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几何时 ,因为倡导素质教育 ,呼吁“不唯分数论”、“不要以考试成绩排名次” ,就有些人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 ,以为现在倡导素质教育 ,就不需要考试了。其实 ,“素质教育不需要考试”的论点是错误的 ,而且会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办学就要考试 ,古今亦然 ,中外亦然 ,关键是看你如何考。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 ,但和以往应试教育的考试有本质区别。以往教育是为了考试 ,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的唯一标准 ,老师的教、学生的学 ,都是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在转 ,而且多是考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性内容 ,以死记硬背取胜。素质教育的考试 ,考试是…  相似文献   

2.
说谎是语言上的欺骗。对于年龄小、见识少,是非观念较差的小学生来讲,很容易或轻或重地染上这一恶习。它的危害有目共睹,不仅让师生痛心,失望,更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尽快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教育纠正十分必要。 一般小学生说谎原因有三: 一、逃避责罚老师经常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请家长签字的考卷总有一些同学未签;请学生转告希望家长来校面谈,也总会有人一再拖延。原因很简单,或因为考的成绩不理想,或因为所犯的过失不希望让家长知晓,于是,或者告知家长.“考卷没发下来”;或者向老师推说“父母出差了”、“爸爸没空”,更有甚者请人代签或干脆自己模仿着签。这种说谎,大都是因为害怕父母的打骂或其它责罚。 二、怕苦畏难有些学生,把完不成作业的本子藏在书包里,或干脆扔进垃圾桶,又以“本子没带,忘在家里”或“本子不见了”的谎话欺骗教师。这些学生往往是学习上怕困难,怕吃苦,于是说谎成为暂时敷衍老师、欺瞒家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先来看三组镜头:镜头一:某小学五年级教室传出的歌谣——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镜头二:某学校大门外家长的议论—一家长甲:哎,模拟考试的分数出来了,你孩子考得怎么样?家长乙:别提了,孩子成绩不太理想,刚好90分,你孩子呢?家长甲:我孩子考了99分,可还是排在第三名!镜头三:某校教师办公室的谈话——教师甲:现在课程改革后,考试如何进行?教师乙:我认为课改后,仍需要考试。  相似文献   

4.
“分、分、分,家长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多年来,考试与分数一直是学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在反复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百分制的分数评价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考试与分数在素质教育中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害怕考试     
在小学,我不害怕考试;上初中后,我开始害怕考试;升入高中,我更加害怕考试。小学考试,我一般都能考90分以上,碰巧了还能考满分,听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夸奖,总觉得美滋滋的,心想:考试真好。上了初中,尽管我的学习要比小学时努力得多,但每次考试,都没有小学时的分数高。虽然老师鼓励说“这很正常,初中的题比小学要难得多,只要刻苦学习,分数会提高的”。但家长看了分数排名表,就会反问:“难?为啥有的同学考得那么好?还是功夫不到家。”于是,我开始害怕考试。悬梁刺骨,埋头苦读,终于考了一次高分。老师在班上眉飞色舞…  相似文献   

6.
校园里流行过这样的民谣:“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君不见,为一个不理想的分数,为一次不成功的考试,吃“竹笋炒肉”,被罚抄写,乃是小菜一碟。离家出走,上吊自杀,甚至迁怒于老师、同学、家长的新闻也屡见报端。考试,分数,竟是这样一个沉重而恐怖的话题,常常令孩子们不寒而栗。以至于老舍先生也为此撰文《考而不死是为神》。 今年年初,中央的“减负令”一下,举国上下一片欢呼。当然,这欢呼声,绝大部分来自于孩子们。减少考试,取消分数,实行等级制,这一系列措施,对孩子们来讲意味着什么呢 ?有…  相似文献   

7.
最近从报刊上看到一则消息:某地一小学推出“借分制”,即允许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向老师借一定的分数,然后在下次考试后按一定的规定“偿还”。据说实施效果不错,例如有个学生考了79分,因为怕家长责备,在老师借给他1分后,十分努力,期末考了98分。笔者想,“借分”策略作为  相似文献   

8.
长春市李先生最近相当烦恼,他的儿子小丁当(化名)是吉林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结束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班里47人,满分的13人,平均分98分。虽然老师没有排名,但在他心里,已将儿子纳入差等生行列。(1月10日中国吉林网)李先生的烦恼是当下很多家长的普遍心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说起来,真正视分数为命根的不是学生,而是某些家长和老师。有些家长和老师对分数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最让人头疼却又不能回避的就是考试了。俗活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确如此,对于考试,我是一看试卷,两眼无神,三思不解,四肢无力,五脏俱焚,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面受敌,九死一生,十分痛苦。怎奈,我们始终逃不过正气凛然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成长的烦恼     
人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又往往会有一些让人烦恼的事。作为中学生的我,也不例外。考试的恐惧感“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每次考试,我的成绩总是不尽人意。明  相似文献   

