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氨法脱硝烟气治理工艺在煤电等领域获得大规模推广应用。目前用于评估脱硝后氨排放水平的"氨逃逸"值低,由此计算的氨排放量小,不能反映真实的脱硝过程中的氨排放水平,氨法脱硝产生的氨排放问题被忽视;若用未参与还原反应的氨气浓度,即"氨氮逃逸"值代替"氨逃逸"值,能够真实反映脱硝后的氨排放水平,并可用于脱硝喷氨控制。未参与还原反应的氨气在烟道中能够形成铵盐等氨氮物,氨氮物通过粉煤灰、脱硫废水、雾滴等被携带排出烟道,外排的氨氮物大部分最终形成氨气排至大气。在氮氧化合物排放浓度和"氨氮逃逸"浓度间需要寻求平衡,合理控制"氨氮逃逸"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水蒸气排放基本未受限制,排放量快速增长。在特定时间段、地理区域内,在雾霾易发的气象条件下,当水蒸气排放量快速提高或局部区域大气相对湿度较高,大气中的干态水溶性离子颗粒物吸湿长大,大气中的常规大气污染物发生二次复合,排放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生成湿态水溶性离子颗粒物。湿态水溶性离子颗粒物在大气边界层内富集,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快速增长致雾霾暴发。减少水溶性离子颗粒物的生成和排放,控制水蒸气的排放量,是抑制雾霾暴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机场数量的增加、航班数量的增加,航空发动机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多航空发动机排放颗粒物危害、生成机理和吸附过程研究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航空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由于头部富油燃烧产生大量PM2.5颗粒物和氮氧化颗粒物,这些颗粒物排放到大气中会吸附周围微小固体粒子或气相物质能够造成灰霾天气,并且氮氧化颗粒物与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应,颗粒物可能由一次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必须对航空发动机排放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有这样一道习题 :判断镁与硝酸铵溶液反应的产物。答案是硝酸镁、氨气和氢气。不少学生提出疑问 :1 .NH4 NO3 水解有 HNO3 生成 ,Mg与 HNO3 反应怎么能产生 H2 呢 ?2 .既然有 NH3 生成 ,说明溶液中氨水已饱和 ,Mg2 应生成 Mg(OH) 2 ,怎能是Mg(NO3 ) 2呢 ?2 实验  相似文献   

5.
采集并检测北京市玉泉路地区2008年冬季和夏季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A549细胞暴露于颗粒物后的细胞活力及活性氧(ROS)生成.用线性回归统计分析颗粒物中过渡金属元素含量与其细胞毒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冬季和夏季PM10和PM2.5均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细胞活力,导致ROS生成升高.颗粒物细胞毒性夏季大于冬季;除Cr、Ni外,各金属元素与颗粒物导致的细胞毒性正相关.冬季和夏季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是导致其细胞毒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氨气特殊的理化性质,比如说:氨气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或在高温状态下容易发生爆炸;同时氨气也有较强的毒性,一旦泄漏对人的生命有较大的威胁。所以氨区一定要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一旦出现非正常工况,联锁就要触发,保证区域工作人员的安全。工艺综述氨供应系统主要包括液氨卸车、液氨存储、液氨蒸发、氨气缓冲、氨气吸收及废水收集等系统,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口罩释疑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1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共发生10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不仅雾霾日数多,而且影响范围广。雾霾天气频频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细颗粒物数量急剧增加所致。所谓细颗粒物,即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表面吸附着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采暖期前和采暖期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1999年2月、3月、11月和12月,在北京北三环外的325m气象塔院内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获得24组192个分级样品.样品用质子激发X荧光(PIXE)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到大气颗粒物化学元素浓度及其谱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来源正在发生变化.由于采暖期间煤炭使用量的大量减少,大气中S,As, Se, K的浓度大幅度降低,S和K比采暖前低25%;由于北京冬季采暖大量使用重油替代煤炭作为取暖燃料,大气中Cu的含量比采暖期前增加了1倍.此外,由于无铅汽油的推广使用,目前北京大气颗粒物中的Pb含量已大幅度降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控制措施,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硝酸生产是氮肥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利用来自合成车间的氨在铂触媒的作用下于氧化炉中与氧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经氧化、吸收,生成硝酸。准确测定氨转化生成一氧化氮,即氧化率对生产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硝酸产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头孢他啶的合成工艺改进进行研究。改进后的工艺和原有工艺相比:可及时有效地排除了反应中产生的氨气、反应时无副产物生成、反应条件温和、纯度大幅提高,收率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11.
