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郫县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观摩课,感触良深,教师在课堂上一改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状况,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表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是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一次飞跃。但是,在听课中发现,教师的角色转变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而课堂上又呈现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停的表达,不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也能提出一些问题,教师也愉快地表示了“好”、“你真棒”、“给这位同学一点掌声”之类的肯定、激励。整个课堂仅仅表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或者一问多个学生答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法倩 《现代教育》2011,(Z2):82-82
语文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封闭性,直接制约着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为:第一,教材封闭。语文教材仅局限于教科书中,造成学生学习内容单一,知识面、阅读量受到限制。第二,教法封闭。有一大部分教师的教法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简单地问,学生被动地答,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仍是一  相似文献   

3.
实行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学生课堂讨论热火朝天,笑声阵阵不断,课堂气氛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与传统的封闭式、灌输性教学相比,语文课堂气氛显然是活跃多了.课堂气氛活跃,表明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交流,这是优质课的标志之一.但有的教师对课堂气氛活跃理解有偏颇,以为教师一呼百应,学生一点即透.特别是讲公开课,有的教师不遗余力地使出浑身解数活跃气氛,讲得很热闹,认为课堂上欢声笑语,肯定是气氛活跃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艾春满 《考试周刊》2010,(16):180-181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上富有技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要有艺术。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实现有效互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有效互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些教师却错误地将其理解成"教师问、学生答","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这样一来看着挺热闹,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然而经实际一检验,效果仍然不好。  相似文献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从问题开始,而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求知欲望;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教法怎样选择和运用,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总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7.
廖发梁 《云南教育》2004,(32):17-18
朗读作为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大胆采用“以读带讲”、“以读代问”、“以读带答”等教学形式,以改变繁琐分析的传统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意强调朗读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希望能引起教师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和发现。  相似文献   

8.
一、创造气氛,让学生有话敢讲 课堂气氛“活”不起来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许多同学有话不敢 讲,所以课堂上应努力创造一种 民主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首先,要给予学生讲话的机会。过去我在课堂上总是按照原定的教学思路滔滔不绝地讲解,偶而有个别学生举手,也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有话不敢讲,进而变得无话可讲的局面。要改变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练等观念,给学生讲话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也谈课堂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时常有这种情况:教师问:“是不是”,学生答“是”;教师问:“对不对”,学生答“对”。这种提问,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实际上无效益。因为这种提问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应予废止。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媒体主要是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活动中,无论教法怎样选择和运用,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有着明确的指向、知识反馈、诱导思维、深化理解等功效。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水平的提问,往往使课堂气氛活跃、波澜起伏,  相似文献   

1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的教育,这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这也肯定是教育发展到目前阶段教师在教学上的理想,但为什么一到课堂教师还是滔滔不绝地讲?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整齐地执行。这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目前 ,在不少的阅读课堂上 ,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只是安安静静地听 ;要么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 ,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很少有琅琅的诵读声 ,语文教学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特色———“读”书 ,走入了教师讲风、问风太盛和学生“听”书、“答”书的误区。对此 ,我们提出 :让读书声回到课堂。强调把对读书的指导摆在第一位 ,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 ,做到“以讲带动读 ,以问促进读 ,以议加强读 ,以练巩固读”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读为主”抓熟读 ,落实语言的…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香 《考试周刊》2011,(4):223-224
一 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到一节有中国特色的公开课。负责接待的上海教育科学院安排一所著名初中的一颇名有影响的特级教师为他们开了一堂物理课。课堂上,教学双边活动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教师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训练有素,时间安排恰当。讲完课后,中国的教师不禁鼓起了掌。奇怪的是,美国教育学家一点表情都没有。  相似文献   

14.
杨淑芬 《广西教育》2011,(13):21-21
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讲到底"的现象逐渐消失,但"一问到底"的现象却悄然而生。课堂上,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断地答,使学生的学习依然处于被动状态。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应把握好三个“度”,对为学生学习起到引导之效。  相似文献   

15.
邢艳花 《成才之路》2011,(11):96-I0025
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引导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燃料。但引导学生有效交流并不意味着课堂上老师少讲,学生多讲,而是老师讲的要少而精,要恰到好处,要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老师的话要有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堂课教师有问不完的问题,学生有答不完的答案。在这种貌似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实际都处于被动地位。这对于学生思维,智能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就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语文课要在教师精心策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以下情形:a、在填鸭式教学中,由于课堂节奏平板缓慢,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b、在串问式教学中,课堂节奏呈无规律的急促跳跃,课堂气氛热闹(非活跃),教师频频发问,学生心猿意马;c、在练习式教学中,课堂节奏毫无起伏,也使得课堂气氛沉寂难耐,  相似文献   

18.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对课堂气氛的营造是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追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本文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探讨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氛围现状,进而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以其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依然较为普遍地沿袭着“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给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能力发展带来了障碍,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对此,笔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改变这一局面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今天,如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改!一、让教师在课堂中“活”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所以教师是课堂活跃的关键,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矛盾,经常出现老师讲学生听的现象,课堂气氛呆板,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