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与提示】 阅读与写作说明文,应该注意说明顺序。“中心句说明法”属总分说明顺序中的一种形式,即是在全篇或全段开头有一句总领句。如《苏州园林》第二段中的一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  相似文献   

2.
【原文】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又是入画的一景。【分析】《苏州园林》一文,虽然也描述了苏州园林的山水花木,但它的目的,仍在于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给读者以有关的知识。所以这篇文章不是记叙、游记类的文章,而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对苏州园林作总的说明,说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不讲对称,是美术画而不是图案画。第四  相似文献   

3.
统编五年制小语课本第八册入选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这首七绝的第一句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人教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对这一句中的“一树高”是这样解释的:“一树高,即一高树,一棵高高的柳树”.由此可知,参考书的编者把这  相似文献   

4.
小学图画,后改名小学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图画与美术的内涵和外延是有区别的。图画是指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而美术,亦称“造型艺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因此,徐特立明确指出:“图画亦为美术之一种”。他撰写的小学图画教授法,包括教授目的与原则、教授内容与要点、教授方法与要求,基本上是在图画这一特定范畴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5.
“看图拼音识字”共有19课,两个基础训练,61幅图。要求识记的96个生字词都配有相应的图画和音节,学生可以借助图画理解字义,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因此,字形分析是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为以后大量识字打下基础。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观察,以图释义。例如第七课的教学应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很多的树)“很多树密密层层地  相似文献   

6.
《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这是个细节描写,主要表现了总理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但为什么总理每看完一句话就要画一个“小圆圈”呢?  相似文献   

7.
谢亦红 《文教资料》2005,(23):130-131
大约从宋朝起,中国画家就意识到了空白的重要性。他们不把画面画得满满的,总是留出大量的空白。马远的构图往往只画一角,人称“马一角”;夏珪则善用半边取景,人称“夏半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这种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被称之为“计白当黑”。为什么留出大量的空白?是让读画的人可以自己去想象、去思索、去补充、去完成。中国画讲究“黑白相间,意蕴悠长”,正是要求在“浓”与“淡”、“有”与“无”的搭配中显示出美与韵律。教育是一门艺术,也要讲点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传道、授业、解惑”,更有助于学生去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把词句训练同培养观察,发展语言、思维结合起来 “看图学词学句”中每课的图画都与词句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借助图画帮助学习词句,又在词句训练中培养观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有的课文,图和文,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比较含蓄,这就更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清联系,发展思维。如《热爱中国共产党》图上画的窗户,太阳,蓝天上飞翔的小鸟,窗外的花朵,窗内的书桌、书本、笔、像片等,这些事物有什么关系呢?这要同学习词句结合起来才能了解,同时学习词句也得同观察图画结合起来,启发思维,激发想象,才能理解句子中分句间的关系。教学第一句话时,读后让学生思考: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两个意思,是哪两个意思?花儿为什么喜欢太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结合看图,体会花儿和太阳的关系。第三句是教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文人讲究琴棋书画,在画中往往题写诗句,使画显诗意,诗显画神,相映成趣.正可谓“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苏轼赞王维的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画与诗可以相互渗透,并相得益彰.那么,绘画能不能用于语文教学呢? 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10.
最好的老师     
习惯闷闷吃饭的外甥突然讲起他的老师。外甥郑重告诉我,他认为最好玩的老师是美术老师。我不明白他为什么用“最好玩”这个词语而不是“最好”。“为什么?”“我画了一个储钱罐,是猪。他说我画得像一条萝卜。”外甥很开心地笑了。但在我看来一点趣味也没有,这个美术老师也没有表现出“好玩”的地方。不过外甥对这个细节却记忆的很深。“那你就是画得不像了!”我说。他羞郝一笑。姐姐把他送到补习班学画画,如果说他有什么特长的话,画画勉强算一项吧!我理解他为什么不用“最好”来评价美术老师了,假如听到的是“你画的猪很像啊!”那外甥会何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自宋元以后,逐步形成了诗、书、画三者有机结合的艺术传统,呈现出独特的风神面貌。但是属于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什么能打入属于造型艺术的中国画?原本在“艺术中处于对极地位的画与诗”,为什么能在一个有限的艺术空间里融合?对于这个问题,古人就已开始探讨。宋代的吴龙翰在《<野趣有声画>序》里说:“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认为诗画可以互相弥补不足,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将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校美术教研组为了迎接“’93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美术教育中充分体现“加强基础,培养兴趣”的指导思想,在教材内容上,教学方法上确立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这一研究课题。所渭“手工”就是指的“劳作”而言。以往我们普遍地把“绘画”与“美术”混为一谈.直至现在许多学校的课程表上还写的“图画”课。其实“图画”仅仅是指对学生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只能说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部分。至于“美术”除了对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外,还包括它的实际应用、图案设计、工艺制作、对一幅画好坏的鉴赏及向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高尚情操的熏陶等.范围很广。如今我们强调“绘画与手工相结合”应该说它更接近“美术”这一范畴,也是“工艺美术”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教师和家长一般对幼儿说完整句都很重视,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每堂课几乎都要强调。可是有的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省略句,教师却硬要幼儿说完整句,让幼儿一遍遍重说,一遍遍订正。我以为,这样反而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听过大班一节教《咏鹅》的语言课。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却纠正说:“小明友,说话要说完整句,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在教师已说清楚“这幅图”这一特指成分的情况下,幼儿回答时省略了“这幅图”这一不说自明的成份,使语言简洁精练,这有什么不好。教师接着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又纠  相似文献   