2010年9月和2011年3月在杭州市区布设193个NH3监测点位,采用意大利柯瑞Ring被动采样设备同步采集大气NH3样品.利用实验室离子色谱分析仪对获得的样品进行分析,并通过ARCGIS插值法得到杭州市区大气中NH3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区NH3平均质量浓度为7μg/m3,未超过国家居住区NH3质量浓度最高限值200μg/m3;氨气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点呈现东部高西部低,9月高3月低;气象因素与氨的排放源强是影响大气NH3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室内采集的长短期降尘、大气悬浮颗粒物和彩绘漆层进行了SEM-EDX研究,在大气悬浮颗粒、短期和长期降尘中,含硫颗粒的粒径分别为0.9~22.8μm、1.0~29.0μm和1.2~37.7μm,多为石膏与粘土或石英以内部混合的状态存在。降尘中的附着型絮状硫酸钙多于大气悬浮颗粒物中,显示降尘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了累进的化学反应。彩绘漆层表面的坑和裂隙附近观察到原位生长的硫酸钙晶体,显示漆层材料或降尘颗粒物与大气二氧化硫之间的酸化学反应,可能是彩绘漆层表面受侵蚀形成微小坑和裂隙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环保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问题之一,空气质量监测是城市环境研究热点课题。文中提出以无线传感器技术为基础,对厦门市内细微大气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分析。为有效检测大气颗粒物浓度,选定2016年2月-2017年2月作为实验阶段,运用无线传感器技术采集厦门市内不同站点大气颗粒物PM2.5样本300份,利用消解法和连续提取法对颗粒物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检测分析测定颗粒物中主要包含以下锌(Zn)、铜(Cu)、锰(Mn)、铁(Fe)、钒(V)等8种重金属元素质量浓度,并分子金属元素化学形态。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厦门市内PM2.5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总浓度占总比例6.8%~12.5%,重金属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与PM2.5浓度变化相一致。运用富集因子分析研究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来源,结果表明: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物排放及船舶排放等。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5,(14)
大气污染是目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大气颗粒物的分析技术也相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总结了大气颗粒物微量金属元素、多环芳烃、元素碳和有机碳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在沙尘气溶胶传输过程中,沙尘颗粒物参与大气中物理、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沙尘暴在长距离的传输过程中可以作为许多物理化学过程的反应界面,其上载带的化学组分(例如二次无机离子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会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和机动车辆加重了中国城市大气环境的负担,城市空气污染作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正迅速地凸现出来。从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污染特点出发,提出有效、可实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管理建议及措施和工业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实施设备、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些年北京、天津等城市雾霾天气的加重,PM2.5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大气颗粒物给生活带来的威胁,因此,分析化学作为可以分析研究大气颗粒成分的有效手段,也得到了长足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总结了在大气颗粒物分析中分析化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首先通过对茂名臻能热电有限公司三台机组脱硝使用液氨蒸发系统的简要描述,分析出我厂在氨气制备系统中380V氨区MCC段母线(包括氨区热工电源)以及氨区的A、B蒸发器电源存在着无备用电源的隐患,最后整理出氨区电源改造的方案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殷杉,博士,2011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工作,任助理研究员,现主讲景观生态学等课程。殷杉认为在大气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利用城市植被防控颗粒物是缓解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关注颗粒物从大气到叶片的迁移沉降过程和影响因素是提高城市植被滞尘功能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大气颗粒物浓度污染严重,城市空气受到严重影响,城市园林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能让城市园林植物能充分吸收大气颗粒物,净化城市空气发挥主要作用,本文以天津市生态园林景观为研究背景,分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分析。以天津市中常见园林植物种类为研究目标,具体为常绿阔叶类植物、常绿针叶类植物、落叶阔叶类植物3类植物,运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检测上述3种植物吸附滞留大气中颗粒物的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及PM2.5等颗粒物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园林植物单位面积吸附滞留颗粒物能力不同,其中对总悬浮颗粒物吸附量最高植物为常绿针叶类植物,吸附量分别为15.41μg·cm~(-2),吸附量最低为常绿阔叶类植物(3.19μg·cm~(-2));对PM10吸附量高及最低植物种类是落叶阔叶类植物及常绿阔叶类植物,吸附量分别是(1.561μg·cm~(-2))、(0.289μg·cm~(-2));PM2.5吸附能力最强的植物为常绿针叶类植物(0.944μg·cm~(-2))。三类园林植物在不同月份对大气颗粒物吸附量存在差异,三类园林植物叶片层次对滞留颗粒物也存在影响,为生态园林选择植物种类提供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