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些成语往往是由两个大致相同的并列短语组成的,因此可从一个短语中的某一个字类推出另一短语中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字。如“循规蹈矩”就是由“循规”和“蹈矩”两个短语构成,其中“循”、“蹈”是“依照、遵守”一类意见的“同类字”,所以由“蹈”就能推出直是“循”.而不是“寻”,否则,“寻”和“蹈”两个字的意思就不一致,整个词语意思令人费解。有些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绝大多数来自于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正因如此,其中保留了许多文言现象。笔者认为,在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中,巧借成语,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文言文学习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  相似文献   

3.
在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成语中,不乏特别容易写错的字。不用说在学生作文中,报纸杂志上也经常能看到一些错误。下面略举几例试作分辨。一、“再接再厉”误作“再接再励”“吴吉昌再接再励,决心实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遗愿。”(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76页) “再接再厉”语出韩愈与孟郊的《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意思是公鸡斗架交锋一次就要磨一次嘴。现在形容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4.
怎样才能记住成语的意义呢?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在遇到陌生的成语时一定要翻查工具书.在了解成语词面意义的基础上.弄清它的实际意义.并经常将之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另外一点就是掌握一些记忆成语意义的巧妙方法。  相似文献   

5.
成语巧接龙     
《新作文》2011,(1):44-44
哈哈,看到页面上的习龙在天了吗?对了,飞龙在天,天生一对,对、对,这怎么接啊?首尾相接,让我们来个成语接龙赛吧,比一比,看一看谁的词汇量最大吧。  相似文献   

6.
7.
成语中的数字不但多,而且意义和用法也很复杂: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在第一学段中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成语是汉语言的精粹,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成语的积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正确运用熟语,特别是根据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近义成语,是检测考生理解和运用词语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成语考查题难度一般不大,考生失误原因多种多样:或以今义去理解古义,或不知熟语特定的意思,或错误理解熟语中的典故,或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诸如此类.因此,辨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关键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此外,还要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固定搭配、适用范围、成语的语体风格及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10.
成语巧辨析     
成语题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也是学生们较头痛、不易得分的一种题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成语题的应试能力,使他们不再畏惧这种题呢?我认为掌握成语题的相关考点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12.
吾三省 《华章》2011,13(1):52-52
有不少的成语,在四个字之中就有两个是数字,分析一下这些成语的结构和数字的用法,倒是一件极有兴味的事。  相似文献   

13.
八字成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4.
崔银锁 《现代语文》2004,(10):42-42
约法三章———刘邦老马识途———管仲一鼓作气———曹刿一败涂地———刘邦口蜜腹剑———李林甫乐不思蜀———刘禅老当益壮———马援初出茅庐———诸葛亮孺子可教———张良东山再起———谢安捉襟见肘———曾参奇货可居———吕不韦洛阳纸贵———左思狡兔三窟———冯谖前居后恭———苏秦投笔从戎———班超韦编三绝———孔子望梅止渴———曹操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程门立雪———杨时煮豆燃萁———曹植悬梁刺股———苏秦坐怀不乱———柳下惠四面楚歌———项羽学富五车———惠施一字千金———吕不韦一…  相似文献   

15.
成语,堪为语言的化石,在千百个岁月的风化中,它沉积着各种语言现象。就成语而言,它几乎包容了所有的辞格。如果在成语学习中有意识与辞格联系起来,即通过分析各种辞格的语言特点,有目的的去收集并掌握可做该辞格例句的成语,这样,既可理解多种语言现象规律,又能积累并掌握成百上千条成语,有着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功效。通过比喻辞格可以学到:胆小如鼠、归心似箭、口若悬河(以上为明喻);草木皆兵、余霞成绮、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以上为暗喻);破镜重  相似文献   

16.
17.
一、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来指代事物。如“黄发垂髫”,以由白转黄的头发和垂下的小22  相似文献   

18.
19.
1彼得的妈妈在店里买了些李子。回到家,她把李子放在桌子上,就去厨房忙碌了。过会儿出来,发现李子少了不少。“谁吃的?彼得是你吗?”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在社会演进与语言发展的历程中广泛地采纳语言的各种积极因素而熔炼出来的一种固定短语.它沉积着各种语言现象.就修辞而言,它几乎包容了所有的辞格.人们要透彻地了解成语的丰富涵义,准确地掌握成语的实际用法,充分地发挥其表达功能,就必须仔细地分析成语的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