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命题(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连结词。“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有一个成立。“或“作为逻辑联结词与日常生活中的“或“相近,但略有区别,在生活语言中,许多场合用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8,(Z5)
1.逻辑联结词的特性:"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联结词."或"具有"选择性"、"且"具有"兼有性","否"具有"否定性".(1)对"或"的理解:用"或"字联结两个命题p和q,构成一个复合命题"p或q",从集合的角度,可以看作是命题p和命题q的并集,即p和q两个命题至少要取一个,分为取p不取q,取q不取p、p和q都取三种  相似文献   

3.
该是新教材编者说话的时候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一新教材增加了“简易逻辑”内容,教材从不等式 x~2-x-6>0的解集是{x|x<-2或 x>3}引入了“或”,并规定:“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本意是让学生自觉地使用逻辑规则,避免逻辑错误,提高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从教学实践以及2002年《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第1~2期上《关于命题的困惑》一文刊登以来的其他杂志上的文章和一些教学辅助书上看,由于是新增内容,常犯一些典型错误,尤其对“或”的理解,出现的不仅仅是似是而  相似文献   

4.
从命题的结构来看,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含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在有关简易逻辑教学的讨论中屡见文章举例说明:有些命题尽管含有联结词却仍然是简单命题.这些文章的论点也并非完全一致,有的声言其所谓"联结词"是指普通联结词,不是指逻辑联结词,因此所举各例与新教材中的定义"不合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并无抵触:有的则确认其所谓"联结词"就是逻辑联结词,直言上述定义"不妥".以下将两种论点分别称为"普通联词说"与"逻辑联词说"并试陈拙见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推广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18个省市各中学启用了.其中《数学》第一册(上)添加了简易逻辑的内客,许多中学数学教帅对本节内容较陌生.本文就一些中学数学教师对某些问题的困惑及师大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带回的一些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1 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 逻辑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指:词、思想、理性、规律等.逻辑学研究的是:判别一个推理过程是否正确的标准.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即用人工符号来书写逻辑法则,它是一门涉及数学、逻辑学、哲学等几门学科的横向交叉学科.传统逻辑用以表示命题形式和  相似文献   

7.
提起"或",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多表示一种"选择关系".在数学上也只是一个小小的逻辑联结词,可以构成逻辑用语,还有何谈?非也,请看: 在数学上,对于命题p和命题q,用"或"可以联结成一个新命题:命题p或命题q.对于这个新命题,只要命题p和命题q都是假命题时,这个新命题"命题p或命题q"才是假命题;只要命题p和命题q中一个为真命题时,这个新命题"命题p或命题q"就是真命题.可以看到,让这个"或"命题是个假命题还真有点难,概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这就是数学上的逻辑用语,"或"命题.此时,大家觉得"或"问题比较简单,可它有时很调皮.  相似文献   

8.
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上)25-26页指出:不含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 ,在有关简易逻辑教学的讨论中屡见文章举例说明 :有些命题尽管含有联结词却仍然是简单命题 .这些文章的论点也并非完全一致 ,有的声言其所谓“联结词”是指普通联结词 ,不是指逻辑联结词 ,因此所举各例与新教材中的定义“不合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并无抵触 :有的则确认其所谓“联结词”就是逻辑联结词 ,直言上述定义“不妥” .以下将两种论点分别称为“普通联词说”与“逻辑联词说”并试陈拙见请指正 .普通联词说的核心思想是 :自然语言中的“非”、“且”、“或”等语词 ① 并不一定要理解作逻辑联结词 ,因而也就不必须…  相似文献   

10.
一、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含义 1.全称命题:对于取值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命题都成立或都不成立,则称这样的命题为"全称命题".常用"都是"、"都有"、"任意的"、"任何的"、"都不是"等词.如,(1)a,b,c都是正数.(2)对于任意的x都有x2 x 1>0.  相似文献   