11.
考试是什么 ?其实我说不清楚 ,但至少我知道 ,他是苦涩的 ,但又带点“甜”味。在我们班 ,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 ,滋味都不好受。老师常说 :“大考大玩 ,小考小玩 ,不考不玩 !”可我们是大考小考都不玩 ,可还是考不好。其实说起来 ,我不是太喜欢考试 ,同大多数同学一样怕考试。因为如果考不好 ,不仅丢自己的面子 ,还要请家长 ,请了家长少不了回家要挨罚 ,所以对于考试 ,我们总有点胆战心惊。有一次数学考试 ,老师怕同学们作弊 ,便在考试前两天就通知道 :考场设在阶梯教室 ,单人单座进行考试。同学们一听说 ,个个都乖乖地复习。临考试时 ,老师又…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界,多年来不时出现一些老师好用“怪题”、“偏题”、“毫无意义之题”考查学生的现象。有些同志不考虑考试目的和要求,盲目地以为自己出的题目多数学生做不出便是“水平高”“曲高和寡”。有一所市重点中学最近举行了一次期中考试,数学考完以后学生一片惊慌。第一门考数学,复习得最认真,却一下子考砸了,连数学直升班的学生也呆坐在教室里。数学教师预先不知道考题,自己做起来也很吃力,估计  相似文献   

13.
教改前,在我们学生中间流传着两句顺口溜:“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学生为“分”而学,老师为“考”而教的写照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考查知识,造成许多老师在教学中牢牢把握大纲,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以为,反正考试不出大纲的圈儿,什么能力培养,管它有什么用!如果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呼唤和谐教育 现在的教育到底是考学生还是考家长?如果说是考学生.那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有悖于教育发展规律的不和谐音符又如何解释。有些学校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教育的短期行为,在教学中,不愿花大量时间去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而是急功近利,大搞题海战,进行应试性的强化训练。以致于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家长成了陪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穆紫 《家庭教育》2004,(5A):30-31
按照新课改精神,一些学校的考试成绩开始实行“模糊”制,不再实行百分制,而代之以“优秀”、“良好”、“及格”。这样,家长不必再细抠孩子考试到底考了几分,再为几分之差恼火了,学生也不用因为几分之差而没法对家长交代了。考试实行模糊制,其目的只是为了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南昌教育》2009,(10):35-36
一年一度的小学毕业考试落下大幕。今年,天津市改革初中招生制度,把60%的优质高中初中部的招生指标按比例分给每所小学,由各小学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向招生学校等额推荐,最终实现“小升初”全部免试入学。然而,一项要把小学生从“小升初”争战中解脱出来的新政,许多家长却不买账:缺少了可以量化的考试“硬杠杠”,推优标准如何保证科学公正?一些家长甚至表示,因为不配套,这样的改革实际变成了“不考学生、考家长”。  相似文献   

17.
二、漫画略赏 这幅漫画在构思上是比较巧妙的;“意料之外”指两个人,一是孩子考了零分之后,以为要挨爸爸痛打,但这回爸爸却指责老师,孩子感到“意外”。二是指“爸爸”。考试考不好,只怪孩子,或者怪老师,从来不怪自己,把自己看作“意料之外”的人。这也正是漫画讽刺的核心,也就是说,漫画家不在讽刺孩子,不在讽刺老师,而是讽刺家长只知埋怨他人,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正面立意也是清楚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也应该投入精力,帮助孩子学习;毒打与指责都是无济于事的。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是很多的,我们可以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评价教学质量标准的考试分数,多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激励学生奋进的有效手段,可是谁又能体会那些被列在“黑名单”中的学生幼小心灵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呢?公开分数承受压力最大的是学生。学生要承受来自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一个学生考了99分,教师鼓励她:“好好学,再努把力,下次考试争取考100分。”家长鞭策说:“不就差一分吗?再加把油,争取100分。”而这双方鼓励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成绩好的学生说:“每天写完老师留的作业,还要写家长布置的作业。电视从不敢明目张胆地看,玩也从来没有痛快过。考…  相似文献   

19.
坠落的青春     
2004年4月13日晚上约9点40分,高一学生童潇蛟独自从寝室中离开。四月江南的深夜应该还很冷,他在黑暗的高高的天台上徘徊了几个小时。清晨,人们发现了躺在地上的他。“这是在应试教育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有些人往往怪学生心理不健康,受不了挫折。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家长、学校只要求学生把学习成绩搞好,学生出了其它的问题,都由家长、老师为学生扛着,家长、老师的包办造成学生只会面对考试,其它的什么都不会面对,学生实际已成了只会考试的废物。”——一些人持如是看法。教学最根本的问题是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20.
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状分析一、农村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音体美一向被称为“小三门”,过去如此,现在仍是这样。从县乡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老师大多数人眼里都明显有“主”、“副”课之分,音体美老师在学校的地位总是因所教的课程而不被看重音体美课程因此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好多山区小学没有开设这些课程,一些乡镇中小学虽然开设这些课程,但一到“关键”时刻,如临近期中、期未考试,或者毕业考试,这些课程就只好让位于主课老师,音乐课更难“守住”阵地。这样,学生很难系统地接受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更谈不上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