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强调以法治国,强调民主化、公开化,公开审判制度已逐步走上正轨。公开审判的要义在于一切实质性的、决定性的活动,必须在公开的法庭上进行,包括对当事人公开,对社会公开。对社会公开,为新闻监督司法审判创造了有利条件。新闻监督不仅能把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通过舆论监督的力量促进司法审判的公正性,而且能够通过对法院公正审判的报道,树立法律的权威、司法的威信,提高法院的公正形象。除此之外,新闻媒体对公开审判的监督,具有普遍的社会教育功能,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新闻舆论对司法活动(本文仅指法院的审判活动)的监督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司法公正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有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妨碍了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公正审判。笔者在新闻采访中,时常发现在社会关注的案件上,一方面是司法机关为避免不当的新闻监督对司法公正造成不利的影响,极力躲开甚至拒绝新闻监督;另一方面,新闻监督者为担负起社会职责,挖空心思要报道,结果使新闻监督与司法活动处于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客观性理念,既是西方新闻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又是指导西方新闻业界实践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涵在于将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价值分离,避免报道中的个人偏见,以此保证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对此,西方很多人士都作了相关的表述.美国的著名记者林肯·斯蒂芬斯认为客观性理念要求"记者必须像机器一样,如实地报道新闻,剔除所有的偏见,个人色彩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新闻审判"(trial by newspaper),也叫"媒介审判",是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原是西方媒体中的一个概念,这两年在中国国内不断被人们提起。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超过法律规定,干预、影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日益健全,司法机关在调和冲突、化解矛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司法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加强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有利于伸张正义,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然而,在现实中媒体监督司法越来越困难,司法机关(主要是法院)认为新闻传媒报道法院案件的审理可能形成的公共舆论的压力,影响法院公正审判,对传媒报道司法活动进行种种限制.因此,如何平等保护言论自由权和独立审判权,构建良好的传媒与司法之关系,成为新闻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报道审判活动应具有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法院则是依据法律审理案件的审判机关,是现代法制国家最公正、最权威的机关。法律的尊严不容侵犯,法院的权威不容挑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传媒对审判活动的报道,必须维护法院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近年来,常有传媒在报道诉讼案件时凌驾于审判机关之上,进行“新闻审判”,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传媒超越审判程序抢先对案情作出…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新闻中,法制报道一向以激浊扬清式的曝光假、丑、恶吸引受众"眼球",也因此成为社会法治化进程的助推器。然而,法制报道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其特殊性与专业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法治的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稍有不慎便会形成"媒介审判",妨碍法律的客观与公正。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种思想和利益诉求增多,社会矛盾复杂,这既为我们提供了新闻信息,也提出了课题:是哗众取宠还是坚守责任?是过度"揭丑"还是推动问题解决?一句话,怎样才能既让新闻出彩、让版面可读,又能防范超然于法律之上的"媒介审判"?笔者结  相似文献   

