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题导语】苏童,原名童忠贵,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15年8月16日,苏童《黄雀记》5部作品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苏童是中国当代先锋派新写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讲究以客观平静的笔调叙述  相似文献   

2.
郑艳 《文学教育(上)》2009,(22):144-145
苏童的作品往往有着强烈的色彩感,其中以红色尤为引人注目。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妻妾成群》)将苏童的小说搬上荧幕,很多观众对电影中点亮的红灯笼印象深刻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罂粟之家》《祭奠红马》和《红粉》等代表作中,读者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复杂的“红粉意象”。很多评论家认为,苏童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红粉情节”,  相似文献   

3.
学习任务《坚持到底》。可越是这样,我爱你就越深,每当夜深人静,遨游在题海中时,我就《好想好想》你。我发现对你产生了《一天一点爱恋》,爱来得太快,像《龙卷风》一样,那《单身情歌》不再适合我了。虽然我身边有个“家庭密探”,那也阻止不了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雀记》是一部经历过艰难探索后的蜕变性的作品,苏童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风格等方面都试图突破围"苏童式"的风格,但是作品的背景又回归到了大家熟悉的"香椿树街"。本文试图以苏童在《黄雀记》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以往小说中形成的典型形象进行比较,探索苏童的《黄雀记》是转型后的回归还是真正的蜕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苏童的文学创作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妻妾成群》与《碧奴》等长篇小说影响深远,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童所坚守的先锋意识,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了文体形式的革新,而这些作品及后来经过改编所渗透出的民俗记忆无疑烛照了苏童小说的民俗学特色。本文试图揭开苏童小说的民俗植被,守望苏童小说的民俗记忆并以此延展苏童对乡土的执著。  相似文献   

6.
葛杰 《文教资料》2012,(33):80-81
所谓零度写作,即是在作品中,作家只是客观的描写,而不显露自己的立场。本文以苏童的两篇中篇小说,《南方的堕落》和《刺青时代》为例,分析苏童零度写作中的叙述视角背后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苏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以《米》《红粉》《妻妾成群》《碧奴》等作品蜚声文坛,他还有兴趣客串一把语文老师?有。在《扬子晚报》组织的一次"作家评参赛作文"的活动中,我们有幸看到了苏童对一组中学生作文的精彩点评。  相似文献   

8.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以先锋小说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凭借作品《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随后,苏童又发表了《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等一系列作品,受到文坛瞩目,奠定了其在当代文坛中的重要地位。苏童的小说兼具先锋文学的实验性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精神,他的小说讲究"如何叙事"同时也讲求"形象塑造",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香椿树街少年"和"红粉"可称之为其作品最为著名的两大形象系列。本文关注苏童小说中的"香椿树街少年",以少年的欲望为核心,通过对时代背景与少年生活环境的把握,探求这种欲望背后所体现出的孤独与空虚,看到作家对少年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苏童,籍贯江苏苏州,曾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有文学评论家将其归入先锋派小说家行列。苏童姓童,本名童忠贵。笔名“苏童”之意大概是苏州的童忠贵,他十分欣赏自己这个笔名,甚而有点迷信“命与名随”。那抑或是他早期的作品屡遭厄运,某日更名改姓,启用“苏童”这个名字后,凑巧一炮打响,继之百发百中。白他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搬上银幕后,苏童就有了不少崇拜者。《三棵树》这篇作品的标题,在文中具有多重含义。它是地名“三棵树”;也是作者一生曾经拥有的三棵树,即苦楝、石榴和枇杷。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一种怅惘之情。所以作者说“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一束     
正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上半年榜单揭晓由《收获》文学杂志和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上半年榜于日前在上海揭晓。这份排行榜分为短篇小说榜,中篇小说榜,长篇小说榜和(长篇)非虚构作品榜,苏童的短篇小说《玛多娜生意》、王安忆的中篇小说《向西向西向南》、石一枫的长篇小说《心灵外史》和周晓枫的非虚构作品《离歌》分列上述四个组别的榜首。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上半年短篇小说榜前五名:1.苏童《玛多娜生意》、2.  相似文献   

11.
苏童在创作起步时就接受了博尔赫斯的影响;后者特有的艺术观深深植入到苏童的文学观念中,并一直支配着他对文学的理解。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苏童在1990年代初就告别先锋,转向了现实主义,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误识。苏童在创作上虽然有几把刷子,但是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具有后现代特点的作家。其199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仍然能看到博尔赫斯影响的鲜明印记。离开博尔赫斯,对苏童的理解就一定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2.
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这一项目在全球的启动,苏童的《碧奴》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来了。苏童对自己的新作充满信心,一再强调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说"。《碧奴》到底是不是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呢?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他的《碧奴》是如何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再叙述的呢?本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到苏童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苏童的创作由历史题材转为现实题材,《人民的鱼》就是通过寻常事反映时代变迁的现实题材。苏童讲故事的能力在作品中充分展示出来,叙事节奏的控制和意象的运用使故事紧紧抓住了读者。与其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作相比,苏童有所改变也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14.
写作实际上是虚与实的较量——苏童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者:苏童你好!你有一篇小说叫《仪式的完成》。陈晓明有一篇论先锋文学的论文叫《最后的仪式》。今天,我面对你,也应该算是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15.
【名家简介】苏童,原名童中贵,当代著名作家,1963年生于江苏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1991年转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数百万字。苏童的成名作当推1987年发表的《1934年的逃亡》,从那时起,苏童被批评界看成"先锋派"的主将。  相似文献   

16.
一、导言 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有可能不同,甚至会由此而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比如鲁迅先生曾就《红楼梦》有如下评述:“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7.
动漫天地     
《凉宫春日的忧郁》制作公司:SOS作品作者:谷川流《凉宫春日的忧郁》会成为流行作品并不是个偶然,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你是否想过有一些奇特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你是否曾希望成为UFO接触事件或UMA发现事件的核心人物?你是否希望能乘坐上一台  相似文献   

18.
正如音乐与体育,文学同样可以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无论是谁的作品,当你或身临其境,或客观审视,或以情入理,你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智慧,你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我正是以这样一种理念去与我的学生共同感受文学所带给我们的种种人生感悟,乘一叶叶扁舟在文学之海中倘徉。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文学的沃土。我倡导学生将文学创作与赏析深深地根植于生活之中。我常常对学生说:“其实生活并不一定轰轰烈烈,越是平淡,越是蕴藏着无穷的文学契机。当你用平淡的文学心态创作出富含哲理的文学作品时,你便是最成功的。”学生也常常对我说:“…  相似文献   

19.
侯敏 《丹东师专学报》2010,(1):87-90,101
苏童摆脱了对创作短篇小说的一度迷恋,写作了长篇"新写实小说"《米》。《米》已经被人们做了诸多的归纳与阐释,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借一个逃亡与回归的故事母题,去写一个在城市文化中人性被扭曲的、孤独无依的人的具有悲剧意义的一生。于是逃亡与回归、人性的扭曲、生命的孤独便构成了苏童小说《米》叙述的基本元素。本文就试图通过这些跳荡在作品中的元素,来透视这些元素背后的城市的淫靡文化是如何摧毁了一个乡村青年的生命的。  相似文献   

20.
<正>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和苏童的《红粉》都是在五十年代新中国解放背景下关于妓女改造的作品。同题材的作品却有截然不同的风格。《小巷深处》写旧社会饱受摧残的妓女徐文霞在解放后接受政府改造,通过政府和社会关怀,自我救赎,使自己的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