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复杂性。相关法律的缺失成为规范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严重阻碍。以奇虎360与腾讯QQ之间所谓的"3Q大战"为切入点,通过对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的分析,结合现存问题提出对策,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以加强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运营。  相似文献   

2.
胡发辉 《中国教师》2009,(Z1):57-57
文章通过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及特征的阐述,分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形成的原因,为对其进行法律规制提供了思路,并从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几方面提出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具有行为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主体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而违法认定和法律规制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4.
刷单行为作为当前网络领域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对电商平台的正常运营产生影响,而且对电商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经济法作为规制网络刷单行为的主要法律,其在立法层面存在法律责任规定缺失,缺少量化规定,法律责任主体范围过窄,刷单行为难以有效遏制,以及市场信用缺失,征信体系逞待建设等问题;在执法层面存在相关执法主体混乱,专业素质较低,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经济法对该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为了切实维护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网络经济发展活力,有必要在立法层面,完善网络刷单行为的责任制度,拓宽网络刷单行为的责任主体,以及加快电子商务征信体系建设;在执法层面,明确行政执法主体,统一行政执法权,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竞争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会出现形形色色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法律明确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已不能涵盖市场经济中层出不穷的各种不正当手段。文章通过对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分析,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出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竞争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会出现形形色色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法律明确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已不能涵盖市场经济中层出不穷的各种不正当手段.文章通过对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分析,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出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经营者的数量、互联网行业的竞争程度急剧增加,各种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也随之出现。对于不能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中的有名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来进行规制的无名不正当竞争行为,就只能根据本法的一般条款来进行认定。然而,一般条款是一把"双刃剑",适用不当容易导致不确定性和随意扩张性。因此,有必要将网络环境下《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适用要件化,从而平衡一般条款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制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互联网行业的公平竞争秩序,进而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借用他人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创作行为是否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侵权,必须遵照"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予以判断。但依照该原则进行判定时,却很难构成侵犯著作权,金庸诉江南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这显示了著作权法对此类行为规制的不足。借用他人人物形象进行创作的行为人主观上通常存在着不正当竞争的故意,希望凭借原著人物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这给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提供了可能。利用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借用他人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创作行为时,需要把握好法律宗旨上的规制衔接、司法政策上的法理衔接、诉权层面上的救济衔接。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链接与不正当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利用网络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随之出现。本文试从网络技术尤其网络链接技术方面,着重分析与之相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原因及各种形式,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市场替代并不是一个成熟规范的法学概念,但是近年来其频繁出现于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理中。何谓市场替代,应该如何界定,作为互联网领域中新型的"搭便车"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否有必要予以规制,如果进行规制的话市场替代行为缺乏正当性判断标准又是什么,"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中百度通过内容的抄袭而实质替代大众点评网向用户提供信息,进而损害了大众点评的交易机会,该案一审的落定,为我们探讨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市场竞争秩序系于法制。根据我国情况,需立法、司法、监督同时推进,建立统一的专门机构,造就全民参与的法律监督机制,才能有效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2.
商标淡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正确认识商标的淡化侵权并寻求法律规制,对被淡化商标供特殊保护,是本文努力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第七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一、学习目的及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依据,熟知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类型。为了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还应掌握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了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二、本章的重、难点举要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由国家制定的,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秩序,制裁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正当竞争则是指经营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壮大,平台封禁行为也不断发生,互联网大型平台实施封禁行为不仅会损害市场创新机制,还会因为争夺用户和流量资源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在我国,封禁行为不是一个具体的法律概念,在竞争法视角下,如何对其进行规制成为难点问题。对此,要合理科学地对平台封禁行为的限制竞争行为作出判断。针对平台封禁行为分别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范围内综合分析判定,对损害竞争秩序、破坏平台经济稳定发展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最后,通过竞争法规制平台封禁行为需要符合社会整体福祉利益,既实现对平台封禁违法行为进行合理限制,又不能对平台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商标的反向假冒应涵盖隐性反向假冒行为。商标的反向假冒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和框架内,应由《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共同规制。为适应加入WTO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情节严重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应予以犯罪化。在设立反向假冒商标罪之前,可通过司法解释对现行《刑法》第213条进行扩充解释,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纳入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6.
邓晓东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1):30-35,72
互联网曾创造新经济的神话,也让全民言论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然而,当网络“人肉搜索”行为触及他人现实权利并进行道德审判时,网络言论也需建立相应规则。本文对Web2.0时代的“人肉搜索”行为及其衍生的网络道德审判现象加以反思,讨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及网络环境下民事权利保护的相关问题,提出对不良网络行为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领域的“二选一”行为不仅具有排除限制竞争以及数据垄断的风险,而且会侵害平台内部经营者与普通消费者权益。在我国现行竞争法体系中,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都能对“二选一”行为进行规制,但其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实现对“二选一”的有效规制,应从明确竞争法规体系内部的法律条款关系、明确“二选一”行为的竞争法规制原则、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二选一”行为的规制框架以及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着手,引导电子商务领域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促进线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仓销售已成为我国市场上一种非常普遍的销售现象.法律规制的缺失使得这一行为真假难辨,更被许多不法商人变相利用,损害了其他诚信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本文从市场上清仓销售的混乱现象谈起,通过对现象的分类剖析及我国现行竞争法对其规制情况的介绍,指出清仓销售行为需法律规范的紧迫性.文章借鉴了对我国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影响较大的德国和日本的相关法律制定和实施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三种商业混同行为。商业混同行为是现实中最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危害极大。然而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如不正当模仿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以及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行为等却因为法无明规定而得不到有力的规制。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的规定,以完善竞争立法。  相似文献   

20.
数据爬取是获取用户数据资源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促进企业数据竞争的同时,也给数据保护带来了挑战。从解释论的角度出发,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企业数据爬取类的案件多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规制,但《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凸显出权利侵害式的侵权法思维,缺乏对竞争行为正当性的判断。为此,建议从数据爬取行为发生的实践逻辑出发,识别数据爬取所涉及的多元利益,回归到市场机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对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构成损害。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院应当确立一般条款适用的谦抑原则,进一步细化商业道德的标准,矫正竞争行为正当性评价的误区,加强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的衔接,深化对数据爬取和市场竞争的认知,完善我国对企业数据爬取行为的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