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比较茫然。在此,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实践谈一点拙见。课堂是师生语言交流的主阵地,我以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爱上语文,很大程度上凸显在教师是否具有以约守博、以简驭丰的课堂评价语。纵观名师们的课堂,他们的评价语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时而  相似文献   

2.
<正>一、语文作业要体现"语文味"在现实中,我们语文作业,一般重"写"轻"读",重"表达"轻"交流",重"统一"轻"个性",这样的作业安排和设计,不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智慧。如程少堂所说"不会用‘我’的语言(吾言)来表达‘我’的内心世界(吾心),就不能算是会学语文,语文素养(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就不会高"。显然,语文作业作为对语文学习的巩固和拓展,更要求学生"用吾心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既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又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自身生命意识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对生命意识的发现、体认、表达过程中,文本语言形式与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的"共生"程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中,总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使自己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互处于低效率的状态,也不利于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正确地看待课堂表达的重要意义,然后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交互中去。文章首先对鼓励课堂表达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继而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课堂表达。  相似文献   

5.
杨红 《考试周刊》2014,(8):33-33
<正>作为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我发现现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不喜欢开口,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沉默;表述困难,说话无中心,词不达意;缺乏想象力,词汇量不足,人云亦云。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表达如此含糊不清,这与语文教学有关吗?面对这些现象,教师应该怎么办呢?一、认清语文的本质,回归"语言"的本源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课应当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所以一些教师在理解方面出现严重的偏差,课堂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的文章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把语文"生命化课堂"混同于语文"生命课堂"。语文"生命课堂"是用语文材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而"生命化课堂"是在课堂上用语言文字来化育学生的生命。二是贴着"生命教育"的标签,课堂仍然是指令型的以语文知识为绝对主宰的格式化王国,学生缺少尊严感和自主性,很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语文"生命化课堂"需要从理论上揭示语文本体,需要研究并论证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教育理念、价值取向、课堂文化、教学境界等。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课堂上我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一、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语文课堂,应实现从教"语文知识"的课堂向培养"语文素养"的课堂转变,而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是生长学生思维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加强注重文本的内容理解,发展学生的语文表达,使学生思维得以激活。语文课堂,就是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形式,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激活语文思维,生长语文智慧,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仍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效益的实现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交际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生动的语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言实践,通过课堂参与和体验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统编语文教材构建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课外阅读以整本书阅读为主,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一本教材上,而要注重课堂内外之间的链接,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悟表达、学习表达、尝试表达,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展开思考,汲取作者的表达智慧。这样教学,能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纪强凤 《快乐阅读》2011,(20):121-122
激励性评价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肯定性评价能带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很多教师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用肯定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激励性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失当的课堂评价俯拾皆是,不利于课堂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语文实践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根据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文本语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表达更具个性化。对课堂练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锻炼语言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职校生思想活泼,接受能力强,作为语文教师,除了从知识上要拓宽领域、开阔视野、赢得学生之外,更应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因为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讲解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规律的,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中语言的艺术。(一)要别开生面,先声夺人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然后我阐释说:"孔子的本意是通过写文章来结识朋友,凭借朋友的帮助实行仁政。"同时我故意曲解说:"君子是把文会当作朋友的、我的名字就叫文会,…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阶段,语言习惯的养成和规范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教师应注重"首因"效应,让语文从课本转为口头表达;创设课堂小品,让语言从口头上过渡到心中;锻炼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实践,检验学习成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简约,就是要设定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以自然朴实的教学来追求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实用,就在于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丰厚的词语积累、娴熟的语言运用和缜密的阅读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和精神生命的成长。本文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相关内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师生共度的愉悦的生命历程",我想不起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但是我始终没有忘记过。创造健康适宜的课堂生态,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愉悦,是语文"童心课堂"的教学所归。"童心课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语文教学的中心,呵护童真、激发童趣、牧养童心,给学生生命以关怀、滋养与润泽。那么,如何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身心愉悦成长的舞台呢?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最有生命和灵性的语文课堂,更应该关注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精神状态,努力营造生命化课堂,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精神人格在一种良好的语文生态环境下生成,使他们的生命及其所有的活动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一、组建教室书橱,让教室充满书香语文学习需要有个"语文环境"。所以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就在极力地为营造这一环境作动员,讲语文的美丽和魅力,讲阅读的重要和必要,希望学生能将阅读当成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教学的迫切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扮演着观众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敞开心扉、表达自我,语文教师应做到舍得给予、合理优化、随机关联,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游乐园",成为有语言品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精神家园的构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和文学的海洋中去发现宝藏并开发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建高效小组,创生命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语文中品到"语文之味";引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提升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把握能力,帮助他们构建语言体系,展开有智慧的语文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积累到实践、从求同到存异、从品读到表达,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从"智"到"慧"的跨越,为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