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机大战     
超级智能计算机又一次战胜了人类!在"情人节人机大战"中,IBM制造的超级智能机沃森(Watson)战胜了两名优秀的人类选手,获得冠军。比赛借助美国著名的问答节目《危险边缘》展开。这是一个综合性问答节目,题目涉及范围几乎包括所有已知的人类知识。与沃森同场竞技的两位人类选手也非泛泛之辈,他们是该节目有史以来成绩最好的人类参赛者。最终结果,沃森以近8万分的得分,将两位得分均在2万左右的人类选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沃森是IBM推出的一个智能系统和分析引擎。它能实时地运用多个数据源的数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到答案。制造者几乎将自己所能想到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实战相结合的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信息化战场向智能化战场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从人机信任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目前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基于人机信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和意义,从科研理论创新、深入部队调研和引导身份转换三个方面对军事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给出建议,为提高军事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4.
人机博弈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决策计算过程,焦点在于“人脑”与“电脑”的比拼,它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分支。本文通过通俗的例子,简单介绍人机博弈的相关知识点,以此说明如何巧学“尖端”技术。文章旨在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人工智能初步》的必要性,教师讲授应立足科普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巧妙引导学生学习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5.
人机围棋大战,李世石告负.然而,开发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的是人类科学家,最终的赢家还是人类. 人类告负 2016年3月15日下午,代表人类接受美国谷歌公司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挑战的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在五番棋的最后一局中投子认输.至此,这场牵动无数人神经的人机围棋大战终于落下帷幕,比分定格在1∶4,人类告负. 韩国媒体惊呼,这是“出人意料的重大打击”.中国围棋迷感叹“太突然了”.但实际上,人工智能在棋类游戏上逐个攻克人圜类高地的进程,早在64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6.
今天,人机传播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人对人机传播的需要,主要基于场景性、补偿性、可控性、定向性、投射性、治疗性等交流的需要。人机传播能否达成有效交流,取决于机器对对话情境、情感表达与互动、风格个性、经历共享、身体表现与互动等交流要素的理解与应用,但在某些方面,机器永远有其局限。人机传播会对未来的交流模式与交流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人机传播不能替代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自主性的突破导向了类人智能替代甚至统治人类智能的技术他者定位,这种论断本质上是主客二元对立逻辑在智能时代的表征,陷入技术末世论的话语中。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人工智能是人的对象化的智能器官,是产生于人的对象化活动并构成人类审视自身的镜像观照,由此人机关系是主客同一的对象性关系而非相互对抗的他者关系。智能时代的人机矛盾是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即资本宰制下人工智能对主体的排斥关系,要解蔽人机矛盾就必须揭示人机关系所遮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我们应当建立对象性的人机关系认知框架、明确人工智能的社会责任、引导平台资本规范发展,构建人机共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8.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碰撞与交融是连接当下现实与“近未来”人类场景的主要叙事路径。人机协同教育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新范式和突破口,通过探究当前人机协同教育的作用机理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构建“近未来”人机协同教育的路径和图景,引发对“远未来”人机协同教育的前瞻性审思。人机协同教育的发展进阶分人机协作、人机增强、人机融合和人机共创。以“近未来”的视角研究教育发展,更贴近对现实的结构分析、对发展变革的可行分析,以及对人类切身面临的挑战分析。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探究“近未来”人机协同教育的新思路:首先,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从合伦设计、人因设计、体现人智的技术设计三个维度构建人本人工智能的研究框架和应用模型;然后,基于人机协同教育的技能本位、具身学习新范式和对学习生态的变革,提出智慧学习生态的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最后,阐述人机协同教育的深度发展需要以智慧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劳动是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推进人的劳动发展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不竭动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诉求。从AlphaGo到ChatGPT,人工智能在劳动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劳动本质复归、劳动解放、劳动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效应,也引发了劳动权利丧失、劳动强度增大、劳动能力退化的风险和挑战。从政府、技术、劳动者等层面,建构一个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人机和谐、人机协同的生态系统,是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人工智能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新兴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潜力。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替代了一些工作岗位,引起了一定的失业情况,也使得人们担忧起未来自身的就业情况。但是人工智能在替代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未来的趋势依旧会是人机协作。