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普遍语法与汉语语法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虽然普遍语法与汉语的描写语法存在差异,但是普遍语法的理论与汉语的描写语法和汉语语法的句法结构存在着"志同道合"之处.正因为如此,语言学有了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于1728年所著《汉语札记》是目前已知最早对汉语文言虚词"而"进行语法描写的著作。该书比较全面地对"而"的词性、语法意义、两端意义关系以及常用组合进行了描写。研究表明,《札记》很有可能参考过元代卢以纬《语助》和清代袁仁林《虚字说》,是西方语言学素养与汉语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印尼语分属不同语系,修饰语的句位分布差异明显,汉语遵循定语前置律,印尼语遵循定语后置律.汉语中定语可分为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两类.多项定语之间有着稳定有序的句位分布,其中限制性定语一般出现在描写性定语前面.印尼语中单纯由限制性定语或描写性定语组成的多项定语,其句位分布与汉语中的表述呈反向对应,由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同时修饰核心名词时,并不完全与汉语反向对应分布,而是各自按习惯位置交叉分布.  相似文献   

4.
詹长青 《初中生》2007,(27):13-16
什么是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的某个细微处所作的描写就叫细节描写.老师平时的作文指导中强调的具体描写主要指细节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动作两个方面.语言细节如电影里的蒋介石,动辄就骂一句"娘希匹",这句口头禅便是语言细节,凸现了这位政治大人物在上海滩里熏染出来的痞子气和在关键时刻缺少沉着的狭隘气度.所谓动作细节描写,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的描写.进一步讲,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双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双音词的构词形式及语义特征对《晏子春秋》中的偏正式双音词做描写性的研究,以总结《晏子春秋》偏正式双音词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反思百年汉语文教育现代化历程,就会发现其"移植型"的特征和本土化的缺席问题.汉语文教育本土化的研究,要进行哲学基础的本土化澄清,课程内容的本土化整理,实践方式的本土化构建.对外来理论要做本土化的具体情境研究.  相似文献   

7.
连读变调一直是汉语语音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在进行大量描写性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正在进行解释性研究。自主音段音系学、“调素”论、优选论等先进理论的应用,使得汉语连读变调的研究出现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全新的研究理念。  相似文献   

8.
存在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型,它由表处所的方位词(A段)+存在动词(B段)+表存在物的名词(C段)构成.一般认为存在句有很强的口语性和描写性,而且A段的具体名词表示的是具体的处所,C段所表示的是具体的存在物.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有一种不同于上述类型的存在句,它的A段表示一抽象的处所,B段由"存在"或"存在着"充当,C段表示抽象的存在物,且此种存在句不具有描写性和口语性,常常出现在较严肃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汉语能力测评体系包括汉语能力标准和汉语能力测试,是一个覆盖听、说、读、写,从入门到专业共6个等级的汉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测试系统。该系统具有应用性、适切性、综合性的特点,能够为不同人群、不同机构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服务,对推进汉语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修辞化指汉语修辞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反映.这是汉语修辞史研究面临的一个理论探索话题.在汉语修辞史研究中,我们不仅要对汉语修辞的历史发展作出事实的描写,而且要对汉语修辞的历史发展作出理论的解释,探索汉语修辞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求汉语修辞发展的动因和机制.人们在修辞化的动因和机制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张玲  高娜 《培训与研究》2009,26(11):22-23,28
以双宾句的研究为视角,本文梳理了一个多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评述了各种语言学理论和语言研究方法在"指导"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得失。最后指出,要研究汉语的组构规律,仅靠引进国外理论不行。只有对汉民族的语言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汉字特点进行研究,才是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汉语研究的任务就是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考察这种规律性。汉语发展的最根本规律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和质变规律。汉语的历史研究应该从甲骨文开始。长期以来的汉语史研究局限于个别字词、个别读音、个别语言现象,科学的汉语史研究则始于上世纪50年代。汉语史研究主要是研究书面语,但同时应该与活的语言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方言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方言研究不但可以为推广普通话提供可资比较的语言材料和为汉语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充分的语料依据,而且因为方言是语言与文化互动的结果,是文化的接触与扩散,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关系史、民族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也有着重要的论证价值.因此,方言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价值,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环境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汉语教师业务素质问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笔者认为,汉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汉语言与文学素养;中国文化素养;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素养;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素养;语言学理论素养;教学研究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英汉语言对比,是翻译的核心。随着语言的发展,随着各国人民的交往和科技交流的日益频繁,要求我们进一步开拓分析对比的领域,深入不同语言的研究。本文拟从词汇现象,句法现象,文化和思维的不同阐述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词语搭配是语言的固有特征之一,也是衡量学习者能否熟练使用语言的重要标准之一。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英语学习者描述文中形容词与名词搭配的掌握情况。研究发现,学习者形容词词汇贫乏且搭配能力亟待提高,迁移是引起形名搭配错误的主要原因,直译是学习者生成目标语的主要策略。建议英语教学应重视词汇搭配教学。  相似文献   

17.
聋人手语的语言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聋人双语双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我国聋教育中的实验与尝试 ,为我国手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就对聋教育中手语认知 ,聋人手语语言学研究的背景、社会意义 ,手语语言学的结构分析 ,以及语言学家参与手语研究及其意义展开的论述 ,旨在通过对聋人手语语言学的研究 ,来促进中国聋人手语 (CSL)作为一种语言地位的认可及其在聋教育中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提高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已成为全球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但就高校中文专业本科生的语言教育来看,汉语教育和语言理论教育的质量并不十分理想。笔者认为,充分利用本土语言资源优势,通过高校中文专业语言类课程,实施本科生语言研究素质培养模式,是提高汉语教育和语言理论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或是表征事物的工具。因此,从索绪尔开始,人们一直关注对语言的内部结构的描写。当人们逐渐将视线从语言内部转向语言外部研究时,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学语言观则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的语言本体论思想,即人不可能在语言之外从本质上把握语言。通过解释学对语言工具论的批判,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即语言并非工具,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语言是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汉语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合为主,意合为辅,以形制意。文章具体分析了意合形合在英汉语言中的种种现象,并剖析了其内在成因。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英汉句法结构上的这种异质特点,阐述了这种差异对英汉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