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体热胀冷缩》(一)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而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主要是运用研究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来进行探究的,教材通过一幅插图,示范了钢球热胀冷缩实验过程。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实验操作能力还处于培养阶段,做钢球穿环的实验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不适宜分组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完成这一任务。但是规律是从众多的可重复出现的个别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如果只让学生在教师演示实验中观察钢球热胀冷缩的现象,去归纳、抽象出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不符合科学研究的程序,对学生也没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物体的热胀冷缩(一)》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教材以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为主,先认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煤油、酒精等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此推想出“液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是由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属于归纳推理。而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教材主要通过一插图,示范了铜球热胀冷缩实验过程。教学时,我根据教学情况逐步改进这一实验,出现了3次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热胀冷缩》一课,在这套教材中是首次接触用实验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我在指导学生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后,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再通过集体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具体地认识“实验方法”,结果在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启发创造精神方面,教学效果都很好。 这一课我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扶着学生”认  相似文献   

4.
我在上《热胀冷缩》一课,研究“固体是否有热胀冷缩性质”时。感觉到这个实验现象虽然明显,但耗时耗材料。能否设计一个实验,使之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来教学这一课。a.实验材料:一块平滑木板,兰陵酒瓶内的圆铝片,一根铁条,两根铁钉,酒...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课的试教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一课中,学生们知道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都设想水和空气也是这样,并设计了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在验证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许多同学都设计了用小气球封住空塑料瓶的瓶口,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放入热水中,小气球就会鼓起来。(如图1)放入冷水中,小气球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如图2)当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七实验小组的同学惊奇地向我反映,他们的小气球…  相似文献   

6.
《热胀冷缩》(第一册第十课)属观察实验课型。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初步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课应从观察开始,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自行实验”、“拟题讨论”等实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兴趣。在观察实验、研讨中认识物体(液体、气体、固体)  相似文献   

7.
小学三年级自然教材《热胀冷缩》一课,我设计了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对“固体热胀冷缩”补充实验的教学设想刘起飞闫永军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自然(五年制)第六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一课,从教材结构上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材的第二部分在课本...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热》单元的内容,前三课分别是《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本课以这三课为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认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陈雷 《湖南教育》2002,(17):46-47
小组讨论,初步探究课前,在学生的实验桌上,教师未准备任何器材,只是把部分器材放在了实验室的准备桌上。学生在获得液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空气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预测。然后,教师将学生的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并指出: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实验来验证。我们都知道科学家研究一个问题,是由自己选择实验器材,今天,我们也要像科学家那样自己来准备实验材料,自己设计实验。问题一出,同学们马上议论开了。有的用手在比划,有的拿出了纸和笔,有的借助书的帮助。此时的我,也加入到了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讲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由于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十分明显,学生用肉眼很难观察。教师用书上介绍的铜球通过铜环的实验演示的难度较大,主要是铜环和铜球的制作要求高,不加热能通过,加热后不能通过的尺寸较难把握。一般的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很难找到这样的铜球和铜环。鉴于这几个原因,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类似实验,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的经典实验之一.文中基于信息技术开发的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创新教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该教具具有效率高、现象直观明显、数据严谨、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以结合对实验材料的形态和种类的创新性选择和处理,使得整个探究的数据及现象更加饱满,帮助学生完整归纳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电磁铁》一课要求学生学会制作电磁铁,会做电磁铁性质的实验,尤其是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什么有关的对比实验,并能归纳概括电磁铁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增加电磁铁磁力的实验,并能归纳概括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一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因为气体是一种看不见的物体,不通过实验,学生不易理解,达不到教学目的。采用下面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效果直观、明显。1实验材料500mL烧杯1个.塑料水槽1个.中心打有孔的橡胶塞1个,150m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实验器材:烧杯、烧瓶、毛巾、汽球、玻璃管、透明吸管等,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设计实验,采用多种方法探索气体是否也像液体、固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果学生设计的实验多种多样,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16.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设计了2个实验,即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一)和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二),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铜与钢等金属受热膨胀、遇冷回缩的现象,从而认识到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物理"温度计"这一节中,提到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什么是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有的学生不理解,有的学生将信将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3个实验,分别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加以演示.  相似文献   

18.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般都要做铜球穿铁环的实验,如图1所示:做这个实验时,假如铜球加热的火候掌握不好,往往会出现实验失败,而且即使实验成功,也只做了一种材料的热胀冷缩实验,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各种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甚至会让学生误以为只有温度剧烈变化时,物体才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我制作的指针式固体热胀冷缩教具,利用杠杆的多级放大原理,  相似文献   

19.
《热胀冷缩(一)》是鄂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九课,它是属于实验型的教材,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实验操作和对实验装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教材的特点和要求,我按照下列过程引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第一册第三课)是继教学“水”之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物体的一课。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它的基本性质,从而培养他们用实验手段和对比的方法认识物体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认识空气的存在。其中,引导学生由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现象,证明空气的存在和概括它的基本性质,是教学的难点。这一课我打算这样进行: 一、本课是观察实验课,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而且充满整个空间。然后,与水作比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认识空气的性质。所以,整个教学任务分“证明空气的存在”和“归纳空气的性质”两个阶段完成。教学时间两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