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玲彩 《教书育人》2007,(10):13-14
什么是惩戒 顾名思义,惩戒就是惩罚、警戒,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错误的责任追究,是让孩子去认识错误、承担错误所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但是现在一提到教育惩戒,人们头脑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体罚”。体罚,即“体”罚和“心”罚,它是以惩罚为手段,以侮辱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结果的一种具有严重病理性的教育方法,它在大多数国家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相似文献   

2.
方艳 《江苏教育》2023,(8):49-50
<正>教育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作为育人手段之一,其指向的是助力学生成长。让教育惩戒回归育人原点,需要我们站在教育的时间轴上看待惩戒。一、把握关键,引导自我教育一个大风大雨的早晨,我到学校后,立刻在班级群里提醒大家路上不要着急,迟到了也没关系。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除了两名学生,其他人几乎都准时到达了教室。  相似文献   

3.
惩戒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区中小学惩戒教育有其独特性,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结合城区惩戒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惩戒教育的必要性,从学生成长、师生关系和教师权利等方面,分析惩戒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城区中小学惩戒教育的对策,以促进惩戒教育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能否惩戒学生以及学校能否使用惩戒教育,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加以面对的重要问题。在现今学校教育中,由于对惩戒教育的错误认识,惩戒往往被加以批判,致使学校教育中出现教师畏惧使用惩戒权的怪象。基于中西文化对比的视角,惩戒教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都表现出其正当性与合理性。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运用惩戒去教化学生,更要善于运用惩戒去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育惩戒立法让教师惩戒从模糊走向了清晰,为育人创设了良好条件。在个体层面,教师惩戒在实施环节中有较大的“为我”风险,急需明确教师惩戒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为他”的教育立场。在“他者性”视角下,教师惩戒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惩戒的合目的性先于合规范性,惩戒情景的个人解读重于共同认识。为实现“为他”的教育立场,教师惩戒应当在非对称师生关系中展开,以“言说—倾听”为基本手段,以师生的自我超越为宗旨。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外古今教育史,教育惩戒现象一直相伴着走来,其不仅源远流长,且实践根基深厚.学生成长需和风细雨的教育引导,亦离不开适当的惩戒.在初中阶段,适度的惩戒教育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世界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但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惩戒权都有所保留.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组成部分.把握好“度”是成功实施教育惩戒的关键.教育惩戒应当以师爱性原则为前提,以“法”为依据,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界限,要与对学生的心理引导相配合.用好教育惩戒这把双刃剑,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更高效.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是一项必要且理性的教育管理活动。要实现有效的教育惩戒,教育者需要从学生的犯错行为中依据对他人或公共利益的危害性、消极结果是否滞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等筛选出合适的惩戒事件,在选择惩戒事件时不能仅仅进行质的区分,也应该注意量的限制。实施教育惩戒需要讲究技术细节:低强度优先于高强度,适时使用信号化惩戒,注重针对性和及时性,坚守一致性。很多惩戒行为通常难以独立地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还需要教育者的关爱和疏导行为协同发挥作用,而对于特殊学生可能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教育者需要量力而行,由此形成惩戒中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9.
李俊义 《教育评论》2022,(6):107-116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管理实践中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依旧面临着惩戒理念与惩戒行为难统一、执行程度难裁量、化解惩戒纠纷成本高、平息惩戒事势及舆情难的困境。通过攘外才能安内、互认才能心安的治理路径才能实现教育惩戒争议的系统化、综合化治理,让教师主动作为、合法行使教育惩戒权。教育实践中,需树立正确的教育惩戒观、细化教育惩戒程度、营造积极舆情氛围、提升学生惩戒合理认知度与正常接受度、培育教师合法惩戒意识与加强惩戒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惩戒会对学生的权益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制度对之加以规范,很容易导致惩戒权的滥用,不仅会侵害学生的权益,而且容易引发校园纠纷。我国中小学校的惩戒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惩戒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惩戒制度不规范;惩戒时侵犯学生其他合法权利;惩戒监督机制不健全。因此,必须在立法上明确惩戒的地位和形式。使学校惩戒制度规定详尽明确,惩戒实施公平合理、程序正当,学生的其他合法权利能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1.
