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环境教育迫在眉睫。鉴于我国环境教育以政策为导向,没有法制化、系统化,环境教育内容也偏重学校教育,提出应予环境教育专门立法,从法律层次保护环境教育的实施,在内容上也应强调政府的责任,除学校教育外应加强社会环境教育,另外,在资金保障方面也应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田青 《学科教育》2004,(8):7-11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球环境长期没能受到人类应有的尊重与爱护,导致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而危机的解决,需要人类对现行生产与生活方式全面地反思并进行根本性地改变。教育作为转变思想的工具。其作用无可替代。环境教育被看好能承担这样的任务促进这种转变,但30年来的环境教育却被认为是场失败的革新。是现代教育助长了当今的环境问题。成为不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者”。在我们目前的状况下。可持续发展教育可能是回到那些内在自由、进步的价值观的惟一途径,这些价值观曾经是我们教育系统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将要改变的教育模式的关键。这种教育模式和社会经济组织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暗含的思想是相和谐的。主流教育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深深地根植于环境教育之中。目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还未完善,尚处在探索阶段。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环境教育正在和当前的整体教育改革结合起来,推动我国教育的生态化或绿色化。使教育成为促进和支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远来看,环境教育是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策,而对中国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薄弱、资源相对不足、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加强环境教育尤其重要。在中国经济进一步全面发展的当口,正是全面强化环境教育的关键时刻,需要采取一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苏克标 《文教资料》2007,(26):176-177
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全人类环境素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钥匙。而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加强对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已成为实现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阐述了高校环境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加强高校环境教育的基本构想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根据国际环境教育的新发展,论述了环境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面向21世纪环境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全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而关注生态环境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环境教育。高等师范院校是师资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环境教育教师的重担。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必须加强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环境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以及决定环境教育成败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阐述。强调环境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极其重要的内容,应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高校公共环境教育是我国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对于全社会整体环境意识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生态环境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事实证明,环境问题的缘由主要是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破坏,而人们对环境的损害行为从根本上说缘于其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与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高师环境教育的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环境问题现状的紧迫性.我们认为在环境教育中应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工作母机”的作用,以带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全面而有效地发展。在高师环境教育中,应结合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建立不同层次的教育实施体系,遵循“专业──专业渗透──素质提高”的基本模式,使环境教育工作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改革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教育改革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存在于教育领域的左倾幼稚病,表现为急功近利的工作态度和理想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平均主义等有害的工作方法。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是告别二元对立思维,运用可持续发展智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实际出发,实施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创造者教育,推动中国公民、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加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生态意识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生态意识,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生态意识具有协调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性,渗透人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双向性,辐射人的环境保护与发展能量的双效性等时代特征。通过环境教育,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质,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InChinaandinEnglandenvironmentaledu cationtakesmanyformsandisimplementedbymanyagencies,bothformallyandinformally.Developmentsinbothcountrieshavebeen ,andcontinuetobe,influencedbygovernmentpoli cy ,publicawarenessandsubjectsub cultures.Thisstud…  相似文献   

15.
论继续教育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续教育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知识经济的兴起 ,经济收入和闲暇的增多 ,人才标准的变化及知识陈旧的加快 ,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迫使人们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教育发展与现代教育法制理念和法制实践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起步较晚,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教育法律规范体系建设还是教育法制化建设都显薄弱,在教育法制实践中呈现出的多层面、多类型的缺陷或缺失,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教育法制效率的提高,最终影响着教育效益的有效实现,因此,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有悖于科教兴国实质精神的作法和认识,如注重引进,忽视吸纳创新;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基础;重学历,轻能力,高学历与高素质脱节现象严重。这与我国大众缺乏忧患意识和科技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世纪我国公派留学的指导方针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较系统地论证了新世纪与我国国家公派留学政策相关的重大理论 ;提出了国家公派留学应当坚持的基本价值取向 ;并就若干方面具体留学政策的调整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主要包括 :尽快扩大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规模 ;加大国家投入 ,提高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资助水平 ;提高派遣人员的质量 ,形成“国家队”的品牌 ;积极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或为国服务等  相似文献   

19.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Unesco activities in this context, especially in light of the work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re presented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It was writte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by Victor Kolybin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ection of Unesco.  相似文献   


20.
教育可持续发展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十五”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发展的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我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化领导,建立和完善为教育发展的公共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