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代东方社会的性质问题,是当前历史科学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古代东方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或者别的性质的社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仅是古代东方历史本身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学说是否正确的问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经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是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马列主义历史学在论证这个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苏联史学家B·B·司徒鲁威于1933年曾经论证了古代东方社会是奴隶社会,这是很有见地的.但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起,苏联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史学家对古代东方社会的奴隶制性质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古代东方是封建社会,并认为古代世界只有希腊的一些城邦和罗马经过奴隶社会,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民族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因而经历过奴隶社会是特殊规律,不经历过奴隶社会是普遍规律,故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中不存在奴隶社会这个环节.他们以此为由说承认奴隶社会阶段的学说是一个“教条主义的公式”.由于时间久远和缺乏足够的史料,要像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样清晰地再现古代东方的历史面貌和阐明它的社会性质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2.
1.菹醢——古代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菹,切碎。醢,鱼肉等制作成的酱。例:比干菹醢。(屈原《涉江》) 2.大辟——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死刑的通称。五刑(注)中最重的一种。执行的方式很多,有的极其残忍,如枭首、腰斩、剖腹、凿颠、镬烹、磔(分裂肢体)、车裂、焚等。亦泛指将犯人砍头处死。例: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方苞《狱中杂记》) 3.汤镬——汤,滚水;镬,无足大鼎。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投入滚汤中煮死、,例: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车裂——亦称“轘”或“轘裂”,俗称“五马分尸”;我国古代执行死刑的一种残酷的方式,即将人的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车上,以五匹马驾车,同时分驰,撕裂肢体。周代已有。例:杀夏征舒,轘诸栗  相似文献   

3.
一、贬官流放①顷襄王怒而迁之。(《史记·屈原列传》) 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方苞《狱中杂记》)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存在专制王权的古代东(?)基本特征是王权与教权既相互利用又彼此排斥.这种关系在各国历史的(?)异性.例如,古代印度人、犹太人和埃及人过于专注神务,向往冥界;(?)人重人轻神,以修文入世而著称;古代中亚与西亚的居民则(?)爱军旅生活;用武功见长.……(?)差异,都是各自固有的社会历史条件长期演化的产物.本文试图对(?)条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揭示出东方各国不同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阿夫基耶夫(В.И.Авдиев)教授所著的“古代东方史”(ИсториянегоВостока),一九四八年初版,去年曾获得一九五一年度第一等斯大林奖金。译者现得此书一九五三年增订版,内容订补很多,更为重要的是斯大林同志晚近两大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及“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有关的指示,已为新版所征引。特为译出,以介绍全书理  相似文献   

6.
缘坐,是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株连其亲属和家属的制度,是一种基于家族血缘关系而产生连带责任的刑罚制度。缘坐主要适用于谋反、谋叛、大逆不道等危害皇权的重大犯罪。因家族中有父兄犯罪,祖母、母亲、妻子、女儿、姊妹也要受到株连,特别是出嫁女即要受到父亲家族的缘坐,还要受到丈夫家族的缘坐,是"一人之身,内外受辟"。对妇女缘坐的刑罚有弃市(死刑)、没官(收为官奴婢)、给功臣家为奴、流三千里等。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妇女缘坐范围有逐步缩小、处罚逐步减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古代各种残酷的刑罚中,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凌迟。凌迟,原意陵迟,本指山丘的缓延,后世将陵迟用作刑罚的名称,取之缓慢之义,就是一刀一刀地割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地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毙命。所以,凌迟也叫脔割、剐、寸磔等。 一、凌迟的产生及发展 凌迟刑的由来很早,早在南朝宋后废帝刘昱曾亲手将人脔割,北齐文宣帝高洋也常常用脔割的手段来杀人,但凌迟正式作为罚始于五代,虽此刑始于五代,由于其残酷性,很多人主张给以废除,所以未入律。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里,表示刑罚名称的词语名目繁多.这是因为,在古代,刑罚的命名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有对施刑方式和施刑过程直接描述的,有以施刑时所使用的刑具而命名的,也有许多种刑罚的名称是以其凄惨的结局而命名的,还有以施刑的处所命名的,命名角度和着眼点的不同,使得刑罚命名的理据多种多样.刑罚名称的标词方法也有差异,有专门为刑名构制本字的,这些字的形体构造由施刑工具及施刑部位合成,正显示了此种刑罚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一些刑罚名称是借用其义有所引申的其他语词来标示的.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阶级压迫和斗争异常激烈残酷,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历代统治者都用严刑峻法来宣示其权威,以达到震慑的目的.名目繁多的刑罚名称就是这种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东方法中,民法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法。它调整民事法律关系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的正常交换和流通,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古代东方较为典型的楔形文字法、希伯来法、印度法、伊斯兰法、俄罗斯法和中国法为代表,并以其中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权、债权和继承权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作为探索对象,展开论述。 一 所有权、债权和继承权是民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古代东方民法都作了规定。 一、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专制国家是指实行专制政治或专制主义统治的国家。专制政治或专制主义(Despotism)这一术语起源于古代希腊语,原意是指主人或家主对于奴隶或夫对于妻的权力或关系。这种政治是君主政治(monarchy)的形式之一,它最初发生于东方。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政治论”(Politics)一书中曾将他当时所见到的政治形式分为三大类,每类  相似文献   

