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条”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量词。汉语量词“条”指称人时有所不同,比如可以指称男性,如“一条好汉”,却不能指称女性,不能说“一条女子”,这既和“条”对名词的选择有关,同时也和我们对量词“条”本身的语义认知相关。对此原因进行探讨,可以发掘汉语名词和量词的组合机制,对深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空间义量词"摞""叠""沓"的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摞“、“叠“、“沓“是汉语中的空间义量词,用于描绘物体重叠放置所构成的立体形状.目前对三个量词的个案研究仅限于意义、用法、类别的描述,但缺乏语义特征的分析和认知的解释.本文从语义和认知角度分析三个量词的语义、语法特征,探讨三个量词与名词的双向选择组合搭配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了常用动量词“次”、“回”、“下”的语义特征。详细描述了由于语义特征的不同造成三个量词在语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副”、“双”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的量词,都有表示“成对”的意思,同时三者又存在着彼此相异的语义特征。本文着重从词源学和认知学的角度来对三者进行比较研究,以加深对三者语义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汉语空间义量词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考察汉语中量词的空间意义时,我们发现56%以上的量词具有空间意义。量词的这一空间特征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空间中进行的,绝大多数的认知域可以用空间概念来表示。同时还讨论了空间义量词的语法,语义特征,探讨了空间义量词与名词的双向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6.
赵雪莲 《时代教育》2009,(11):63-64
量词“片”的用法比较复杂,本文旨从认知角度揭开量词“片”在与名词正常搭配和异常搭配时所用到的认知理据问题.进而对认知语言学及量词“片”的用法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7.
“部”和“台”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用的量词,这两个词在用法上有重合之处,但又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部”和“台”的语义特征,让我们对这两个量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量词的用法一直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认知语言学的传入并兴起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并结合汉字词义演变的轨迹对量词“头”、“只”的用法作了系统分析,并对其容易混淆的用法作了一些探讨,力求能给出合理且充分的解释,以期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实际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临时作量词的语义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先秦至明清时期具体的语言事实为基础,从语义方面对名词临时作量词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考察,发现名词作量词的语义演变具有规律性:1.名词临时作物量词的优先顺序为:[+可容性][-人体器官]名词>[+可容性][+人体器官]名词>[+可附性][+人体器官]名词>[+可附性][-人体器官]名词(“>”表示“优先”);2.名词临时作动量词的优先顺序为:[+工具]名词>[+人体器官]名词。这种规律背后的动因是人类的认知观。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量词“颗”与“粒”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语文知识》2009,(2):54-58
“颗”和“粒”是现代汉语中两个语义相近的个体量词,一般的语义学知识很难解释清楚两者的异同。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它们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的差别及这些差别所包含的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没有作为独立语法范畴的量词词类,但履行量词功能的单位词结构普遍存在。在该结构中,单位词与计量对象的搭配受到认知主体不同观察角度和侧画方式的影响,产生不同意象和语境语义效果。单位词结构背后隐藏着一定的认知理据和复杂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个体量词的语义泛化现象大量涌现,新兴的量名结构扩大了个体量词的称量范围。考察发现,个体量词的语义范畴是围绕原型构建的,范畴边界的模糊性是其语义泛化的前提,称量对象由范畴典型成员向非典型成员扩展是泛化的途径,人们头脑中对该量词理想认知模式的共享是泛化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先秦至明清时期的语言事实为基础,从语义方面对名词作量词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名词作量词的语义演变具有规律性。这种规律背后的动因是人类的认知观。并从认知语言学语法化角度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王馨 《文教资料》2020,(1):23-25
近义形状量词“条、根、支”是困扰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三者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但又各自有不同的语义重点和搭配习惯。本文尝试透析形状量词“条、根、支”的教学难点,辨析三者的语义特征,并且对形状量词“条、根、支”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与习得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量词教学方法--以语义认知脉络为基础的量词教学方法,并以量词"张"为例,对该方法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方法进行了解释与说明.该方法能使学生对量词的语义掌握得更准确,使量词的学习更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量词的百余年的研究中,量词“个”化是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以往针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从语言学角度进行,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量词“个”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论证量词的情态色彩,即量词具有表敬性与表贬性,从而驳斥量词“个”化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从历时来看,量词大多数都是由名词或动词发展而来,因此具有名词或动词本身的形体特征,各种认知因素影响着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本文选取表示小量的"点"、"丝"、"线"、"缕"的量词,从认知语言学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它们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量词“颗”“粒”“枚”存在相互交叉情况,进而考察了BCC语料库中量词“颗”“粒”“枚”搭配名词的语义范畴,结合量词语义演变轨迹,从语义特征、搭配对象、语法化程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语义特征看,“颗”侧重于“圆”,“粒”侧重于“小”,“枚”侧重于“细长”;从选择对象看,“颗”搭配名词种类多,数量广,“粒”次之,“枚”受语体影响,搭配范围窄,但是近些年修饰人的用法比较活跃;从语法化程度看,“颗”的语法化程度最高,其次是“枚”,而“粒”语法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量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量词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也有其独特之处。一个量词可以修饰什么样的名词性成分,通过定量分析之后发现其中也是大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对现代汉语量词"只"进行认知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基于此,从三个方面对量词"只"进行认知上的分析。首先分析量词"只"的语义性质,也就是说分析它对名词性选择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其次主要从量词"只"对名词性成分的语义选择上来进行分析,把量词"只"能够修饰的名词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归纳,得出一般结论;最后是对量词"只"的范畴中心进行整合和归纳,并且用图示的方式归纳出对量词"只"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汉泰语形状量词语义展开考察和对比分析,发现汉泰语形状量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汉泰语形状量词都具有分类功能和客观基础,都根据事物一维、二维和三维的形状区分类别,从而形成新的范畴和原型。但是汉泰语形状量词的认知基础、范围大小、选择顺序、扩展引申、计量方式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