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改以来,新理念越来越多,新形式越来越丰富,老师们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方法、手段,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但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语文课上成了课件展示课、影视作品欣赏课、戏剧表演课……表面的繁荣掩饰不了背后的虚空,这些课堂忽略了语言文字,缺少了语文的东西,不少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著名语文教育家陈钟樑先生说:  相似文献   

2.
最近,谈及中学语文教改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反映了不少问题,态度是诚恳的,反映的问题也是客观的。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有的教师标新立异,出现了一系列偏离语文教育功能目的的现象,走入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误区。有的片面强调语文的识字性,把语文课上成识字课;有的单独重视语文的文学性,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的过分强调语文的思想性,把语文课上成德育课,有的教师偏面强调语文的社会性,把语文课上成社会课,等等。然而,笔者认为,语文课既不是单纯的识字课、文学课,也非  相似文献   

3.
汤素英 《考试周刊》2011,(72):62-63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偏离,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教师应还语文课本来的样貌,让本色语文尽快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文本中畅游,来欣赏文本中语言的美。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就是人生课,一门教儿童"做人"的课。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实现"语文立人"的课堂教学核心。  相似文献   

5.
洪正娟 《学周刊C版》2015,(10):126-127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层出不穷,新的理念、观点、教法令人眼花缭乱。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发觉不少语文老师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语文课真正的内涵,语文课"串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使语文课丧失了自身应有的魅力。语文课的"语文味"缺失了。语文课的最大悲哀莫过于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的拓展要“以外养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越来越重视语文课程的拓展,自然有其顺应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以内养外"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担忧.文本的价值没有来得及探究,就匆匆拓展,语文课成了生活常识课、思想方法课、自然科学课……但就是不是语文课.由于这种"外"与"内"关系的紊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味"对于语文课来说,非比寻常,它是语文课的铁骨精魂,至高境界,重要标志!可以说"语文味"才是撑起语文半边天的擎天柱。否则,语文课便失去了灵魂,就不成其为语文课。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把"语文味"作为核心要素来苦心经营,作为顶梁柱来竭力构建,使其妙趣横生,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才能让高中语文课"语文味"十足呢?  相似文献   

8.
卢芳 《时代教育》2010,(6):220-220
中学语文教学过多的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了语文的文学性特点,使语文课成了苦教苦学课.其实语文课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场所,更是学生感受、体验社会人生的地方.我们在教学中要越来越多的关注语文的文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必修课,没有朗读的课只是一般的"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或者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0.
当下语文课的"语文味"越来越淡,每次听完课涌动着的激情是由于人文的熏陶。怎样才能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围绕语文的核心价值点制订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也许是一种解决途径。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强调了教育结果的可见性和可测量性,相对来说明确、具体、详细,利于测量。对一篇课文来说,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1.
结合郑逸农教授的《语文课不可以这样玩》一文和一次市级评优课活动,思考"真语文"对"非语文"的批判,发现其中的逻辑颇多待商榷之处,进而辩证地认识"真语文"与"非语文":"非语文"是"真语文"假想出来的"不法身份者",其实质还是从"内容"上否定对方的合法性;语文课"可以这样玩",不是语文课"全都这样玩";"语文教材文本精读教学"只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阵地之一,要提倡"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高质量的语文课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答案可能很复杂,但"语文味"应该是最基本的尺码。为什么有人说当今有些语文课不是语文课,而是思品课、历史课、音乐课?为什么有人竟说有的语文教师不会教语文?一个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师对"语文味"的认识还不够,还不明白怎样在一堂课上尽可能多地"煮"出语文的浓香。本文仅举几例,以试图解说偏淡的"语文味"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围绕《课标》教学改革,时下有许多的专家和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的倡导。诚然,随着新一轮的语文课改的逐渐深入,评价语文课好坏的标准越来越多,但就"语文味"的观点越来越得到语文教师的认可。品读"语文味"就是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凸显出语文的魅力,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并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新课改的误解,语文教学出现了表面豪华现象。语文课堂上出现一批"精神贵族",似乎越来越追求形而上的内容。笔者截取来自一线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以此呼吁警惕语文教学中的"贵族化"倾向。一、"人文"泛滥化"人文"泛滥化——指的是追求所谓情感熏陶和诗意栖居,使语文课极尽豪华之能事,语文课已经变成情感熏陶课、生命教育课。语文什么都管,就是不管"语文"自身;语文教师与别科教师抢起了"饭碗";就语文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文",指的是书面语言,语文课是语言课.语言学家介入语文教育,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学语言必须读文学,但读文学不等于学文学而是学语言.把语文课当作文学课来处理,不仅不符合大众对于语文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有悖个体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常宇 《教学随笔》2013,(10):19-20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出现课堂上热闹非凡却收效甚微、语文课被上成其他课、语文教学越来越功利化且越发不受重视等现象。语文教学中语文因素的逐渐迷失、语文味变得越来越淡,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有对新教改的误读、对考试制度的迷失等因素。因此,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来确定语文因素、给学生更多的原始阅读时间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能够较好的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重视语文课中活动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课中活动的顺利开展,关键在于教师对活动的有效组织。初中语文教师可尝试开展诵读、讨论、批注、写读等语文课中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之路似乎越来越难走.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历来众说纷芸.让人莫衷一是。有的课看起来很漂亮,却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有的课看起来热闹,但华而不实,学生收效甚微。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在你的课堂里.陶冶情操、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如何使你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效.这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时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曹纬国 《甘肃教育》2014,(19):83-83
正目前,高效课堂教学正风靡语文教学界。如何才是高效?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如何避免高效课仅仅是"看上去很美"……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们。有的语文老师惊叹"越来越不会上课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课"我们每天都在上,都自信自己会上课,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怎么就不会上了呢?问题不在高效模式,而在语文教师本身。怎样在新课改背景下上出高效的语文课,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主要获得途径就是进行语文实践,因此,练习课教学对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内化知识,提高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练习课可以说是语文课中最难上的类型之一,它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对于某一篇具体文章而言更加宽泛,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对练习课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练习课的有效性,成为目前语文练习课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