14.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相似文献   

15.
这样做不好     
[说写话题][说话指导]1、说说每幅图画的是什么。2、讨论讨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你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从画上看,画的是两件“坏事”。左边的画上有几个小男孩在草坪里踢足球。右边的画上有一位阿姨在浪费水。同时,画上也画了两件好事。左边的画上有一位戴红领巾的小姐姐在  相似文献   

16.
黑板角落里的图画到了高年级,有的同学就会在作文的结尾来几句议论或者抒情。其实这也是老师的要求。老师说,这议论和抒情就好像是一棵树,它是从记叙的土壤中长出来的,又反过来提升了记叙的内容,让文章的中心思想像一面旗帜一样哗啦啦地迎风飘扬。说得来劲了,老师就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块土壤,再在土壤上画上一棵树。“这树没有根须咋站得住呢?”有一次,诸葛大生看出了一点问题。老师第二次再画树时,就专门用黄色的粉笔画了许多像胡须样的东西,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树的根须。根须抓住了土壤,土壤供给根须营养。就像诸葛大生说的,这树没有根须…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把美术活动比作一幅画,那么光有美术知识技能的美术活动仅仅是单调刻板的画面,只有“染上”人文色彩,才是灵动、多彩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图画。  相似文献   

18.
徐蓉 《父母必读》2013,(7):146-147
《艺术大魔法》 河北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画家达文蜥专心地帮一只蜥蜴画肖像,他细心揣摩蜥蜴脸上的表情,一笔一笔仔细地描绘。小蜥蜴米开在一旁看着,一个念头突然跳出来,他缠着达文蜥:“达文蜥,我也会画画喔!”……这是一个画家和想成为画家的人探索艺术极限的故事,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尝试了很多种可能,使得画出来的图画跟以往都大不相同,也使得我们明白创意无处不在没有极限。  相似文献   

19.
五、赞美言词的应用教师适当地运用赞美的言词,能使儿童学习欣赏自己,进而欣赏别人.建设性的赞美是要赏识幼儿的努力、情感以及对别人的帮助,但不要评价幼儿的个性或品格.例一:画图画“陈先生,我画完图画啦! ”敏怡毫无表情地说.“这幅画看来是否草率一点吧? 没有画出你所想的样子,你感到很失望,是吗?””老师问,敏怡点头承认.“你可以再拿一张画纸,多用其他色彩.画你心中所想的东西.” 老师说.  相似文献   

20.
有个学生黄上青问陶行知:“为什么天天要自己干扫地、抹桌、烧饭等工作?”陶行知写信回答他:“烧饭是一种美术的生活。做一桩事情,画幅图画,写一张字,如能自慰慰人,这就叫美。一餐饭烧得好,能使自家吃得愉快舒服,也能够使人家愉快舒服,岂不是一种艺术?”冯玉祥将军听了陶先生这段话,立刻打电报给总司令部:官兵一律自己烧饭,不用伙夫。他说:“从此,部队每月可省好几万元,而于战斗力也无损失。”黄上青认为烧饭也许是艺术,扫地却怎么也算不上“美”。陶先生又说:“扫地抹桌,是养成扫除肮脏的习惯。我们还可以把扫地抹桌的魄力,推出去扫除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