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特殊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农民工子女认为相对于同龄人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失去得太多,故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主观的"相对剥夺感".这种主观感受是由一些因素诱发形成的,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有一定的负面意义.因此,心理工作者要运用相应的疏导机制,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使其恢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日益滋生和蔓延,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有可能激发社会冲突和矛盾。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消解和转化他们的社会剥夺感,在宏观上应给予制度层面的支持和重视思想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观上则注重从城市、社会、政府、企业和居民着手,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准入和人文关怀。在微观上则应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为其创造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相对剥夺感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因此要重视并致力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心理问题。解决的途径有三条,即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城市居民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交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相对剥夺感问题日益凸显。相对剥夺感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关于社会剥夺行为、个体偏常、心理健康的认知,在大范围的领域内被证明是有必要研究的。较多研究表明这一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本文对相对剥夺感的理论框架及主要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梳理相对剥夺感的相关国内外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学生相对剥夺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人际敏感性问卷,探究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感、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人际敏感性均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相对剥夺感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积极应...  相似文献   

6.
从相对剥夺感切入,探讨其对大学生内卷行为的影响。启动组通过书写“与他人相比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结果”的任务诱发相对剥夺感,对照组书写近期发生的事情,然后个体对内卷情境中的行为及内隐认知进行评定。结果表明:(1)相对剥夺感对大学生课业表现中的内卷行为无显著影响,对评奖评优中的内卷行为影响显著,启动组更能意识到内卷行为的跟风从众和恶意竞争倾向;(2)相对剥夺感对大学生内卷内隐认知影响显著,启动组对非内卷词汇的辨别力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享用者,也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储备人才。随着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大学生物质上的缺乏得到了解决,但还需重视其精神上贫困与否。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现状,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现状较为乐观,且与其他非贫困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最后本文从思想、心理、能力三个方面为高校提升贫困大学生获得感,投身乡村振兴提供了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相对剥夺感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了疫情多点爆发期间,抑郁在相对剥夺感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手机成瘾量表以及抑郁量表,以210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相对剥夺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检验了抑郁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可以正向预测抑郁情绪的手机成瘾;(2)抑郁在相对剥夺感和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相对剥夺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有助于为科学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民众相对剥夺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快速的变迁,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和问题,它们不仅存在于制度层面,也存在于群体心理层面,人们的相对剥夺感就是其中一例.分析相对剥夺感的含义以及造成民众相对剥夺感的原因,旨在探讨减弱与消除民众相对剥夺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仅要有物质支持,精神支持也不可或缺。本文从研究“相对剥夺感”理论入手,阐释了“相对剥夺感”的涵义和内在结构层次,并相应地分析了我国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这一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提出要从选择合适的参照群体、树立正确的公平理念、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三个方面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对剥夺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人际信任量表,以5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相对剥夺感、公正世界信念和人际信任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相对剥夺感可负向预测公正世界信念和人际信任,公正世界信念可正向预测人际信任。公正世界信念在相对剥夺感与人际信任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性别可以调节相对剥夺感通过公正世界信念影响人际信任的前半和后半路径,在男性中这一中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部门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分化愈来愈细,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自2009年国家推出专业硕士实行全日制培养主要招收应届毕业生以来,本应是一片光明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却频遭冷遇,这主要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产生了很深的相对剥夺感。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对剥夺感产生的原因,探讨减弱和消除学生相对剥夺感的途径,对不断促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戴维斯J曲线理论模型,在梳理总结近几年失独群体在集体维权行动中所表达的利益诉求及政府对此的回应基础之上,认为失独群体对政府的价值期望水平较高且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政府回应的能力水平较低且呈缓慢增长趋势,二者之间的差距正日益扩大,可能导致失独群体产生强烈地相对剥夺感,进而积累较高的集体行动风险。因此,只有降低失独群体对政府的价值期望,提升政府回应失独群体的价值能力,才能降低失独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及集体行动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乡村青年教师相对剥夺感的关注是让其“留得下、教得好”的关键。为探究相对剥夺感情境中乡村青年教师的体验与行为,对12名乡村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乡村青年教师在与县城教师的对比中诱发群体相对剥夺感,包括身份异化、情感耗竭、发展受限、教养缺位;因组织资源的不公正分配,乡村青年教师在与同事的对比中产生个体相对剥夺感,包括区别对待、不透明的考核和收入差距。弱势下的青年教师面临“留与流”的职业抉择以及“躺平或坚守初心”的教学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层次不高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职业自我效能感差是引发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介绍了自我效能的内涵和女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举措:营造平等、健康的校园文化,培养女大学生准确全面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女大学生信息能力,增强女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谢倩 《华章》2007,(8):133
自我价值感与个体的社会适应和人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自我价值感量表了解贫困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状况,对贫困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引导贫困女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新旧因素相互交替,社会结构不断分化与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出现结构失调、社会失序等不和谐现象,即使社会转型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过程,这种现象也不会消弭。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相对于受益较多的一方来说,受益较少的一方虽然自身利益的绝对值也在增加,但其增加值少于另一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相对被剥夺感”。这种“相对被剥夺感”往往比“绝对被剥夺感”更加普遍存在,也更加严重影响转型社会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使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女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在就业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遭到不平等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女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产生就业失重心理。本文将着重对女大学生就业失重心理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究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有效策略,为女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提供一个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剥夺问题易引发社会冲炙,危及社会和谐,与当今我国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具体部署极不相称。农民工的剥夺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三个领域。主要是由于历史上不平等的等级意识、制度中不公正的户籍屏蔽和现实中政府利益取向偏离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培育公民意识,构建和谐社会;创新户籍制度,落实国民待遇;转型政府职能,明晰行政权力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