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的生理、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具有两性趋向,但在作为男或女的成长过程中,与自己不同的性在无意识之中被埋没了。每个人与自己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成分合作,这是人格完满的必由之路,两性间的和谐依赖于个人内部的和谐,双性魅力不仅是时尚的表象,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观的取向。  相似文献   

2.
<茉莉>是印度裔美籍作家的作品,作品中描述了具有双性气质的女性形象.当然,小说中并不是只有女主人公具有双性气质,三个男性人物也是双性气质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说,无论女性和男性自身有多完美,都不能排斥对方,只有彼此理解,彼此融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完整与完美.在男女两性冲突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两性已经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双性同体的理论 应该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的典型代表。《嘉莉妹妹》是其第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德莱塞打破了传统刻板性别角色的束缚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女主人公形象——嘉莉妹妹。本文旨在从双性同体的角度分析嘉莉妹妹的性格,从而得出结论:嘉莉妹妹最终获得独立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命运造成,也和她双性同体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文坛颇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充分显示了她对妇女整体解放的理解和关注.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与审视,她在《紫色》中超越性别的限制与对立,大胆地塑造了一批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人物形象.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方式,通过对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生存状态的分析来探讨作家的"双性同体"意识,揭示她所宣扬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思想中极其富有实践性和吸纳性的思想流派之一,同时也是最为活跃一个思想流派。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理论写作与文学创作都十分富有独创性和前瞻性,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的要素和本质特征。伍尔芙首先将双性同体的思想引入文学创作领域,同时双性同体的思想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双性同体"思想的提出修正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内在缺陷,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指明了方向,并指导其朝着更健康、科学的方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女作家、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了"双性同体"思想,指出该状态是所有作家应努力追求的理想精神状态.对生活直接或间接的经历有助于增加对另一性的认识;忘却性别、抛弃意识同样可以达到摆脱性别角色束缚的目的,帮助作家迈向双性同体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双性同体"作为一种新批评方式,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也颇具争议的概念,美国海明威研究中早已有很多的运用,并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运用双性同体理论,对《太阳照常升起》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男女主人公双性同体意识的呈现,以期证明海明威对男女关系的忧虑与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尝试,进而为中国海明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9年在《自己的一间屋》中首次把“双性同体”作为艺术家理想的创作状态提出。从其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可以看出,这一诗学思想是其在回顾历史,审视现实中男女两性生活处境的差异,以及比较男女两性写作的差异时提出来的,它的形成与女性写作传统的追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既是对女性作家也是对男性作家而言的,既是对创作个体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9,(4):58-63
根据"双性同体理论"的批评方式分析,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中的男女主人公由于不满虚伪的父权社会而呈现出强烈的双性同体意识。"双性同体"强调消除男女之间的性别对立,实现两性和谐共处。这从侧面反映出海明威对男女关系的忧虑与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1.
借助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里的两个重要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阐释人格双性化现象,并提出影响因素和对策。指出家庭与学校都应让每个个体自由地实现真实的自我,爱护天性,培养儿童的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批判封建礼教,打破男尊女卑的价值观,模糊了两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体现了人类的"双性气质"之美。本文以王熙凤为个案,分析其身上的"双性气质",体会曹雪芹卓越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理想,即:对男女两性平等和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蝴蝶君》的人物身上性别模糊和雌雄同体特征明显,这些雌雄同体特征也是决定人物各自命运的关键。强烈的性别意识和对立导致了剧中人物无法达到两性的和谐。文章以弗吉尼亚·吴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提出的"雌雄同体"概念中的三个特征:男性化的女人与女性化的男人、性别意识和两性和谐来分析《蝴蝶君》以及作者黄哲伦残缺的雌雄同体观。  相似文献   

14.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麦克白夫人将丈夫推往罪恶的深渊,怂恿丈夫犯下天人共愤的弑君谋杀案.她被视为莎翁笔下的一朵光彩夺目的罂粟花.作为女人,麦克白夫人有着“双性同体”的气质:既具有男人的狠毒,又不失女人的脆弱.通过剖析麦克白夫人从鼓动丈夫杀害国王到自己在疯狂中死去,来探讨麦克白夫人“双性同体”的性格以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双性化人格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的概念,是大学生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拥有双性化人格者对他人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充分的理由发动和维持人际交往,并且有较强的能力保障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对双性化人格进行培养,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6.
伍尔夫提出的"双性同体"观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重要的关键词,曾被许多英美女性主义研究者研究。在关键词"androgyny"的译介中,它经历了一个文化碰撞和文化对话的语义演变过程,词语的意义不是由西方理论规定的,而是在不同文化场合中游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交往焦虑量表(IAS),整群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1)被调查大学生中双性化人格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2)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普遍较高。(3)双性化人格特质与良好情绪状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现为双性化人格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双性化人格研究的梳理,发现迄今的研究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从年龄阶段上看,有中学生、大学生和老年人;(2)从职业分布上看,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和运动员;(3)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情绪特征、社会适应性、人际关系、依赖性、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质、自尊水平、自信心、创造性水平、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人口学分布特征等具体变量与双性化人格两两之间的关系;(4)双性化人格的跨文化研究和城乡对比。总的看来,已有的研究大都证明了双性化人格在很多方面是积极的、有利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还没有研究证明双性化人格对个体、对社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理想化的性别角色模式。未来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大研究力度,扩大研究规模;(2)寻求研究方法上的突破;(3)加强跨文化研究;(4)探究双性化和应付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女性领导艺术是指女性领导在领导活动各个环节中的领导技能技巧和领导风格,它属于方法论范畴。相对男性领导而言,她们的领导行为显示出性别优势、双性化转变、角色冲突平衡的特殊性,并使女性领导艺术具有鲜明的非权力影响力色彩。  相似文献   

20.
小说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暗合了两性同体是完美人格的体现这一意识。其中富有魅力的女性人物,都融入了男性气质的因素;而令人喜爱的男性人物同时也富有女性的一些优秀素质。在作者看来,有魅力的女子应有一些男子一般的气质与才识,而可敬的男子也应具备一些女性的资质与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