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个故事,外加一些讨论,构成了《毛中特》第七章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次课主要依据《毛中特》理论性和现实性都很强,但却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学生"似曾相识",并要求大家一体掌握的通识性课程而设计。主要体现了坚持创新,讲出新意;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理论的生活化;以及思政课重在思考等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可以对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地位之高不言自明,但近年来作为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主要对象,大学生却出现了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究其原因,包括除自身原因外的许多其他因素:教材难易是否得当,教材内容与现实是否脱节,教师教学素质是否过硬,对学生认知心理是否有正确的把握等。长期对思政课逆反心理的大学生,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产生消极影响。探讨这一问题,既有利于大学生思政领域的学术研究,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大学生思政课逆反心理现象的分析,提出建议对策,以深化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莉 《滁州学院学报》2013,15(1):118-120
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研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现状,客观剖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强思政课教学中的婚恋观教育,从而促进和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也是当前社会和谐主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将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在个体和谐上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而高校作为宣传思想政治意识的主要阵地,其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对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和谐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文章从大学生个体和谐的重要性出发,进而对高校在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不足和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和谐.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学习和践行十八大报告的过程中,从加强文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分析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从而为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理论前提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文化自信培育至关重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下,少数大学生出现文化迷失的问题,无论是对个人或是国家发展,均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学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境。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方式方法缺乏新意、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原因,并提出了高校要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新时代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文化自信程度影响着民族未来发展。高校思政课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并拥有文化自信;本文首先阐述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解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存在的问题,从增强学生文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三方面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陈璐 《文教资料》2012,(16):176-177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课作为大学公共必修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责任重大。本文就如何在思政课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格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英模精神是一笔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将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深入挖掘英模教育的价值意蕴,积极应对英模教育融入思政课面临的挑战,不断探索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从而更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新特点带来思想领域的新变革。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因各种社会思想影响容易出现迷茫和混乱。文章深入分析新时代社会思想的主要变化及对大学生思想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更好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实效性的教学效果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避免错误社会思想产生的不良影响,培养有正确价值观和有责任感的、勇挑国家复兴重任的时代栋梁。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0,(1):80-83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大学阶段的思政课重在"理论性"。由于高校重视程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认知等种种原因,导致高校思政课"理论性"不强。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从思政课性质、特点、地位、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方法改进等多方面,全面对症施策,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性。  相似文献   

13.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有效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目前,学界提出的一些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对策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或短期内难以见效.在教材和教师素质既定的条件下,通过创新教学案例、增开特色选修课、革新教学方式和采用新颖教学手段等四项举措,有效提升高校思政主干必修课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的性质、任务、功能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它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把课上好。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今我国高校思政课中生态道德教育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主要存在地位不突出、内容不系统,尤其在教学实际中重视不够等问题。这就需要从教师到学生、从教材到课堂来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第一,提高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夯实基础:编写、挖掘教材中的生态道德内容;第三,抓住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第四,找准着力点:培养大学生生态“三情感”。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备、协同育人合力不强、纵向衔接贯通不畅等问题制约着高校思政课建设实质性效果.从实际问题出发,高校思政课建设需健全顶层制度设计与运行保障机制,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横向协同合力,贯通思政课纵向衔接,以期有针对性地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高层次人才的关键课程,是保障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途径,引领着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发展和确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冲击和挑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实际,深入剖析了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具有培养大学生品德的重要功能。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手段单一、内容枯燥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应当整合学校及社会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情境化实训,同时创新课堂,构建项目教学体系,并衔接课内与课外,实现跟踪式教学和全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需要加大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专题教学力度。思政课专题教学体系的实施,应当注重在专题教学师资人员选定、专题教学组织、专题教学管理、专题教学实施、专题教学评价等环节全过程融入新思想、新理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文件为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政策保障,且雷锋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一致、功能相近,为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要求,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价值指向,是促进新时代好青年培养的必然选择。把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目标为导向,突出“一个关键”;以内容为抓手,做到“两个讲清楚”;以创新为引领,抓好“三个重点”;以效能为核心,实现“四个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