教育惩戒之问题表现为惩戒权责难辨,教师在该惩戒时不敢惩戒;惩戒尺度难以拿捏,惩戒方式难以选择;惩戒法规不清,教师在不该惩戒时滥用惩戒。分析其原因有:赏识教育理念落实中存在偏差;学生对惩戒存在认知偏差,心理应力较低;家长对惩戒的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以及网络媒体对教育惩戒施加的压力。解决路径:教育主管部门应"听取""研讨"到"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惩戒正名;教师要艺术惩戒,实现从"敢用""慎用"到"不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必须守住惩戒的底线,坚持一定的原则。教育惩戒必须遵循法规,依法实施;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适可而止;必须理性行使,勿将惩戒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工具;必须坚持因材施“惩”,尊重差异;必须通盘考虑,做好预案,做好惩戒的善后工作。教师实施惩戒的目的就是通过“他律”帮助学生走向“自律”,提升学生的素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让教师的惩戒权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科学惩戒,把惩戒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敢于承担错误、承担责任的孩子,提高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作为一种规范强制手段,是教育惩戒实施的制度保障,但有制度保障还不够,还应让制度与文化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惩戒问题。师生关系作为文化层面的重要内容,只有在教育惩戒立法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解决教育惩戒问题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法对具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实施惩戒的职权.这项职权是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职权.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存在因无法掌握清晰的惩戒边界而导致惩戒失当的情况,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应明确教育惩戒的边界,依法行使惩戒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矫治学生的不当行为.文章从三重维度对教师惩戒边界进行分析,即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前提、原则与程序.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惩戒需要建基于正义之上,唤醒学生内在良知,维护正义的秩序,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惩戒需要秉持教育品性、关怀学生成长、指向学生的自觉与自律,确保惩戒在目的上出于正义、在实施中坚守正义、在结果上凸显正义.违背正义精神的教育惩戒会异化为一种纯粹的“恶”,一种压迫、宰制、边缘化、暴力等.合乎正义精神的教育惩戒,首先要坚守惩戒的教育品性,指向学生成长;惩戒的运用要审慎,不到非常必须不使用;结合学校或班级情况建立一套具体公开透明的惩戒程序,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其中商讨;惩戒之后,还需要关怀学生,了解其心理,助其成长,最终实现教育目的“终极善”与惩戒手段“必要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戒对于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教育惩戒政策经历了由“取缔惩戒”到“恢复惩戒”再到“规范政策”的过程,构建了教师、学校、地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惩戒治理体系。教师层面,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学校层面,注重营造依恋关系;地区层面,全力提供行政支持。纵观英国教育惩戒政策,呈现出重视学生行为品质、师生和谐关系、多方力量参与以及不良行为预防的基本特征,对我国教育惩戒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等教育和管理主体以法定的教育惩戒权为依据,以法定限度内的惩罚为手段,依法对损害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作出否定性、不利性和制裁性的评价,在制止其错误行为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引导。教育惩戒是教育生态的客观要求,是惩戒性教育评价的实践形式。在我国,教育惩戒还反映了特殊的国情需要和教育现实需要。实施教育惩戒,应遵循教育性、合法性、多样性、伦理性等原则,在实践上推进教育惩戒法治化建设,正确定位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角色,规范学校的惩戒方案制定以及引导家长理性参与学校监督。  相似文献   

19.
基于权力与权利的教师惩戒权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惩罚自古便有,即便在当今的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在延续着,甚至对教师惩戒的方式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我国,法律上却未对教师惩戒权的属性作出明确的说明,以至于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了误区。分析权力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了解权利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利属性。通过对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和权利属性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惩戒权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权利,其具有双重的复合属性。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是一班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有碍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有悖于社会公德或违反社会法律的言行,班主任有权力和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恰当的批评教育,或“惩戒”教育。但是“惩戒”不等于体罚,也不是心罚,更不是伤害。,我在班级管理中,注意了“惩戒”教育的科学性,即实行“惩戒”时,首先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惩戒”中警醒、自悟。实践证明:科学“惩戒”效果良好,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