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学习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有效教学活动策略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观察物体”一课时,教材第89页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主要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以及第二学段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赵庆军 《江西教育》2010,(11):29-30
都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可是在小学英语课上,少量的词汇、简单的句型让教师难以开展思维性的活动。听了特级教师沈峰的课,发现原来小学英语课上,学生也能做"思维体操"。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在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具体表述上作了重大修改,即由“两基”拓展到“四基”——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感悟基本数学思想、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有幸听了江西省“赣教杯”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陈薇芳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深受启发。陈老师的这堂课,充分尊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法有机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放飞,让“四基”得到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刘蓉蓉 《江西教育》2007,(12):42-4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片段一:师:(举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大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课本第74页“做一做”中的长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汪健在2013年江苏省初中数学骨干教师新课标省级培训活动中开设的“有理数的乘方”的示范课,汪老师在这节概念课上借助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巧妙地进行学法指导,为我们呈现了一节流淌灵动思维的数学课。现采撷课堂中的几个精彩片段,与大家一起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 师:在一次小小篮球投篮比赛中,三位选手成绩如下表,谁投得最准?是不是3号?  相似文献   

8.
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建立科学的数学观念、发展和运用数学的重要保证。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甘肃温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去分享他有意但不刻意地将一些常用的数学基本思想渗透到教学中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中,不可也不应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早》的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独特而纷呈的表达,新颖而充满智慧的交流,都缘自于教师巧妙的点拨和引导。是教师的只言片语,让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异彩。  相似文献   

10.
11.
戴维·伯姆《论对话》中这样写道: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众中萌发新的理解和共识。笔者有幸观赏了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录像,行云流水般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课堂中的互动对话,时时有思维的灵动,更让我回味无穷、叹服不已。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2.
杨宏 《江西教育》2010,(1):74-75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也是~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变成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在教学“植树问题”时,特级教师刘永宽通过整合教材,将原本比较复杂的问题类型浓缩到一个简单的情境中,有效地将数学思想巧妙地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片段一:等一等,我会说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生1:我知道圆有半径。生1说完后并没有坐下.似乎在等待老师对他回答的肯定评价。师停顿了一会儿.回应道:“还有吗?把你知道的关于圆的知识一次性说完,好吗?”  相似文献   

14.
王苏林 《江西教育》2010,(10):34-35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的。特级教师徐长青深谙此理。在执教“数学广角(重复)”一课时,他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15.
肖元莲 《江西教育》2010,(10):36-37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由于它不同于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等较为单一的运算,因此抽象程度较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这节课时,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一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一等奖获得者李培芳老师没有直接把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充分信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联系实际,感知建模;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活动经验离不开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获得的。  相似文献   

17.
洪清秀 《江西教育》2014,(12):42-43
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很多录像课,总是感觉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她上课清新、流畅,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构思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彰显数学的魅力。吴老师执教的“平均数”这节课从游戏开始,两组同学比赛拍球,看哪一组赢,怎么比呢?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在不知不学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从比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摄影中取景技巧)切入,在把握科学意义上的“比”,现实生活意义上的“比”,以及美学意义上的“比”三者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深加工,使“比的知识”植根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无究魅力,体验到数学知识所蕴舍的巨大价值,全课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数学与现实生活、数学与多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本课的独特风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陈瑞辉 《江西教育》2005,(10):40-41
[赏析]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丁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片段,黄老师跳出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学习的起点,即数学学习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电视、报纸、牛奶盒、衣服、互联网、书本……上面都有百分数,乃至让学生创造“自己的数学”——听课老师人数里面也有百分数。让学生用一双“生活数学”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加以解释。使数学学习富于亲近感、现实感。进而唤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刘芸 《江西教育》2014,(5):37-38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文学、美术等作品的巧妙留自给人以想象美的感受,而刘德武老师的教学留白,则让原来拥挤的练习课变得疏朗起来,为学生留下了悬念,留下了多元解答和多维思索的广阔空间。下面选取刘德武老师教学“两位数加减法练习”的两个教学片段与大家一起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