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从明清西南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市场及商人,社会阶层与民族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原因五个方面对明清西南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明清两朝经济史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研究领域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现仅就2001 年研究成果, 从近期著作和论文两方面进行概述, 以供同仁省览。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清代东北的矿业开发、商业、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诸多领域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在地区社会经济研究、民族区域间的交流联系研究、史料档案运用等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广大学者更加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秦朝作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它开创的许多政治、文化、军事制度甚至对今天还在产生着影响。近年来秦史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惟独缺乏对秦专题史研究的综合性整理、论述和宏观性的思考。因此该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十年来秦经济史研究成果,对主要论点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并对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经济所、广东省社科院、安徽师大联合主办的徽州社会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3日至5日在安徽师大召开。全国从事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图书馆、博物馆的代表三十余人出席了会议。杜宜瑾副省长专程来芜湖看望了与会代表。安徽师大校长张海鹏教授主持了开幕式。讨论会收到论文近二十篇、资料集一部。会议讨论的内容涉及徽商、徽州的土地制度、徽州的社会风俗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朱英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领域中的研究,主要体现之一是商会史,这是他的起步所在,也是其成就的主要体现;二是其他商人社团,包括商团、同业公会及行会研究;三是商人与商民运动;四是近代经济政策等。朱英在实证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从市场发展的经济背景、农村与城镇市场、主要商品种类与贸易规模、商人与商人资本、总体考察等五个方面回顾西南地区传统市场研究,阐释了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研究中还必须充分运用市场理论,注重局部研究与整体考察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外在表现之一。它的变化与发展的轨迹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近2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礼”有广狭二义之分,狭义的礼专指礼节仪式,广义的礼则指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所有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礼不仅有庞杂的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更有十分丰富的经济内容,礼学文献对明清经济史研究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史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唐代西南经济研究》一著在把握学术前沿的基础上,对唐代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农业经济开发、特色手工业部门、服务业及有关唐代西南地区经济开发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该著具有研究范式新颖、视野开阔、方法科学、资料翔实、创新突出等显著特色,对推进西南区域史及区域经济史研究的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在近年文化史研究的热潮中,明清文化尤为史家所瞩目。明清文化史研究无论在课题深入还是在范围的拓展上都作出了可贵尝试。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代表性著作有谢国桢的《明末清初的学风》、冯天瑜的《明清文化史散论》、朱维铮的《求索真文明》、陈宝良的《悄悄抹去的幕纱——明清文化历程新说》、张明富的《明清商人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来明清时期江西商品经济研究取得较大成果,内容涉及商品、市场、商人和制度等各个方面.呈现学术论著数量大增、研究领域扩展、注重实证研究等特点;但也存在研究领域不平衡、重复研究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正是今后研究可待深化及开拓之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均在此设置建制治所。镇远名称来源于宋代,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镇远作为府治是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开始的。当时,明王朝设置贵州布政司(这是贵州作为独立行省的开始)贵州开省设置八府,镇远府是八府之一。清代沿袭明制,仍置镇远府,并在嘉庆年间扩大了镇远府所辖范围。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关陇地区的书法家数量极多,在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领域里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不乏声誉显赫者,有的墨迹至今被后学视若珍宝,奉为准绳。但此时期关陇地区的书法创作依然不能突破明清时期帖学和碑学的主流范畴,影响力有限。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传统教育,或指学校以外的教育,或指现代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在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各民族传统教育即以家庭教育、家族教育、村寨教育、社会教育、习俗教育等为主要教育形式,采取以口传心授、师徒相授、父子家传等方式,传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社会习俗、生产技能等内容,这些传统教育的形式、方式及内容,深刻地影响着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各民族民众的生活方式,塑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性格,有效地维护了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稳定,巩固了中央王朝国家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妒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古存在,而作为一种文学形象也很早就在文人作品中出现,尤其是明末清初之际,“妒妇”题材的小说可谓蔚为大观。这种特殊的丈学现象也被当今学者所注意,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对近十年来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综述,无疑将对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妒妇”文学以及繁荣当今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画家人数颇丰,作品丰富,宗教壁画艺术、水陆画艺术成就非凡,文人画艺术风格浓厚,但影响深远者甚少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明清时期,受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江南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反映在民间信仰上,各种违反国家礼制的现象不断出现,成为考察江南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问题的重要视角.考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现象,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从城隍信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江南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导致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动,才造成了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相应变更;2.从解钱粮习俗与一镇多城隍现象,则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社会交往整合发生变化的两个层面,即城乡之间和市镇内部.总体而言,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与江南社会在互动中发生着变迁.这种变迁的推动力是江南社会经济的变迁,其方向则是以一种曲折、变异的形式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清修《明史》包含相当丰富的欧洲内容。这些内容虽取材于明代史料,但透过明史馆臣对明代欧洲素材的取舍、增补、修订与评赞,可以看出清人对欧洲势力东来亚洲之战略目的有了更为本质的认识,对欧洲文化的态度也更趋理性。但《明史》流露出的西学中源论以及有关欧洲内容的疏漏、错误,又说明清人欧洲观仍然存在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