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解读】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他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  相似文献   

2.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主要内容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作者吴敬梓通过塑造范进这一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了八股科举和程朱理学对封建读书人思想和灵魂  相似文献   

3.
《范进中举》是一篇小说,是《儒林外史》中的节选部分,这是一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  相似文献   

4.
现行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一文,节选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为是反映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笔者认为有待商榷。这篇文章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当时国人的世态和人情。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真实的中国世态人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描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了各种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进而挖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将锐利的笔端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所折磨、毒害的人物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门贵族,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豪门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再加上因家境由富裕到贫穷的转变而受到的冷遇,这多舛的人生经历、深厚的学识素养和愤世嫉俗的情怀,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对现实生活独具慧眼的深刻认识,成就他创作出标志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高峰的不朽之作——《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两文。这两篇小说的写作背景、文章风格、表现手法都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把《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很大帮助。在这两篇文章中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两篇课文的人物形象塑造对  相似文献   

8.
李世宗 《教育革新》2010,(10):49-49
《范进中举》是一篇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对读书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儒生们的丑态。讽刺可通过对比、夸张、白描、反语等手法来表现,达到令人反思的效果。现就《范进中举》中的讽刺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进行探究。理解讽刺在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全文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采用对比手法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事态炎凉和人心冷漠,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范进在这中环境下将自己的大半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上,虽然在垂老之年得到了功名,但却在狂喜之下疯了.疯的丑陋.疯的可怜。范进的悲剧是一种讽刺,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为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力,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文学名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产生在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日益严酷,八股取士制度对社会毒害越来越深的时代。它的作者是吴敬梓(1701-1754),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家境开始衰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却屡试不  相似文献   

11.
《范进中举》选自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收获。这部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称得上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深刻反映了封建科举考试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毒害。  相似文献   

12.
《范进中举》一文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通过刻画范进这个艺术典型和他周围各色人物趋炎附势的嘴脸,不仅尖锐讽刺了用功名利禄扭曲读书人心灵的科举制度,而且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多角度来分析范进这一典型形象,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情况对比,揭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对封建社会黑暗制度,尤其是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辛辣地讽刺,其艺术成就达到顶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范进中举》即是一篇经典之作,通过中举前后的对比,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胡屠户就是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一位。笔者认为,他就是一位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严重毒害而沾染了一些油滑习气和尖酸味道,同时又不乏勤劳和善良品质的下层劳动者。小说虽对这个  相似文献   

16.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叙事文学中讽刺艺术之高峰。作者吴敬梓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巨匠。只消三言两语,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他们内心的隐秘也被揭露无遗。其中《范进中举》堪称经典,历年为中学语文课本选用,其绝妙的讽刺、鲜明的对比常为读者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7.
<正>节选自小说《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知名度很高,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常常被人们拿来讽刺嘲笑的对象和作为批判否定科举制度的证据。其实不然。我们如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极力倡导的理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去阅读反思此文,就会惊喜发现此文背后蕴含着丰厚博大、充满魅力的科第文化,会颠覆  相似文献   

18.
《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人的灵魂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19.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一处,小说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前后后各类人物表演的叙写,挖掘到了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将锐利的笔端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所折磨和毒害的人物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范进和孔乙己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典型形象,他们的遭遇浸透了封建时代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哀,范进的可悲,在于他的精神已被封建科举污染;而孔乙己的可悲,则在于他的性格已在封建教育中变形。从他们的人生遭遇、个人追求以及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等方面,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