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方论述,对其展开理性思考,考察其历史视角的理性审视,实践逻辑的现实追求,辩证维度的客观评价,探究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我们把握其思想精髓,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形成了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观。深入探析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形成的主体考量、历史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践行使命担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传统文化观,应立足马克思哲学立场的“两次转变”,剖析其“宗教批判——政治批判——所有制关系批判”的演变逻辑,把握其“建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对世界历史潮流的民族文化基础”的核心要义。深刻理解、全面把握马克思传统文化观,有助于科学回应关于马克思传统文化观的片面认识,有助于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与时俱进、一以贯之的思想品质,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其传统文化观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早期以及十月革命后三个时期。李大钊传统文化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我们要坚持运用社会主义新型伦理道德武装国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正确处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也要坚持科学的理论,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并在讲话中突出强调要坚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的信心,包括如何更好的把握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同时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因素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系统研究习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对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正确理解中国道路、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中文化研究的兴衰史同时也代表了心理学去伪存真的历史.经过200多年的摸索,心理学研究由关注形式上的学科方法到注重人的内在本质,由盲目追求科学性到实实在在的人性回归.文章旨在摸清近年来文化研究蓬勃发展的历史脉络,帮助在心理学的学科实践中鉴别真伪.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整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化观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影响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9年至1935年,是有选择地批判传统文化阶段。第二阶段,从1936年至1940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形成了比较明确的传统文化观。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清算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辩证法因素,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三阶段,从1941年至1949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阶段。在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指导下,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肃高师学报》2022,(4):118-119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白色文化观,是藏族人民普遍崇尚的文化心态。这种白色文化观的形成是有其多种多样的原因的。如今它已成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最本质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白色文化观,是藏族人民普遍崇尚的文化心态。这种白色文化观的形成是有其多种多样的原因的。如今它已成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最本质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必须放眼世界,敬畏传统,发掘、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汲取精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产品设计是一种文化.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观产品设计解决的是产品设计的中国特质问题,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构建现代、未来文化之需;是构建中国化的产品设计理论体系及其特色之需;是中国现代产品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需;是中国经济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型之需,它给予了现代产品设计以极大地丰富、拓展与完善,促进了产品设计理念、内涵与实践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但最近几十年的历史促使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事实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以及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不断自我完善和更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要加强"四德"教育,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习总书记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体现了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就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形成了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维度.明晰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和魂""文化基因"等历史定位,总结了对待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取舍"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践行当前我国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其认识基础便是对立“反思中和”的守成主义文化观,这不仅是文化发展本身的机制和文化守成主义产生的根源及现实功用所在。也是当下世界及中国的实际情形使然。“反思中和”的守成主义文化观应当具有守成的基本气质和反思的基本精神.克服三种极端的误解和滥用。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课题。文章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基本政策及其具体实践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党的传统文化观的历史经验,探讨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新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传统文化观的演进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挫折和失误使党的成长步伐更加稳健和坚定,成功和收获使党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总结经验,不忘历史,是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中文化研究的兴衰史同时也代表了心理学去伪存真的历史.经过200多年的摸索,心理学研究由关注形式上的学科方法到注重人的内在本质,由盲目追求科学性到实实在在的人性回归.文章旨在摸清近年来文化研究蓬勃发展的历史脉络,帮助在心理学的学科实践中鉴别真伪.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中成人现的内涵、特点进行历史的考察和逻辑的梳理,揭示出其当代价值在于它的重德育原则、德才兼备原则以及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我国当代教育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高校人文教育在传统文化研究和认识上存在着误区:或是全盘西化.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或是盲目排外.过分渲染儒家文化.或是主张文化的无意识形态化。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用马列主义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处理好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的关系.加强对高校人文教育的领导.努力提高人文教育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十分宝贵的思想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资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丰厚滋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能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