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儿童年龄尚小,个人经历、观念、性格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从而使儿童们的心理问题日趋明显。为了解决儿童这一显著问题,教师和监护人应给予微笑,放大优点,忽略缺陷,平和对待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的青壮年人群外出务工或者移居他乡,越来越多的孩子留守农村,成为农村小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大都缺少父母的爱和关怀,缺乏很好的家庭教育,更容易受家庭贫困等因素的侵扰和影响,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心理方面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以农村小学中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究,分析了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小学班主任工作实际,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有:人格发展不良,心理健康水平低,行为问题突出,学业成绩不良,生活状况差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亲子关系缺失,社会支持欠缺,监护人水平低,学校周边环境差等。应对策略有: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参加各种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教师培训;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采取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迅速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增加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户口、住房、上学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当前社会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留守儿童由于隔代抚养,导致在物质、精神以及教育等层面都与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造成很多儿童产生了心理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几点辅导修正策略。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89):7-9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发展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普遍存在自卑、叛逆、性格软弱等心理问题,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学习知识、性格的形成等均具有不良影响。基于此,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机构,都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采取合适的对策解决其心理问题,并且帮助其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剖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探索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制定消除心理问题的教育手段和策略提供可靠依据,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A3):19-20
农村单亲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在社会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工作需要教育者进行不断的探索,让这些儿童在感到家庭不幸的同时,能在学校中得到补偿。但是在这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关注,对他们采取一定的心理辅导,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背景下产生的,他们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心理偏差和性格的缺失、人际交往障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偏离等,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注重家庭教育、强化学校教育,还要整合社会教育,使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0.
就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的话题文章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切实有效地发挥《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的教学优势,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将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解决,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吴承红  蔡澄  邰启扬 《教育探索》2005,(12):100-101
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于2004年6月15日至7月15日分别对甘肃、河北、江苏三省五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据调查报告反映.在中国广大农村已经出现了因父母外出务工而急需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关注的一大批青少年儿童。《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16日第6版发表了刘亚、孙晓军撰写的《留守儿童,“心事”向谁说》的章。该揭示了留守儿童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四类心理问题: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自卑心理、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已有研究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呈现出新趋势:对"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理解逐渐统一,研究方法渐趋规范,研究结论逐渐具有客观化、理性化,所提出的应对策略逐渐具有可操作性.今后应开展合作研究和连续追踪研究,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加强干预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每年有大量的农民工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经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只好把孩子留在家里托付给祖辈、亲戚代管。因此在社会上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据《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5日)报道:“全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3亿,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近1000万人。”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问题根在社会,彻底解决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关注。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问题的沼泽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加.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文章分析了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时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再是个人或某些区域的问题,而是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深入剖析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熊磊  石庆新 《教育探索》2008,(6):132-133
当前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很多留守儿童出现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人际交往障碍、性格与行为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父母教育缺位、监护人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足、社会教育不良等。应采取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教育留守儿童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等措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的照顾,往往引起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教育界需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早日完善相关政策,缩短城乡的教学差距。本文就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为后来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1.性格冷漠孤僻,缺乏自信心。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留守儿童无法感受亲情的温暖,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进而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数都比较自卑,不愿与别人交往,长此以往,便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做事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不完善、政府缺乏有效对策、留守儿童自身境遇的特殊性等,导致我国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情绪情感、人格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机制,即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安徽省全椒县实验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上的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在总焦虑倾向上,未与父母保持联系的留守儿童的检出率高于与父母联系的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中,总焦虑倾向检出率为6.86%。必须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采取措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