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方文论与英语语言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西方文论如同一面镜子,能直接体现英语语言学的内容,而英语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也深深影响了西方文论的阶段性转型与优化。笔者主要论述两者间如何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索绪尔的语言思想博大精深,它与结构主义文论关系密切:通过类比的方式运用于文学研究,从而积极地影响结构主义理论的构建。相应地,索氏学说的局限亦对文学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为结构主义文论为何存在缺陷和面临质疑提供了语言学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当代诸多化思潮共同步入后现代语境的论流派,女性主义对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对立结构的反叛,对多元性、异质性、边缘性的强调,使其与后现代化产生了深刻契合。它亦以对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激进反叛,提供了大量变化、断裂的个例,丰富了后现代化理论。但女性主义鲜明的政治实践指向与严肃的人本主义立场,又使其与虚无的、崇尚消解的后现代化具有根本分歧。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怀疑、解析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启发了深受本质主义困扰的女性主义更为关注性别内部的差异。而女性主义也将坚持性别话语的基本立场,强调化批判的立足点。因此,如何吸收后现代化的精华并将之纳入自己的政治实践框架,成为当今女性主义论界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把自然科学原理或旧唯物主义哲学等用于解释分析文艺现象和本质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都可以被称为泛科学主义文论。以摹仿说为核心的古、近代科学主义关于文艺本质论、典型论和文艺真实论启示并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观。西方近、现代科学主义文论实际上是古典科学主义文论的延续和变异。随着文艺创作的发展和对文艺认识的深入。科学主义文论的局限性也应正视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一.西方文论的概述 西方文论即西方文学艺术理论,古典文论包括了从古希腊文论到新古典文论期间的过渡思想,经历了从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然后到新古典文论的时期。近代文论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作了深刻反省,指出了近年来新潮文论面临的“文化失语”的危机。本文认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应走出后现代主义的迷雾,做到以我为本位,既向内吸收,又向外借取,广融博纳,合理发挥,在深层对话的基础上打通中西,迎接未来文学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批评家,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主要着眼于"人",他从文本分析入手,探寻潜藏在其中的人性人格,并藉此展开对整个人生宇宙的深层看法。本文拟从批评的精神内核、人性审美视角的批评尺度、批评实践中的具体路线三个方面来探讨李健吾"以文论人"的批评模式。"人"的因素是该模式的主线,批评的最终旨归是丰富的人性。但在方法上又并不完全局限于其惯用的印象主义批评,同时还采用实证性的批评方法,二者相互补益。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文论思潮彻底颠覆了文学四要素所包含的传统文学观念,其策略是割裂符号与世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动摇传统哲学和文学理论的语言学基础。后现代文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反现实主义、反人本主义、反文学意义、反文学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代的文学理论/审美型文论因其对意识形态中心话语的依附而成为社会话语的中心。在社会话语进入多元的1990年代,文学理论/审美自主型文论因失去依附的中心而退居边缘。但是,身处边缘的审美型文论在学科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对本质规律寻求的虚幻性,价值立场的暧昧性,经典视角的遮蔽性。审美自主型文论应借鉴后现代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保持一种对现实文化政治的开放立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存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译介和研究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描述存在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并结合存在主义的特点分析原因,进而思考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学理论作为学科,涉及到的是一个历经两千多年积累、且不断批判和否定的知识生产过程。面对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课程,其难度和复杂性远非往日可比。经实践证明,重视如下要点,正面效果比较明显:讲授文学理论的重要性与激发新生的专业兴趣相结合;阐释艰深的文学理论思维方式与使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实例相结合;分析文学理论几千年的知识生产过程与揭示学科前沿的思维方式相结合。贯穿其间的,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入学科前沿的思维能力。从教育规律和学术研究角度看,文学理论课程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股文化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反对任何统一化的企图,肯定事物的差异性和相对性。在文论领域,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为以文学的历史性、复杂性来质疑文学的普遍性和规定性,突破了过去一元论的文学观念。但是,后现代主义对文学本质的拒绝以及对文学传统的否定容易转化为文学领域的虚无主义和毫无原则的实用主义,这一倾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茅盾新文学发端期的文学思想及文学理论著述,包含着明显的社会革命的诉求,集中体现了"五四"时期"人生派"理论主张,表现出了显著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论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新文学由"五四"时期"人的文学"向左翼"革命文学"逐渐转变的某些内在轨迹,对发端期新文学现实主义潮流的涌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他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建树和文学批评活动,为新文学现实主义流派的理论建设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学理论的基座长期以来安放在认识论上,故而将文学视为对生活的认识就自然会产生出文学本质论及其文学的意识形态理论,文学也就成为人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从而忽略了人类主体的心理精神需求及其需求的表达和满足与客体对象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属性之间所建立起的价值关系及其文学价值意义。因而文学理论体系的基座应该是建立在价值论上,应该重构文学价值论基座而使文学理论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沈约虽没有在<宋书>中创设<文学传>,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获取有关宋代文人的文学批评理论,其中较有价值的有沈约的情采论、文体三变论、声律论以及谢灵运的性情说和范晔的立意说.  相似文献   

16.
“人性发展论”的中国文学史观建基于十八至十九世纪西方发展论的史学观。它认为,在中国历史中,人性是发展的。中国文学是人性发展的反映;人性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中国文学亦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其逻辑结果必然是:中国文学及其审美形态的历史过程如同人性的历史过程一样,是一个可以进行社会比较的过程。其所存在的问题有二:将中国历史中的人性与西方历史哲学中的人性概念相等同,因而抽去了中国历史文化之独特个性和丰富性;将中国文学史视为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不仅忽视了文学史与一般社会发展之间的差异性,也忽视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审美个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张力是艾伦.退特独创的一个文论术语,主要指诗中内涵义与外延义的同时存在,扩言之,指矛盾对立因素的有机统一,其直接源头是兰色姆和燕卜荪,但相关观念源远流长。张力论在新批评派内部得到广泛引申,后又受到阿恩海姆的创造性发展。随着新批评观念的引进,张力论在我国也不断被引申、应用,但其理论价值还没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周扬从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涉足学批评到70年代末复出后的理论述,可以见出他走过了一条由主要根据20—30年代苏联学理论来检视中国坛到最终摆脱其狭隘框架、直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来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学理论的道路。这条线索约略显示出中国学界接受马克思主义论在中国传播的一幅侧影。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建构当下中国文论必不可少的一种参照视域。作为一种能够始终面对问题的实践性话语,对主体性的张扬、对人的自由自觉本性的强调是其文论的最大特色。怎样挖掘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代性质素,怎样在新的语境下增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阐释力和回应权,以利于我们的文论建设?是我们应该思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