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为人们带来新的工作机遇,应当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升自身的智能工作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变化。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开始全面介入人类社会,并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人类的竞争对手.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人机之间的寄生关系已被竞争关系取代.因此,在AI时代,建构新型人机生态势在必行.由于人机关系已由传统的寄生关系转向竞争关系,因而新型人机生态必然是一种人机共生共荣的新样态.人机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决定了新型人机生态的建构只能遵循人机有别的原则,坚持走人机共进之路.唯有如此,在AI时代才能真正实现人机共生共荣.而人机共生共荣不仅能够化解人机矛盾,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使人类真正过上智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教育的规模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然而它并未突破传统教育知识传授模式的局限,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应当从"机器教人"向"人机共生"的知识创造性发展。"人机学习共生体"这一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的学习形态,是在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学习者角色演变的基础上,以经验之塔理论和知识创造螺旋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人机共生的学习形态,即在学习者的客体观、主体观、主体间、共生观和他者观等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连续统样态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人机学习共生体围绕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形成了学习者与智能体的共生关系,通过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和内在化等知识转化过程,持继促进知识创造。人机共生学习是学习者、智能体和教师所构成的以知识共生为核心的学习过程。未来人机学习共生体的实现,需要解决智能体的主体性技术、学习绩效支持以及学习模式创设等挑战。  相似文献   

14.
当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完胜”人类之后,围棋的竞技功能被不断放大,而其文化属性反而被遮蔽了。一味强调人类如何被机器“碾压”,这是基于一种非此即彼的对抗关系,它的实质是“竞技至上论”与“技术决定论”的产物。“人机对抗”片面强调围棋之术,它试图将围棋之术从围棋之道中剥离出来,引发了围棋文化的价值分裂。若追溯围棋文化的本源,就必须回归以主体为中心的“道术合一”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强调技(技艺)、戏(游戏)、艺(艺术)、道(哲学)这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围棋文化的价值内涵。在人工智能时代,“道术合一”这一理念有助于在人类与机器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使其从“人机对抗”迈向“人机协作”。唯有从“人机协作”的前提出发,围棋才能够在竞技性与非竞技性之间获得相对平衡,使其在智能化时代真正实现人文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这一发展规划体现出我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决心和抱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融合智能系统将会促发教育体系的变革。在其系统支持下,未来课堂如何进行设计引起了教育界的重点关注。为此,首先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及人机融合智能相关研究背景;进而从内涵、本质、关键技术和问题等方面,对人机融合智能进行了梳理与阐述;最后,厘清人机融合智能对教学的作用,在其驱动下对未来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及创新,提供智能、灵活、个性化的教学参考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9,(2):12-18
教育人工智能承载着教育和社会的深切期望,文章从其两大发展目标——构建智能自适应学习环境、揭示学习发生原理与机制入手,剖析了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首先,人工智能已经逐步渗透到"教、学、考、评、管、治"等系统层面。其次,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助推教学变革的"利器"之一,深刻影响着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与管理等具体教学环节,彰显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精准化、适切化、智能化、协同化、多元化和全面化等特点及优势。最后,文章认为教育人工智能应从思想、应用、推广和合作四个方面建立未来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博 《职教论坛》2024,(1):16-26
人工智能对许多职业产生了明显影响,人机智能协作将成为常态。基于对不同任务类型下人类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特征分析,人机智能协作可归纳为智能工具型、协同合作型和重塑补充型三种典型模式。三种模式下的人机分工和协同工作方式差别显著,因此也造成了社会人才需求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适应性能力结构要求的巨大差异。智能工具型协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是新型智能化业务实践能力,协同合作型协作模式下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则是以统筹人机智能系统实现职业功能为根本的智能协作能力,重塑补充型协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需求则会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  相似文献   

19.
20.
<正>2016年3月15日,李世石总分1比4完败给AlphaGo,使围棋人机大战成为舆论热点,给人们留下格外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绝佳注脚。研发AlphaGo的公司叫"G00gle DeepMind",专门研究通过模拟神经元的网络来处理数据以"解决人工智能问题"。那么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不是具有了人的意识呢?其实,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类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能将机器人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意识混为一谈。有人担心,未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世界?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