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高二物理教材的<多普勒效应>一节,是新加内容,学生接触较少,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教材只是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后得出其特点.对于如此蜻蜓点水式的说明,学生在学过之后,就好象雾里看花,一点头绪都没有,现将出现的几种情况定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二物理教材的《多普勒效应》一节,是新加内容,学生接触较少,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教材只是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后得出其特点。对于如此蜻蜓点水式的说明,学生在学过之后,就好象雾里看花,一点头绪都没有,现将出现的几种情况定量分析如下。1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都静止不动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都静止不动,即二者没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f收=f波。2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改变2.1波源相对介质静止,即u=0,观察者以速度v相对介质运动,这时波的波长λ不变,波速V改变。(1)观察者以速度v靠近波源。λ收=λ波而V=λf即(V波+v)/f收=V波/f波所以,f收=(V波+v)/V波×f波这样,f收>f波。(2)观察者以速度v远离波源。①当v≥V波时,观察者接收不到波源发出的频率。②当v  相似文献   

3.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声音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它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在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曾勒效应的本质是,在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声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而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音频率发生了变化,那么怎样计算在简单情况下,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呢?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波动现象。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中定性  相似文献   

5.
王绍符 《物理教师》2006,27(9):10-12
声音的多普勒效应现象的发生,是由于观察者与介质之间或声源与介质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的缘故.声音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声源无关.不考虑介质,只注意表层的观察者与声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是导致推出错误计算式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现象.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为了降低难度,对多普勒效应现象只作了定性的论述,然而,学生还是迫切地想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究竟变为多少?".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深刻理解.本文就如何运用图示手段定量研究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现象.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为了降低难度,对多普勒效应现象只作了定性的论述,然而,学生还是迫切地想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究竟变为多少?".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深刻理解.本文就如何运用图示手段定量研究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利用最子隧道效应理论,对基因突变率进行了半定量计算,得到与DNA自然突变率同数量级的结论,从微观上提出了强辐射导致癌变的一种解释,并进一步验证了Lowdon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效应     
据传,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特开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时,因闯红灯而被警察责令停车。胡特向警察解释说自己的错误是因为多普勒效应造成的,对于运动着的观察者来说,光源发出的光的频率会发生变化,所以把红灯看成绿灯了。遗憾的是这位警察并不是外行,他知道只有当汽车的速度大得接近光速时,频率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他没有同这位科学家争论,只是干脆对他以违章处以罚款。大概每个人都曾碰到过多普勒效应。当轰鸣着的火车从人的身边飞驰而过时,人们会听出火车汽笛的音调发生了变化,最初,当火车从远方驶来时,音调将渐渐升高,通…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效应     
新版《全日制普高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机械波》中以声波为例对多普勒效应做了定性的说明,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现在以机械波为例,波源与观察者的连线上运动的情况来介绍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和多普勒效应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文  顾尧 《物理教师》2004,25(6):54-56
物理学中有很多以物理学家命名的效应,但是在物理学之外的领域,像多普勒效应这样广为人知,被人们如此频繁地提到,可能是不多见的.如天文学家由它测出天体的运行速度,航天工程上由它利用雷达进行人造卫星等运动目标的监测,医学上利用超声多普勒进行诊断等等,正是上面所述的原因,多普勒效应及其简单应用的内容写进了最新的高中物理新教材。  相似文献   

13.
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2章机械波的第5节多普勒效应中,分别按照观察者不动声源运动和观察者运动声源不动两种类别编排了2个演示实验.现对这两个演示实验定量思考如下.  相似文献   

14.
1.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以点波源为例. 设S为一个点波源,其频率为f0,  相似文献   

15.
1 多普勒效应的理解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加选修 )的第2 1页中有关多普勒效应是这样描述的“这种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叫做多普勒效应” ,“在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 ,声源 (如火车的汽笛声 )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 ,而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从书面表述容易理解为 :“火车驶离你远去时 ,音调变低” ,即频率越来越小。实际上 ,当火车匀速向你驶来或离你而去时 ,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不变的 ,只是比火车和观察者都不运动时 ,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要高或低。当观察…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种经验: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经过某观察者时,他会发现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  相似文献   

17.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一列火车向我们快速驶来,我们耳朵感觉到的火车鸣笛声音要比火车实际的鸣笛音调高,亦即频率值变大;而当火车渐渐离我们远去时,我们耳朵感觉到的鸣笛_声音要比火车实际的鸣笛音调低,亦即频率值变小。这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是由多普勒效应所致。多普勒效应这个物理现象。最早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于1842年发现。  相似文献   

18.
曹海霞 《物理教师》2001,22(10):38-38
多普勒效应是多普勒(J.C.Doppler,1803年~1853年)于1842年发现的.多普勒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salzl)urg),他曾经是布拉格实业学校数学教授,去世前是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19.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其主要内容为: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频率变化的现象.在声波上体现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是否变得尖锐,一个常被使用的例子是火车的汽笛声,当火车接近观察者时,其汽笛声会比平常更刺耳;  相似文献   

20.
当列车进站时,我们听到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音调变高;列车离去时,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小,而且音调变低.反之,若声源未动而观察者运动,或者声源和观察者同时在运动,也会发生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