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小学校长搞了这样一次调查:现在的孩子们都能感觉到快乐吗?结果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感觉快乐的比例有明显的差别。4至6岁的孩子,感觉快乐的占90%;7至12岁的孩子,感觉快乐的占80%;13到15岁的孩子,感觉快乐的只占60%。进了幼儿园,很快乐;上了小学,不再很快乐;到了初中,更加不快乐。谁若不信,可以去问那些小学生和中学生:“你们天天都能感觉到快乐吗?”摇头的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2.
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氛围和孩子们保留特定的时间,晚饭是分享家庭时光的重要机会,但往往被忽略。父母对孩子每晚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就会觉得有种被尊敬的感受。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这种非对抗性的环境对父母、孩子都很适合。特别是父亲,他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这样可以避开所谓的“冲突”。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父母给孩子建议,甚至好的建议,他们也会不理睬。他们需要的是顾问、支持者。当你知道孩子…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书法?或者说书法的走向和趋势是怎样的?张旭光先生谈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前几年我听到一个教授讲,说21世纪的书坛将是原创性书法家的。当时不理解,认为书法在今天再说原创性很难了。但几年以后,我发现书坛有一大批书法家在继承传统方  相似文献   

4.
“为父母解愁”这是从小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事,也是做父母应该随时注意的。人们常说:“穷人孩子早当家”,我有亲身体会。我有两儿一女,第三代也是两儿一女。应该重视父母对孩子影响。经常和孩子们谈,自己从小在贫民区生活,还写了自己的回忆小文集,成书后给孩子们看。记得我小的时候,喜欢小动物,母亲说:“小孩子从小爱动物,能知道小生命,有疼人的心。”我喜欢种花,鸡冠花、小豆花、死不了等等我都种  相似文献   

5.
在这次以春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我带的是一年级一班两个家庭式小队的8个孩子。临行前,我想到自己虽然是数学教师,但如果在活动中总是围绕春天与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实在很牵强,孩子们肯定感到受束缚,导致不喜欢这次活动。最终我决定一切顺其自然,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很随意,活动后孩子们总体感觉很快乐。但在活动中,我也观察到一些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做事方法。亲自走入到孩子的自然状态中,使我更贴近孩子,也更理解孩子了。在整个过程中,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运动智能中的灵活性有待加强。有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6.
曹林 《成才之路》2010,(21):I0004-I0004
"言语暴力"致六成孩子感觉不被关爱——佛山市妇联近期公布了一份《佛山市少年儿童家庭暴力专题报告》,通过对分布于五区的5000个"90后"孩子和家长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最害怕的不是父母师长的拳脚,而是"言语暴力",一句"很笨""累赘"比任何惩罚都让孩子们更恐慌。"言语暴力"让六成左右的孩子遭遇与父母的“情感荒漠”,他们感觉自己没有被父母关心过。  相似文献   

7.
一位李先生说:他送孩子上学,路上,孩子不无遗憾地说:“爸,我功课记熟了,可是,老师提问时,我却一阵发懵,什么也想不起来,也答不出来。老师提问过后,我才又突然想起来,但机会已经失去了。这是为什么?”这位先生又说,他朋友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了以前也有过发懵的情况,很偶尔。不知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实例分析孩子被提问发懵现象,心理学上叫做“暂时性遗忘”,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情绪紧张,或过分疲劳,或回忆的条件还不具备。父母对策防止和处理的办法:第一,端正学习态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目的栏目主持人张言…  相似文献   

8.
今天怎样做父母现在很多父母常常感觉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怎么成功,十分苦恼。过去的父母可以很傲慢地跟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到了今天,反倒是孩子们经常跟父母很不屑地说你懂什么呀!青少年对新技术、新观念的得心应手更加映衬得父母很老土,是个在网络上笨手笨脚的菜鸟。衡量对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重要的是看孩子能否感受到愉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一个电视台和孩子们谈《哈利·波特》。那次共来了几百个孩子,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也来了很多的家长。这些年,中国有很多的变化、很多的长进,其中有一个令人失望的变化,就是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关爱了,结果也就越来越不放心、越来越不信任了。孩子走到哪儿,父母们就护送和陪伴到哪儿,史蒂文森写的那个孩子自己的影子看不见了,看见的是跟在孩子们身后的父母的影子。那几百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听我讲着《哈利·波特》,也兴高采烈地说着他们的阅读和着迷。中国的孩子真是和英美等国的孩子一样,属于他们读的故事,让他们着迷的书,他们一…  相似文献   