11.
1 关于命题的两个定义关于命题 ,初中的定义是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高中的定义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这两个定义都不严格 .两个定义中使用的“判断”一词 ,与语文中通常的意义不尽相同 .在逻辑学上 ,它的意义是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 ,判  相似文献   

12.
舒心 《教育革新》2006,(5):43-44
命题是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它具有或真或假的特征“.非”在逻辑用语中称为否定联结词,表示否定的意义.命题的非是由否定一个命题P而构成的一个新命题非P(p),有时也称为负命题,命题P与它的否定非P之间具有矛盾关系,它们一真则另一必假,反之,亦然.一、命题的分类命题根据结构上的特点,可化分为:命题简单命题直言命题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否定命题(E)特称肯定命题(I)特称否定命题(O!#"#$)关系命!##"##$题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非命题(即命题的否定!#"#$)!#####"#####$构造非命题是命题的基本运算之一,由于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与它相…  相似文献   

13.
规范逻辑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罗辑是在经典命题逻辑基础上增加了"应当"、"允许"、"禁止"等规范楼态词所构成的非标准逻辑,其规范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除了具有真值性外还具有合理性问题。由于对其合理性的不同理解,又构成了不同的规范逻辑系统,如根据规范模态词在不同的规范可能世界中不同的逻辑关系.形成了DT、DS4、DS5等系统;根据规范模态词既绝对又相对的性质,形成了一元(绝对)、二元(相对、等系统。规范逻辑就是运用公理方法或模型方法研究规定命题形式语法或语又有效性的形式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1 试题呈现教授完文[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后的单元测试中出现这样一道选择题,原题如下(以下简称案例1):案例1 下列命题中既是p∧q形式的命题,又是真命题的是( )A.10或15是5的倍数;B.方程x2-3x-4=0的根为4和-1;C.集合E是E∩F的子集或E∪F的子集;D.有两个角为45°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 为何争议案例1是一道流传很久、很广的常见的、经典的试题  相似文献   

15.
热点问题一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真假(1)命题"不等式|x+2|≤0没有实数解";(2)命题"-1是偶数或奇数";(3)命题"槡2属于集合Q,也属于集合R"  相似文献   

16.
关于命题,初中教材中把“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命题;高中教材中把“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虽然叙述有些差异,但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从定义可以知道:一、数学命题及其表示形式.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而且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叫作数学命题.例1(1)20是5的倍数;(2)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2+3<5.这三个语句都是命题,其中(1)与(2)是真命题,(3)是假命题.  相似文献   

17.
一、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的方法我们知道含有逻辑联接词“或”“且”“非”的命题是复合命题,不含有逻辑联接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但在实际问题中有些命题不含“或”“且”“非”却是复合命题,有些命题含有“或”“且”“非”却是简单命题,这就使得学生在判断简单还是复合命题时常常出错,下面通过实例来进行错对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正>文学上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对仗句,数学上也有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有坐标,线有方程"的对偶语,还有"和与积","或与且","奇与偶","sinα与cosα","直线与平面"的对偶词.数学中的对偶是指在一个命题的结构中,将其一个(或几个)元素换成对偶的一个(或几个)元素而获得一个新的命题.若变换前后的两个命题都是真命题,则称这两个命题互为对偶命题,数学解题中构造对偶,享受数学美.  相似文献   

19.
按照课本的说法,“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由于以上说法过于简略,多数学生理解不到位,普遍认为: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只要看这个命题中是否含有字眼“或”、“且”、“非”,有就是复合题题。  相似文献   

20.
等价变换     
在同一数学系统下,把所讨论的问题中的有关命题或对象的表现形式做可逆的逻辑改变叫等价变换。 具体途径可以对命题的局部进行等价转化,也可以对命题的叙述(条件、结论)方式进行转化,以及变换命题的所有的领域。它是中学里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可得原问题解的方法。 利用等价变换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框图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