8.
独立审判是世界各法治国家奉行的宪法原则和诉讼原则 ,从法律上说 ,审判机关审判案件不受传媒的影响或干涉 ,传媒无权干预诉讼活动。现代社会是一个传媒愈来愈活跃的时代 ,同时也是一个司法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愈来愈强有力的时代。为了保证独立审判 ,同时又保证传媒能对司法实行有效的舆论监督 ,在法律对传媒报道诉讼活动没有作具体规定之前 ,当务之急是确定有关传媒报道诉讼活动的一些基本原则 ,避免传媒报道对公正审判产生负面影响。一、维护法律尊严原则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院则是依据法律审理案件的审判机关 ,是现代法治国家最公…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中国传媒报道与司法审判时有冲突、碰撞的背景下,作者考察了二者产生矛盾和碰撞的原因。作者认为,一般来说,传媒报道是以道德为基准来追求社会公正,法院审判是以法律为基准来追求社会公正,传媒与法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多体现为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作者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基于对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存在的差异和冲突的理性分析。本文以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冲突与契合为视角,澄清理念和制度上的误解,以求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做出更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在价值层次上的沟通与融合,以真正实现传媒的社会功能和法院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洪燕 《新闻前哨》2004,(7):76-76
舆论监督报道是记者对社会上不法行为和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批判的新闻行为,目的是引起广泛的社会舆论,从而通过政府、法律行为疗治社会弊端。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求记者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意识。记者手中的笔与报道的度,都应当出以公心,在法理的指挥下,求得社会的平衡和公正。如果不能做到实事求是、采取一些过分的做法,就会导致新闻越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我们的新闻界,新闻官司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也令新闻媒体感到越来越棘手,尤其是民事纠纷,搅得一些新闻单位和记者精疲力竭,疲以应对。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民法通则》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受理了大量与新闻活动有关的名誉权案件。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新闻舆论监督的触角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监督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社会法制化建设步伐在加大。这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方面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我们新闻采访实践中,和新闻报道反映出来的问题看,记者、编辑的法律知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要,对法规法律了解不够,容易出现漏洞。新闻媒介应怎样报道案件?这是很多新闻单位都感到敏感的一个问题,而且所持态度也不一样。有的新闻单位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迎合受众的胃口,热衷于对案件进行大肆报道,有的新闻单位则对报道案件十分慎重,等到法院做出判决之后才进行报道,以避免不当介入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那么,新闻单位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介入为好?怎样把握报道的内容、范围和相关程序,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社会和受众对法制新闻一般都比较关注,也比较感兴趣。我们新闻单位报道法制新闻的目的和作用一方面是作为社会新闻告诉受...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是最高的又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切社会行为规范的基础和基本准则。政府、政党、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实施法律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司法,在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司法被认为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无论是他律的行为规范还是自律的行为规范,其基础都是法律。所以讲新闻管理和自律,必须先讲法律。新闻法治是现代国家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孔令泉 《新闻实践》2014,(12):85-86
在法治中国的进程中,记者与律师这两个职业联系密切,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因此,记者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好与律师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新闻工作,而且能起到共同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新闻侵权的把关者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尤其是做维权报道的记者,在采写各种题材的报道中,会遇到不同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有许多禁忌与禁限,尽管有些新闻完全真实,也不允许记者公开报道。引起社会不满或谴责的新闻与评论,不是因为它的言论,而是由于这类言论中的致害行为。有些新闻虽然已经违法,记者却享有法律豁免权,但不能因为对媒体免责,记者就可以对新闻的有害内容大加宣扬。如果司法机关执法不公,贪赃枉法,媒体予以揭露是正义的,这与媒体审判完全是两回事。凡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危的大事,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决不允许侵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5.
《准则》的出台给我们记者编辑敲响了警钟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每个记者编辑都铭记:新闻的真实性高于一切,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则是记者编辑的神圣使命。任何的炒作都是有悖职业操守的违规行为。《准则》对提高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媒体的公信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媒介审判”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审判”。通俗一些讲,“媒介审判”就是指大众传媒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案件,在法院还未做出相应的判决前,  相似文献   

17.
任冬平 《今传媒》2003,(6):62-63
西方许多有名的记者很注重在导语写作上下功夫。《纽约时报》记者迪克·里曼1935年在报道美国早期著名飞行员林白决定到英国定居这条新闻的时候,导语写了十三遍才写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说,他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写导语。也许正因如此,西方新闻导语写作中出现了不少令人赞叹、羡慕的好导语。 其一、叙述式: 据目击者说,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昨天在米尼奥拉法院审判一宗离婚  相似文献   

18.
陈乐 《新闻知识》2007,(11):23-25
记者一直被称为"无冕之王",作为普通的新闻从业人员,记者何以能得到如此之高的社会头衔?王者,具有主持公道,平衡天下的基本职责;王者之言,是公正之言;王者的立场,必定是能够一锤定音的公正立场。正因肩负着树立公正立场的重大社会责任,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代表的记者被称为"王"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9.
记者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在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之间应该如何平衡抉择,二者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本文试图以嘉禾高考舞弊报道为案例,在这方面做些思考。一、明确两个基本认识记者首先是个社会人,然后才是个新闻人。新闻教科书上称记者是专职从事新闻报道的人,记者是一种职业身份。但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应该遵从社会法律制度和基本的道德规则,记者自然也不例外。我们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积淀了一些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诸如见义勇为、扶危助困、公正正直等,这些道德准则与法律制度一起维持着社会的良性运转。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和功能之一.也是记者的能力、素质、水平、社会责任心的体现。但舆论监督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容易引起纠纷甚至新闻官司。笔者认为,记者编辑要做好舆论监督,应具备几个基本功:在采访和报道时.宏观上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和推动党和政府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具体报道和实际操作中,应注意要以法律为纲,客观公正,要深入细致,以事实说话,表述得当,把握好尺度,有利于被监督的问题解决。要对党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关心百姓,为百姓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