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案与学案的统一 与传统教学不同,现代教学创造了学案的理念。教案是教师从教学的视角形成的教学构想、设计、安排;学案是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形成的学习思想、方法、过程。构置教案与学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潜和积极性。教案包容学案,要突出学案的主题和份量,整合各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机制、因素、资源、手段,落实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学案是教案的主体核心,要反映教案的主导思想和创意追求,呈示教案的精华和重点,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案中有学案,学案中有教案,教案就是学案,学案就是教案,两之间相互对应,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统一。为了实现教案学案的一体化和优化,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重复繁琐的劳动、详详细细千篇一律的教案书写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因此,我以为教案应该是:一、案简意明,简便易行新教案书写形式和内容:新教材版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许多潜在的内涵需要教师记忆内化,到课堂中去调整发挥,不需要教师进行书写上的重复劳动。因此我们对书写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教师备课可写简案,不拘泥在教案本上,可写在教参、教科书、图片说明及教案本上,主要模式有:①文字式;②提纲式;③流程图;④图文式;⑤表格式;⑥程序式(步骤式)等;新教案内容主要有:①本章内容;②教学目标(訩情感目标;訪智能目标———能力培养;訫…  相似文献   

3.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它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如对教材的研究、对教法的没计、对学生的了解等。备课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书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和设计.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传统的教案一般是书写在教案本上.往往只是将教学过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的课程理念不仅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观念,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还有没有必要写详案呢?我认为,作为教学设计的教案,完全可以化繁琐为简约。一、备简案是建立在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的几年前,我曾听过一次提倡备详案的讲座,主讲者举了一个案例:有一位年轻的教师要参加全国性的教学比赛,于是,学校领导、教学骨干纷纷给他出主意。上课者当然不敢懈怠,备了一份又一份的教案,几轮下来,教案已是十分详尽和周全,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学生的课堂参与,甚至教师在讲台前走动的频率及移动位置,在…  相似文献   

5.
教师写教案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制约着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如何使教案适应当前的教改理念,真正落实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张扬教师个性,走“实用”之路。我们带着这样一个研究课题,曾对不同学校(市、区、乡)、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了访问;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校教学中的教案编写工作李丽,杨树红一、编写教案的意义编写教案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更有效、更快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案编写的好坏,是决定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有好的教案,再有比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讲课艺术,以及对教材内容体系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写教案     
<正>教案是教师讲课的主要依据,是教师为传授本学科特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训练学生学科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书写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备课的过程,凝结着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和充分吸收各方信息资料的全部心血,是教师积极参考资料、认真消化课程内容的文字成果,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案书写的方法是多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案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大纲、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具体分析,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和方法,可以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它有一个明显的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改革中,笔者尝试使用一种新的教案,我们称之为“教学案”,它是一种将教与学更加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对于备课,各校、各地区都有不同的规定.如写教案,教案究竟写什么呢?它是教师上课的蓝图,为教学服务的,科学、简洁、实用是基本标准.浙江省某市教育局规定:教案应一课一案,以课时为单位书写,常备常新,精益求精.教案一般应体现十一个要素,即:课题、课型、授课时间(指本课时首教班级的日期)、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作业中典型问题记载.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工程,涉及到的要素很多,而备课则是关键要素之一,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也就是写教案。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可以说,教案的编写就是教师把备课的内容书面化的过程。但现在普遍存在着为写教案而写教案的现象,甚至只是玩"文字搬家"的游戏,检查者也只是看书写是否整齐,环  相似文献   

11.
简案、教案,从作用上看,两者都是教师备课、上课过程中准备的文字性材料,不过,前者是“私下”使用的,后者是公开的;从形式上看,简案具有内容简单化、书写随意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是教案的替代品;那么,从实用角度看,哪个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12.
时下,写教案已演变成了书法比赛,甚至是字数比赛,许多一线教师苦不堪言。但翻开这些字迹优美、内容详尽的教案,我们往往发现这只不过是《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剪辑本。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高呼:教案可以休矣!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13.
霍晓宏  李海玲 《天津教育》2022,(1):17-19+21
<正>教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学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青年教师既要写好教案,也要学会编制和使用学案,达到学案与教案设计的有机融合。一、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又可以存储于教师心中。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无形教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要注重写好有形教案,青年教师更要写好详案(详细的有形教案)。  相似文献   

14.
教案,课堂教学的蓝图。好的教学方案,应该是一种创造,“一课多案”就是这样。“一课多案”,指的是教师本人对一篇课文设计多种可运行的教案。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一课多案”的探索,更谈不上有“一课多案”的设计习惯。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到这个方面的研究,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上就开设有《教学设计ABC》这一专栏.其表现形式就是“一课三案”。  相似文献   

15.
教案,又称为课时计划。它不仅是教师音乐课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案,同时还是这一方案的正确的文本表达形式。从普遍的音乐课教学实践上看,音乐课的教案写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课时计划的详细文本,我们常常称之为“详案”;另一类则是课时计划的简约文本,我们也常常称之为“简案”。  相似文献   

16.
教案和教科书、参考书一样,是教师上课经常带着的重要工具;编写教案,是一个教师备课、上课、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的重要一环。教案编写得好坏,与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和教学质量有一定关系。因而不少学校每学期甚至每个月都要组织力量对教师的教案进行多次检查评比,并且纳入量化考核内容,与教师的评优、评模、评职称、发奖金等都挂起钩来。这对于促使广大教师写好教案备好课,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设计的物化再现过程,又是一个教学创造性活动过程。教学后记作为完整教学过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授课后教学总结与反思的最好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回顾、整理、总结,对于教师诊断教学、迅速接收反馈信息、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8.
所谓“教案”就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具体方案。教案本身服务于教学,应是教师创造思维的蓝本,现如今却被人为地异化了。有些地方和学校严格要求写教案,细致到一个手势,出示一块小黑板都要出现在教师的教案中。听课时会发现有的教师忘了教案,对着学生一脸的茫然,急促地翻看“救命草”;有的教师为了沿着既定的教案,死拉活拽的将学生牵放到套路中来;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或只作为一个形式出现而已。此时的教案已扭曲为束缚教学创造性生存的条条框框,教师和学生只是在其中生产出来的“标准样件”,无甚…  相似文献   

19.
教案,也叫一节课的书面计划。它贯穿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素质教育的实施,促使广大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忽略了教案的创新设计,教案仍然是“旧瓶装新酒”。有的教案是万能型的,无论什么课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有的教案就是教学参考书的翻版。依据这样的教案上课,教学效果是低效的。今天的语文教学面对的教材、课堂和受教育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课堂形式的丰富多彩;受教育对象的个性化,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制…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教案”就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具体方案。教案本身服务于教学,应是教师创造思维的蓝本,现如今却被人为地异化了。有些地方和学校严格要求写教案,细致到一个手势,出示一块小黑板都要出现在教师的教案中。听课时会发现有的教师忘了教案,对着学生一脸的茫然,急促地翻看“救命草”;有的教师为了沿着既定的教案,死拉活拽的将学生牵放到套路中来;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或只作为一个形式出现而已。此时的教案已扭曲为束缚教学创造性生存的条条框框,教师和学生只是在其中生产出来的“标准样件”,无甚个性化可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