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极少用分数去相互交流,这就使小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缺少经验的支撑,因而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分数的意义”历来备受教师们的青睐。最近,笔者看了许多关于“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感触很深。对照课改新理念,反思以往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总感觉到我们的课堂缺失了什么。如何让课程改革新理念落实在我们的课堂中,转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使教师实现从“施教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初,我有机会在杭州听唐彩斌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这节课的重点是沟通整数和分数的联系,从单个物体的平均分、多个物体的平均分概括出单位“1”,借助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两种单位“1”的不同。而相同的分数所表示意义的不同,凸显单位“1”在分数中的重要意义。师生之间富有活力的、生动真切的课堂互动,让我感到兴奋,甚至激动,从内心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多好的学生!多好的教师呀!”“多么富有时代气息!”这种教师真切而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的教学情境,我认为才是教与学的真实的美。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4.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课前思考】《分一分(二)》是“数与运算”中分数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分数、巩固练习等环节,学生初步理解了以“个体”为单位“1”的简单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及简单分数的读写,体会分数是“数”概念的拓展与延伸。本节课教学要以第一课时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对单位“1”的认知由“个体”拓展到“群体”,理解将群体“平均分”如何用分数表示。为更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基于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教学举要○○○○○○○○○○○○▲张良福在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教学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它直接关系到对“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这一原理的教学。那么,教学这一概念应注意些什么?应采取什么方法搞好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节课教学的重新推敲、设计,我们一直思考: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经历有效的课堂学习呢?我们认为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安排学习流程,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柴玉敏 《教育》2012,(6):52-52
初中学生具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能使学生更好地、积极地学习。根据新课程的新理念,思想品德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在实际课章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学运用引“动”策略,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一课为例,谈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巧用游戏化教学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对于这节课,以往的教学一般都是利用元、角、分来联系小数与十进分数,进而用下定义的方式来告知孩子: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10,也可以表示为0.1。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机械性地记忆小数的意义,不容易唤起他们的深度思考。为了让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我设计了两个数学游戏:“猜猜猜”和“变变变”。首先让学生在猜数和验证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的冲突,进而将小数与十进分数联系在一起。接着再变换涂色部分的大小,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分数和小数,从而进一步理解并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目标落到实处,这是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参加校内"一课两上"的课堂观摩活动,通过对两位教师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的对比和思考,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了深刻的体会。现根据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A:  相似文献   

11.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教师引导时常采用的办法就是设问.如何设问呢?一、在教学的关键处设问按照基本思路,紧扣转化条件作启发性谈话,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启发思路。例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未知),是运用分数单位这一概念,转化为整数加减法(已知).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实践也越来越丰富。这一切,使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精彩。但欣赏之余,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冷静地进行思考,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课堂现象。一、基础不扎实【案例】六年级“折扣应用题”这节课中,教师为了体现生活数学、自主学习、数学实践等新理念,在教学中创设了买打折物品的情境。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出示多个打折商品的图片,让学生弄清了原价和折扣后,就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计算现价,计算后集体进行批改……整堂课…  相似文献   

13.
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非一无是处,评比课可以锻炼我们,让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多媒体的运用也并非不好,只不过让我觉得评比课与平时的教学有点脱节,评比课不要成为公开的作秀课,评比课应变得简单、有效、真实。北师大版三年级的“分一分”(也就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堂课我以玩折纸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学。大致流程是:玩折纸——认识分数——研究分数——再玩折纸表示分数。教学目标:1.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学会读、写分数,并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课堂教学有一种倾向,一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喊一些形式主义流行语。比如,在一次省级观摩教学活动中听了三节关于分数知识的课,三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设计了所谓“创造一个分数”的环节,即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创造”出一个分数。分数果真能那样创造出来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先来看教师A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师首先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1/2后,再要求学生用圆片、长方形纸片“创造”出一个分数,如1/3、1/4、1/10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借鉴1/2的形成经验进行迁移类推的过程,并没有学生“再创造”活动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数学课文不但能及时进行教学信息反馈,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读书与议论、说话、练习结合起来,对学生确实弄通弄懂数学基本概念,准确地掌握数学语言以及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读数学书的兴趣,逐步养成了学生结合读书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1.读书与议论相结合,抽象概括出小数意义。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是第七册教材中的教学难点。这一概念学生是否弄通弄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小数这部分教材学习的始终。造成学生掌握这一概念的难点有两个:第一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对整数“1”可以分成2等份,3等份……  相似文献   

16.
代表课初论     
我认为,“代表课”是非常值得教育界关注并加以研究的一个概念,因为它与名师(本文的“名师”专指教学名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学风格、教学流派等问题密切相关。鉴于此,早在2006年上半年,我就在深圳语文教师大会上正式提出“代表课”这一概念,并开始对“代表课”问题进行研究。以下是本人对“代表课”问题的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我先后两次在溧水实验小学(本校)和溧阳实验小学(联谊学校)执教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一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的难点在于:既要以分数的意义、应用等知识为基础,探索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要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怎样把这一概念教学课上出新意、上得深刻?怎样更好地凸显数学课的“数学味”?带着这些问题,我经历着我的磨课历程,我实践着,我思考着。现把先后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85页。学生在第五册已借助直观教学,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质性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建立单位“1”的概念,又是归纳出分数意义的前提。所以正确理解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要扩展对整体的认识,即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分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分数知识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基础,在数的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分数的意义”作为一节概念课,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利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等各种方法使学生经历情感认识、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即使学生能一字不漏地说出分数的意义,但是学到后面的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很多学生总觉得困难,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没有完全理解分数的意义。显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好分数的意义,教学时教师要准确把握以下几点:1.让学生充分认识单…  相似文献   

20.
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之一。然而,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虽然使学生有了更多尝试探究的机会,生成的教学资源也更为丰富,但游离于教师课前预设之外的材料也随之增多了。于是,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学生活动生成资源如何进行反馈和应用才能更好地达成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就成了必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结合《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通过对学生活动生成资源在前后两次教学中不同应用进行的对比分析,谈一谈我们的一些想法与思考。“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