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古代诗歌,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学习古代诗歌对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读所见师:今天我们要来重读一首诗。什么叫重读?就是已经读过的诗,现在再来读一读,这就叫重读。为什么要重读呢?因为同样一首诗,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今天我们重读的这首诗叫做———生:《夜书所见》。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相似文献   

3.
正前不久,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如梦令》一课,感受颇多。一、课题引入,通读全词盛老师擅长课前热身,先由"词牌名"中的"词"字,巧妙导出"词"在这儿不是词语的意思,是指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老师接着出示李清照的《如梦令》,让孩子比较这首词与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让孩子明白: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每句字数不一定一样;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为了引领学生感知词的音韵,盛老师依学而教,据学而生。她先让学生个体试读全词,接着用一种独特的吟诵方式(时而击掌  相似文献   

4.
《古诗二首》是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包含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和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前者描写了漆黑的夜晚 ,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和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 ,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画面意境优美 ,语言形象 ,读了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后者前两行讲的是江上行人喜爱鲈鱼的鲜美 ,后两行讲捕鱼的艰险 ,联系起来 ,是讲吃鱼的人要想想捕鱼人的艰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 ,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一、初读 ,引入意境1 .范读 ,引入意境 在导入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以后 …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有了明显的发展是教学有效、高效的标志。因此,在教师、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应放在首位,教师只是共同体中的首席。从而,把传统的“教”与“学”转变成“学”与“教”。“学”要有方向,“学”要有目标,鉴于此,本课堂教学主要抓两点:1.提出目标;  相似文献   

6.
陈设是极其简单的极其不简单的是精神语言是极其简单的极其不简单的是内涵字眼是极其简单的极其不简单的是一遍遍地咀嚼与提升于是,在极其简单的一夜留下了,极其不简单的大地般的深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李白诗十首》一课中,靳老师深刻的语文教学思想、创新的教学策略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堂课是对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大胆尝试,也是对古诗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  相似文献   

9.
有幸观摩孙建锋老师《白鹭》一文的教学,受益匪浅。孙老师的课堂,正如郭沫若先生对白鹭的赞美———是精巧的诗,是韵味无穷的诗,其设计丝丝入扣,语言字字珠玑。林清玄的一首颇有佛理的小诗云:白鹭立雪,愚人观鹭。聪者看雪,智者见白。笔者非愚非聪也不智,在正眼观“鹭”赏“鹭”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余映潮老师应约来我校献技,是他的拿手课例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11.
在杭州"千课万人"教学观摩活动中,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深深感受到了王老师语文课堂教学内涵的博大精深。一、语用学习和情感的体会王老师一开课就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他让学生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第一段,抓住"天天"这个词,想象鸟儿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学生想象到了——不同的季节:春天、夏天……一天里不同的时间:早晨、中午……鸟儿和树不同的心情:鸟儿高兴的时候,树忧伤的时候……王老师创设了各种各样美丽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鸟儿和树一个唱、一个听的画面。这是如诗如画的教学。"一只鸟儿,一棵树,一个唱,一个听。多好的朋友,多好的时光!"王老师的这句导语,  相似文献   

12.
<正>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语文课堂应该具有三种味道:"儿童味""语文味""家常味"。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这"三味"呢?现结合南通市通州区教研室瞿德泉主任执教的《揠苗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起根据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编选了48首古诗。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小学生能背诵、积累70首古诗。这些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名篇佳作。由于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加之古今汉语有一定差异,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了解诗意、领略诗境、体会诗情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4.
吴柯佳 《生活教育》2011,(16):38-39
一、现象在实际教学中,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一是很多老师教学古诗词习惯走这样的三步曲:了解作者、翻译诗意、背诵古诗。上课时,为了完成这些目标而教,把作者简介、整首诗的意思甚至中心思想出示在课件上,带领学生读了几遍后,就让学生吧翻译的意思抄写在书上,直到会背会默为止;二是一到教学古诗词,就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上课时,学生侃侃而谈,从字词意思到主要内容,从中心思想到表  相似文献   

15.
最近 ,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姜铭芳上《登山》一课 ,不禁被她那精湛的讲课艺术所折服。在这堂课中 ,姜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 ,注意做好“四字”文章 ,即立足“趣”字 ,倾注“情”字 ,把准“创”字 ,落实“读”字。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时时处于“愤”、“悱”状态之中。一、立足一个“趣”字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就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符合学生的心理 ,谈学生所喜闻乐见。比如 :深入体会列宁下山时的心理、动作、神态是本文的重点 ,亦是难点。姜老师设计了学生们所喜欢的“演一…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的第二次集中研修时,Z老师上的《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观摩课在听课教师中引发了完全相左的两种评价,一节课有两种极端的评价,激发了笔者探究的好奇心,于是形成此文,供同行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7.
许同江 《江苏教育》2008,(14):71-73
课件出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师:谁来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  相似文献   

18.
正古诗因它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优美,音律的整饬等特点,决定了"读"是学好古诗的基础。可惜当下古诗教学中的"读"却走向了两个"极端"。在平常的古诗教学课中,老师们担心学生对古诗字词理解不到位,担心对古诗情感感受不到位,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反复、繁琐、零散地组织学生去理字义,说句意,讲诗意,挤掉了学生"读"诗的时间;而在一些展示课、竞赛课中,老师们为了体现课改精神,组织反复读,换角色读……可谓"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能力与情感和谐共生的课堂.那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实现这一理想,构建我们日常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呢?全国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这样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宏观有理念,中观有思路,微观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涛 《山东教育》2010,(5):24-25
古诗一般都“时代久远”“文约意丰”。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要比学习一般现代文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