10.
推荐金句:“记得从前的我升级时也很紧张……”孩子往往对爸爸妈妈的童年很感兴趣。不相信吗?跟孩子翻翻你的旧相薄就知道了——“妈妈小时候很可爱啊!”、“爸爸,为什么你的鞋子那么高?”所以,当孩子因为升级而感到紧张,父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指导,孩子会更有亲切感呢!孩子害怕什么?试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觉——是啊,会怕新老师太凶、会怕与新同学相处得不好、会怕新课程太深,应付不了等。而且更会希望回到从前,和自己的好朋友同一班!父母那时候怎样消除紧张的感觉呢?或者,他们当时最需要什么?父母把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当父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这时孩子的第二任老师就是幼儿教师,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就是想得到老师的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一、用诚意打动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与孩子接触等于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很重要也很快乐。孩子们由此也会得出结论:老师很喜欢我。不需言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受尊重,自己有价值,自信心会逐渐形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老  相似文献   

12.
2002年4月5日,北京和平里四小一、二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带领下,在北京八大处公园举行了一次“春天”主题实践课。这次活动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老师和父母对孩子有了新的看法。在实践课后,孩子们填写了一张自我评价表。这些七八岁的孩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们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观察。一年级一班的李陶同学写道:“我喜欢雨中爬山,真好玩。吃植物的芯很香甜。”“我发现蚯蚓一下雨就出来趴在地上。我看见七星瓢虫崽了。”二年级一班的孙逸同学写道:“我感觉我试水温做得最好。”“我发现了蚯蚓没有嘴。”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13.
父母可以偷看孩子的日记吗?我就这个话题和孩子们聊了起来,没有想到孩子们唧唧喳喳,反应很强烈。差不多有95%孩子都强烈反对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她们说尽管日记里面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但是那毕竟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真心话,怎么能够不经过自己的允许就让爸爸妈妈看到呢?现代的孩子都知道他们享有稳私权,所以他们坚决反对父母侵犯他们的这一权利。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BarbaraRowley先生是一位婴儿教育专家,他刚巧有一个18个月大的女儿,我曾与他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对婴幼儿的依恋行为问题,BarbaraRowley先生有独到的见解。依恋早期不是爱在孩子依恋早期,父母都应该明确,孩子依恋一方而不是更爱一方。依恋不是爱,只是更多地依靠父母中的一个,这是他对安全感的需求。事实上,与孩子整天呆在一起的父母中的一方,往往更容易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在双职工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双方比较均等的依恋是可能的,但是很少。这个变化过程经常发生在1~3岁婴儿之间,而在婴儿18个月时表现得特…  相似文献   

15.
流年 《生活教育》2012,(19):28-29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想让孩子听话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孩子们经常把父母说的话当耳旁风,或者干脆不听。这自然会让父母很生气,于是这种情形常常很快升级,成为亲子间的冲突。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话?我个人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直接去问了一些6到13岁之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听父母的,他们的回答很诚实。1.以前已经说过同样的话了孩子们喜欢抱怨的就是成年人总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话。因此父母一开口,孩子们就知道他们要说啥了,这可是件令人厌倦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们能预计到大人们将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听到孩子们敞开心扉地和我聊天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如果父母能耐心地"听见"孩子,也许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先讲一个小案例。曾经有一对父母带着7岁的女儿来找我咨询,这个女孩爱发脾气,而且情绪很激烈,曾跑到窗户边威胁父母要跳下去。父母为此感觉心力交瘁,也很担心女儿有一天真的冲动得做出了什么让人后悔的事,所以赶紧带她来进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7.
记得有一次,我与孩子们玩耍嬉戏,玩得正起劲时,一个小朋友跑过来,迫不及待地 报告说:“老师,冬冬骂你啦!”我觉得奇怪,不相信地随口问道:“怎么骂的?”“他说知 道你的名字,喊你×××。”我笑着对他和身边的孩子说:“冬冬没有骂人,老师和你们一 样,都有名字,小朋友也可以喊老师的名字呀!”孩子们小声地重复着我的名字,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十分快乐地又追逐玩耍起来。之后不久,幼儿园来了一位新老师,班主任将她 介绍给孩子时,很具现代意识:“新老师的名字叫王丹丹,小朋友可以喊他‘丹丹老师’” 。这称呼新奇、浪漫、…  相似文献   

18.
正我爸爸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书法家,在家乡颇负盛名。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教我写书法。说实话,我不喜欢练书法,之所以坚持,是因为身后有一个严父"逼"着。没有爸爸的监督,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练书法可以锻练耐心、毅力,学会平心静气,可想做到这种程度并不那么简单。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学校举行"中队队会",特邀我现场写书法,我愉快地答应了。节  相似文献   

19.
"我要做姚明的老大。""我要24小时周游全世界。""我要天天没作业、天天吃零食。"……面对着孩子们充满童趣的这些愿望,业余书法班的小李老师对记者说,也有更让人感动的,如一个孩子就在心愿中写道: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爸爸和妈妈不那么暴力,这个孩子的父母看到心愿后哭了,表示以后再也不吵架了。  相似文献   

20.
陈明华  秦志强 《师道》2003,(4):29-29
有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们有些麻烦。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威胁,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但都无济于事。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慢慢喜欢上了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为此我愿意付给你们每天一块钱,作为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老人这一新奇的提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孩子们一块钱。随后,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每天只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