达意传情上有奇妙的效应:一方面以动写静,渲染  相似文献   

9.
木兰辞     
《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相似文献   

10.
北朝民歌《木兰诗》开章语"唧唧"释义众说纷纭,旧解多为机杼声或虫鸣声,文章对此两种观点进行辩驳,并从文献佐证、文本渊源、诗歌情节等方面分析探究,认为"唧唧"为木兰"当户织"的叹息声,才与"唧唧"一词在同时代诗歌中的意义相符。  相似文献   

11.
卫电本《古代汉语》注释中有一些不妥之处 ,如注释术语前后不统一、注释内容不明了 ,个别注释内容有误及个别注释语句词不达意等 ,对此进行辨析 ,旨在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生使用的工具书很少解释文言词义,我们就要求学生把课本注释当作“工具书”来用。并且在教学文言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看注释、用注释,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我们告诉学生,注释中的翻译有直译与意译的区别。直译能做到字字落实、句句交代,但有时在语气上难以同上下文连贯。意译语句通顺,但往往不能字字落实。  相似文献   

1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儿时,妈妈时常教我念诗。我们搬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凉爽的风吹来,周围只有唧唧的虫鸣声。她教我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时的  相似文献   

14.
刘蕾 《考试周刊》2007,(3):68-69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也不无可商榷之处。其中有的词语注音欠准确;有的词语注释较为笼统、含混、简单,个别地方出现错误。这无疑给讲授和学习文言文造成不便。本文就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一一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停机叹息,明明是有所思、有所忆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然而为何却说“无所思、无所忆”呢?这对照一下  相似文献   

16.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7.
栗霞 《湖南教育》2006,(8):42-42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是一套好教材,但其中有关古代诗文的个别注释,其准确性似有可商榷之处,兹就七一九年级课本的几处注释提出一己之见,以就正于专家学者及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18.
郭冰 《今日中学生》2012,(16):22-23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如果问谁会背《木兰诗》,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问题。可这流传千年的乐府当年是怎么吟唱的?由于声音无法保存,这成了永远的谜。图形可以保存形象,人们通过远古的石刻、绘画等,可以依稀判断出当年的生活场景。对于声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和突出成就,他的作品在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课本中被采用,但不同的课本对部分注释不尽相同,这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混乱。就笔者而言,曾讲授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三册和江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本中时常有对联,学习、掌握它,对教学很有帮助。 所谓对联,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即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