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具备美育的特殊条件。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本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文章精华,熔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炉,给语文美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去欣赏美,感知美,领略美,识别美。一、欣赏自然美自然美就是社会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层出不穷,千姿百态。日月星辰、山川草…  相似文献   

2.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对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体验、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进而按照美的规律去表现没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社会美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之外,都属于社会美。像这几年大家从传播媒介中接触比较多、比较熟悉的人体美,它就属于社会美中一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美的最大特点是与社会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美来源于实践,但各种美与实践的关系,并不完全一样。比如自然美与实践的关系就是间接的。而社会美则是直接从实践中创造产生出来的。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会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却不能从事自然美的创造,也不一定能从事艺术美的创造。而对于社会美,人们则不仅能欣赏,而且也能参与创造。因此,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美的创造,应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美学告诉我们: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探究美和欣赏美的过程,是使学生深切地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是为学生铺设理解自然美、生活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一条通道。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欣赏、鉴别,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特别容易让学生接受.我注重寓美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欣赏、鉴别,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特别容易让学生接受。我注重寓美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具备美育的特殊条件。美育的主要仟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本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文章精华,熔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炉,给语文美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去欣赏美,感知美,领略美,识别美。  相似文献   

8.
美感是人对事物的美的感受或体验.美感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的精神享受,获得鼓舞和力量的高级情感."美育是借助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影响人,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使人具有感觉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美术欣赏课,要使学生对美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自己的思维与风格。就不能单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培养学生积极键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学习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0.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就在生活。”在对自然的改造中,人们感觉到了自然美;在对社会事物的评价中,人们体验到了社会美;在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中,人们感觉到了艺术美;而在教学活动中,人们发现了教学美……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育中的美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涵盖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形成一种具有综合特征的历史美。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美育渗透中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而且能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之外,最重要也即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本文从理解主题,感受社会美;借助形象,感受自然美;展开想象,感受意蕴美;欣赏语言,鉴赏艺术关;激发学生,大胆创造美等方面阐述了语文审美化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入许多名篇佳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美的各个领域.如,表现自然美的《山海美》、《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表现社会美的《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辅以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导读、品词析句、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美感,领略到语文阅读的魅力.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童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喜怒哀乐、真善美丑,这些感情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略到阅读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4.
从表现自然美的角度理解写景作品泾县中学陈晓保中学语文教材里,有不少写景作品。这类作品,往往既能让我们领略自然美,又能让我们感受艺术美,我们进行阅读教学,就可以也应该指导学生不是从一般的写景抒情角度而是从表现自然美这个角度来分析理解这类作品。这里,笔者...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在的美术教育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美术教育就是运用艺术美、生活美和自然美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在欣赏美、享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要强化小学中有关美术教学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这是当前很重要的一项任  相似文献   

16.
审美能力是人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 ,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从而使他们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欣赏美、创造美 ,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适时适度地拓展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超越文本阅读教学会使阅读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那么,如何走进文本,真正做到与文本进行灵魂交融呢?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美、体验美并引导学生用最原生态的感官体验的方式直观地领略文本的美。在这样一个感官体验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画面,还原文本情景,营造了一种“情感共振”,达到融“我”入景的艺术境界,达到主客观的沟通与默契,从而实现较好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在歌曲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美,在雅曲欣赏中使学生认识美,在唱游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美,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表现美,在多媒体教学中使学生创造美。让他们从小会欣赏音乐、懂得音乐、理解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审美能力是人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从而使他们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欣赏美,创造美,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