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盏离愁     
贾航 《中学生读写》2010,(11):24-25
读者朋友们,你们的离愁是什么?可是一缕炊烟,一叶扁舟,一弯新月,一盏孤灯,一丝秋雨,一杯浊酒,一行春草……一盏离愁欢愉豪放之词难工,离别愁苦之词易好。放眼望去,离愁别绪在古人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作家,被后人奉为婉约词派之宗。在她的大部分词作中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或表露出愁苦忧怨的情调。文章从李清照词中愁苦忧怨情调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尝试性论述。  相似文献   

3.
晚唐五代是浙江词的成长期.受时代政治、区域经济、地方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晚唐五代浙江词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反映到用字遣词上,便是物象描绘之词、否定怀疑之词、愁苦凄迷之词和写人言情之词的大量使用.其中, "杨柳"成为承载晚唐五代浙江词人时代心理和审美旨趣的典型意象.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为词家一大宗。其婚前词常蕴藏着淡淡的忧愁与焦虑,与惜春、伤春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婚后词作不乏描写欢悦之什,显示了真率的"风情",由于聚少离多,抒写寂寞与思念成为主调。"元祐党籍"案后,有关党人之争,词中皆有所涉及。后期作品也可细分为赵明诚逝前与逝后两个阶段。南迁后,多写羁旅愁苦与忧时之感,不忘中兴,体现了其性格中倔强的一面。词人晚年冷寂的生存状态,苦忧的内心世界,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后期所作同样也属于婉约词。咏物词皆有所寄托,关乎情性,而且物多具象征意义。李清照的婉约词,结构婉转缜密,情思曲折真切,长调有善"铺叙"的特点,富于情韵,含蓄蕴藉之致而显婉约之美。同时"协音律",语言清新自然,浅近多口语,好用叠字,也倍增其词婉约之致。  相似文献   

5.
正写作文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恐怕是最头疼的事情,甚至有的同学一听到有关作文的字眼就会产生厌恶之感。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写作文,让他们"下笔如有神",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我在从事近二十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探究中,略有收获。一、激发兴趣,调动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正> 1.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理论,后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提出了相关的“穷而后工”理论,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苦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对于“不平则鸣”,历来存在分歧,一种从心理状态的不平的角度立言,认为“不平则鸣”不仅指愤愤不平,也包括欢愉内容在内。另一种观点从身世不平的角度看,认为“不平则鸣”是指司马迁的发愤,是“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①,这样所鸣的,就是“愁苦之声”。我们认为,如果从理论的角度看,前一种观点是有理由的,但是,这也正形成了它的局限;抛开了产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作为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之一,其词作于"剪红刻翠"之外"另立一宗"。本文试着从辛弃疾的登临词入手,来探究辛弃疾雄豪中见悲婉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为:登临时的"感心之物",即富有形象性的自然界景物和以用典为主的人世间事象;登临时的"感物之心",即他内在的"想为"和外界环境对他摒斥压抑所致的"不让为"两种力量的相互激荡。这种雄豪中见悲婉的艺术风格遂使得辛弃疾的登临词既拓其境又具词之眇。  相似文献   

8.
<正>新时代,我们必须清晰地回答"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什么"的现实课题,正确理解发展就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教学过程中,以"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为议题,深入探究如何秉持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性与主要路径,对我们正确认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认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与治理绩效,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相思是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丽以相思为题材的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这或许正应了韩愈那一句话:欢娱之词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闺怨相思.离愁别绪的诗词往往被诗人抒发得淋漓尽致。但诗人在抒发相思情感时所采用的写法却各有迥异。在这里,我想谈一下表现相思时所采用的“揉直使曲”的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当前校本教研活动中,课前说课是用得较多且很值得肯定的一种形式。它既对教师探究教学、强化教研起到促进作用,又对临场听课者起到导向作用。但是,说课者面临着"创新"的压力、"理论"的压力、"技术"的压力,往往不能给听者耳目一新之感。说课者也不无焦急地自责:"俺这几个‘臭皮匠’怎么就成不了一个‘诸葛亮’呢?"如何改进课前说课?我们认为,最要紧的是"四变"。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改变既有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旨在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在分析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如何将自主式"合作探究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切实落实到初中英语课堂教育教学中,以期能够为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2.
符号感是指主动地、有意识地感受和运用数学符号的态度和意识.符号感是数学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本文试图通过"引‘生活之水’,唤醒符号意识;行‘有效之法’,理解符号含义;用‘有机之材’,深化符号认识"等方面,探究如何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说"实验、"伪"探究、"验证"结论中思考如何提升初中生实验探究能力。依托各章节实例,以及初中生学习的认知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体验"很重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真"探究。"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思考、分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习作最突出问题有两点:一是缺乏写作素材。目前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单调,感觉没有内容可写,习作时自然只能"造假",文章总给人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之感。二是习作内容空洞无趣,平铺直叙,缺乏生动之感。如帮助学生让习作题材丰富多样,让习作的内容真实可信是目前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探究了以下三种策略:一、丰富习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决学生缺乏写作  相似文献   

15.
数感"作为"课标(2011版)"提出的十个核心词之首,非常自然地受到普遍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纷纷给予解读,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相比之下,实践层面的研究单薄许多。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背后,透露出教者对"数感"的理解不力。"数感"的建立应该扎根于认数的过程、运算的教学与实际的应用之中。深入理解、直面问题,理性剖析有助于我们探寻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深度教学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能感,而探究学习是政治课深度教学的一个根本策略。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情境设置、鼓励交流、意义建构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上克服探究教学与学习的表层化现象,努力在"润物细无声"的自然状态下实施教师的探究教学,从而让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张源 《初中生辅导》2007,(11):13-15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初中二年级的同学,已有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要理解词中的愁苦之情并不难,可以通过"寂寞"、"离愁"等词语来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探究"列为高中阶段必须重点培养的能力,指出"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为了践行这一理念,教师在探究学习上做了很多努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探究的兴趣不大,探究的氛围不浓,徒有探究之名而无探究之实。原因可能很多,笔者以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探究问题的组织和设计不佳是产生上述情况最根本的原因。要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找准重点、难点、疑点,巧妙设计探  相似文献   

19.
王伯财  罗贤平 《考试周刊》2008,(15):169-170
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实验、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等组成的体系严谨、精密定量的科学.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学好、教好物理,首先必须认真学好、教好物理概念.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中学物理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而其中"探究"一词给物理教师们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如何将"探究"理念运用到物理概念教学中,似乎成为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最令学生感到头痛或困惑的是,面对较为繁琐的运算,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或仓促上马,半途而废;或浅尝辄止,无功而返.尤其是在一些自然思路的引导下,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式运算,常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感.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困境?笔者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对"元、式、形、维"四元素的监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