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境是指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内能自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究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在情境中培养学习...  相似文献   

2.
一、通过有趣的实验来创设情境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开启化学之门”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有趣演示实验,如“加热碳酸氢铵”、“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相似文献   

3.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参与氛围,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下面就“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一旦学生的思维启动了,探究意识就强烈,会把问题引向深入。在导入新知时,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然后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相提出:羊走了一圈用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习起来也就特别有趣,特别有劲。又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  相似文献   

5.
晋迎翠 《云南教育》2003,(34):41-4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对于保证学习顺利进行,是很重要的。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好自然课,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起着很大的作用。我认为低年级自然教学需要创设多种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创设图画情境图画形象直观,儿童最喜欢,也容易引起注意。如在上“叶画”时,我用一些植物叶子撕剪拼贴成萝卜、鱼、蝴蝶等有趣的叶画,加上金属亮边装饰,贴在白纸上,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产生了自己迫切要求制作的愿望。低年级自然教材中有许多色彩艳丽、活泼的图…  相似文献   

6.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特别是本节的教学体现了学习物理要领的基础思维。所以本节教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密度一节又安排在初二,使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特征无疑增大了学习难度,由于“密度”的抽象性,且研究方法也初次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矛盾、求知、欲望、动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研究物质的特性-密度。下面就具体谈谈本节如何做好“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7.
林东 《广西教育》2009,(20):45-46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需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而要教好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呢?大家都知道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于求知,主动思考;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学习成功的巨大动力.学习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学生对教学情境和教材内容感到有趣、为其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这种兴趣很不稳定,常随产生兴趣的情境的消失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教学情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有效的教学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 ,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教学情境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学情境设计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创设具体阶梯向抽象思维过渡列宁指出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 ,认识客观存在的辩证途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疑 ,创设阶梯的教学情境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 ,进而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和积极性,从而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郭晓琼 《云南教育》2005,(31):45-4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而从认识的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9):29-2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适宜的传授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下面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介绍我是怎样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渗透最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发现学习法的。所谓数学中的发现,是指学生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数学概念、法则、定律、性质等进行组织和转化,从而获得新知识所进行的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发现,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供若干有关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计算,萌发猜想意识,培养学生联想类…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使学生“需之切”,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这话的主旨是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实行情境教学。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也就是说,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其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可见,合理创设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具有深远影响。这里的情境创设不能仅局限于教学媒体.而应包括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人员(教师、学生).环境.活动、现实生活等都可以为情境创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过程 ,是一个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 ,创设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活跃思维。一、创境激“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充分利用CAI课件、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教学手段 ,创设趣味横溢的问题情境 ,把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变为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在情境中明白道理 ,培养能力。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 ,上课开始用…  相似文献   

18.
分数是小学阶段“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而分数“量”含义又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次遵循以下两条学习路径开展教学:一是利用“个”情境模型初步认识分数“量”含义,二是利用“米“”时”情境模型夯实巩固分数“量”含义。其中,第一条学习路径为: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单位分数—夯实巩固单位分数—初步认识非单位分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契机,带领学生感受分数的本质是表示量的多与少或数的大与小,渗透“大小比较”,并将“大小比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情境创设主要是对教科书中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和对现实生活的挖掘,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课中有境”.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创设情境或生动的学习环境,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使学生真正“卷入”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胡燕 《湖北教育》2003,(23):31-3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体验数学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缔造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而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值得品味,并愿意体验,自主地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