11.
东方各国的戏剧不是由宗教仪式直接演变而来,而是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活动与已经发展成熟的文学样式相结合的产物,这样的起源基础和发展过程,对东方戏剧的文体特点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从文体的角度看,东方戏剧大多具有诗乐舞混合的综合性特点,与西方戏剧相比,东方戏剧不重情节重表演,不重叙事重抒情,不重崇高重和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我国刑罚目的的选择。兼容报应观与预防观,不仅具有理论方面的可行性,也具有实践方面的必要性,具体如何兼容需符合我国的国情。将我国刑罚目的分为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是合宜的,因为这三种目的蕴涵了报应观和预防观,并且使报应和预防得到完美的结合,它们构成了我国刑罚目的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考察国外刑罚及时性原则,探讨刑罚及时性的法理依据,对我国刑罚及时性的现状作评析并提出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4.
论刑罚构成要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刑罚是一个自在的运行系统,它有自己独特的运行结构和运行规律。刑罚史上三大学说的论争之所以永无休止,即在于漠视了对刑罚构成要素的探究。刑罚是立法者与司法者基于犯罪的有责性而对惩罚对象有意施加的一种不快结果,在构成上,必须具备有责性、有意性和不快结果施加这三个有机统一且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15.
刑罚的流变可以概括为报复刑时代、刑罚威吓时代、社会防卫时代。它对我国当前刑事控制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上的刑事控制模式有两种:刑罚威吓模式和社会防卫模式。我国刑事控制模式应分为近期模式和长远模式。近期(社会转型期)模式应采用刑罚威吓模式和社会防卫并重模式。长远(社会转型完成之后)模式应实行社会防卫为主,刑罚威吓为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刑罚执行谦抑是刑法谦抑理念在刑罚执行环节的具体化,其基本要求是在刑罚执行中要以刑法的谦卑退让为基本立场,尽可能宽和、人道地执行刑罚,以实现行刑的公正、人道和经济。针对我国刑罚执行实践中,存在的轻缓刑罚执行不力、效果不佳,行刑奖励制度适用不当、运作不良,监禁刑所占比重过大,行刑成本高、效益低,重惩罚、轻矫正、行刑教育化水平低,行刑封闭、社会化程度低等诸多违背刑法谦抑要求的问题,我们应当从理念养成和制度完善两个方面着手,促成刑法谦抑在刑罚执行环节的落实与遵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比较功能一词在各领域的运用,得出了功能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刑罚功能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以期能够廓清与其他相关范畴的关系。最后从罪犯、社会和被害人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刑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刑罚是人类创设用以惩治犯罪的客体工具,但刑罚史的发展表明,人面临刑罚异化的困境。菲利的"刑罚替代物"理论是人类走出刑罚异化的一次自觉反思。但直至今天,刑罚异化现象仍然存在,刑罚的复归仍未到来。  相似文献   

19.
刑罚是对犯罪人的惩罚,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刑罚的目的又不仅仅是对犯罪人的惩罚,刑罚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犯罪防止犯罪的过度发生。然而,在刑罚与预防犯罪的过程中,人权保障也不能忘记与忽略。因此,我们讨论刑罚与预防犯罪是极其有意义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刑法目的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人们一直以来仅局限于报应主义和预防主义之争。其实,刑罚目的是多元的,随着法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一个逐次产生,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多元目的体系。报应和预防只是其中两个初级目的。今天,树立和巩固人们对法的忠诚与信仰,保障人权以及追求法治理想的实现依次成了人们创制和适用刑罚的更高目的,刑罚也正表现出更为理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