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翠雪 《学周刊C版》2011,(2):122-122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解决问题。我寓解疑于教育教学中.使课堂上焕发着师生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解决问题.我寓解疑于教育教学中,使课堂上焕发着师生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艺术性的"设疑"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探讨了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艺术.  相似文献   

4.
设疑教学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注重自学、自得、自化、自省,将课本上的知识华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要注意把握设疑时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的设疑,有效的设疑时机,必定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变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设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之一,决不容忽视。探究性设疑与传统课堂上的提问,有许多不同之处。探究性设疑的主要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艺术。艺术性地“设疑”可激发学业生的学习主动性,并能引导学业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设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之一。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把握有效的设疑时机,采用合理的设疑方法,讲究设疑技巧,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创新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刘兰斌 《考试周刊》2012,(57):54-55
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问题开始,设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同时淡化难点,活跃课堂。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呼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新理念指引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弃旧,敢于创新,善于设疑拓思。英国巴克尔在《英国文明史》中说:“首先怀疑,然后探求,最后发现。”因此,要学到真本领,  相似文献   

11.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个人发 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标要求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利 用数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疑”艺术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帮 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引导其自主探讨和解决问 题,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基于此,本文就设疑艺 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简单阐述,探究了如何运用该方式来提升 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呼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新理念指引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弃旧,敢于创新,善于设疑拓思.英国巴克尔在<英国文明史>中说:"首先怀疑,然后探求,最后发现."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后面中学及大学的课程。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数学课设疑就是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契机、途径和重要内容.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有责任使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解疑,解疑而心悦.  相似文献   

15.
疑能促思,疑能激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的设疑就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情,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创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奠定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从问题的设计着手,精心“设疑”,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解比例》教学片断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谁能举出一个比例? 生:2:3=4:6 师:谁能用已学的知识判断一下? 生1:根据比例的意义,2:3=2/3,4:6=4/6=2/3,所以2:3和4:6能组成比  相似文献   

17.
一、设疑的原则和方法 设疑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质量。合理的设疑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设疑应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现行数学教材每一章的导言都是从设疑开始的,而且所设疑问基本上反映的都是每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的潜在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使所设疑问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相似形》这一章,教学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针对这一重点可设疑如下:(1)你的一张1寸的照片和它放大后的5寸照片,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呢?你能找出这样的图形吗?(2)你能画出两个大小不一样而相似的三角形吗?你根据什么条件画出?(3)如果要你把一个锐角三角形,尽可能加工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能求出这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有"疑"可质,不但要激发学生积极质疑,还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当学生无疑时,要寻疑;有疑时,要解疑.精心设疑,制造悬念,有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操作性化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遵循中学化学教学法,研究化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采用设疑式教学,优化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