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因其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耐久性沥青路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矿料、沥青、配合比、水、温度和老化等方面阐述来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耐久性影响因素,并从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以及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耐久性能的措施,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应用提供来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际工程中沥青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阐述沥青碎石基层柔性基层的应用,以及在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207国道锡林浩特至桑根达来段为例,着重阐述寒冷地区沥青混凝土面层AC一16C密级配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锡桑公路全长156km,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设计强度为2.OMpa。面层为4cm厚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一16C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由天津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设计,并进行水稳和车辙试验,残留稳定度和动稳定度满足新规范要求。在实际施工中,特别强调是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重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指导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具体施工过程控制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不同于我国传统使用的半刚性基层,属于柔性基层的范畴,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和优良的抗疲劳特性,能够有效抑制和减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随着国内道路技术的不断发展,ATB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已广泛的应用,我公司承建的晋阳高速公路大修工程经过一年的行  相似文献   

5.
首先按照矿质集料级配中粗集料能够形成骨架结构的原则提出了嵌挤骨架-密实型结构,同时采用大马歇尔沥青混合料设计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其次通过车辙试验、浸水大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疲劳试验对大粒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耐久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径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最后根据大粒径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修筑了全柔性的试验路,检测结果验证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道207线锡-桑段一级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介绍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材料及配合比设计,以及拌和、摊铺、碾压和养生等施工工艺,并总结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由于二灰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收缩变形小、抗冲刷能力强、与沥青面层的结合性较好等特点,因此广泛的被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加强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配合比研究,提高其强度及路用性能,将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的应用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SBR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由良好的级配矿料、SBR改性乳化沥青、填料、水及添加剂等组成。选用的材料及配合比均由实验室试验确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实际生产所需的材料及材料配合比与实验室相符,实验室在做各项试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各项自然条件,如温度、水源等。  相似文献   

9.
结合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研究需要,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和国内外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的发展概况,为推广沥青柔性基层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颜建春 《大众科技》2014,(10):55-59
优良的级配设计是保证沥青混合料以及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条件。级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沥青混合料形成一个稳定结构。为了使沥青路面产生更少的病害从而延长期使用寿命,并且具有密实、抗滑、稳定的特性,选择良好的配合比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采用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里级配的范围十分广泛,对于设计者来说需要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与交通量来进行选择,如何在如此广泛的范围里设计出适合当地最优的级配曲线是对于整个项目来说最重要的一步。针对近些年来沥青路面的发展,要使得所建设的沥青路面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能和高性价比,对密级配的组成结构进行优化处理是设计任务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对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方案,可利用均匀试验或者是正交试验来考虑技术指标,利用沥青混合料所用材料来考虑其经费。对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可利用功效系数法,以此来得到性价比最好的配合比设计方案,对于其这种优化,不仅有效的减少了整体工程的费用,而且其质量也是得到保证的,对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方案优化探索来说,这是一种十分受关注的方案,本文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方案的优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二灰碎石基层即为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一般也叫二灰结石或三渣基层。本文针对二灰碎石基层的集料最大粒径、级配及混合料配合比计算、压实度质量控制4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质量的好坏与其结构层配合比密切相关,必须十分重视沥青面层各结构层的配合比设计工作。根据最大密实原则确定矿质混合料级配,严格控制VMA、VV、VFA等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并选择适宜的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是近百年来密级配沥青砼类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核心和精髓。  相似文献   

14.
沥青拌合楼中加热筒的引风功率对混合料中的细集料(0.6mm)含量影响显著,从而可能扰动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同时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工程质量。其中,加热筒的引风功率越大,混合料的料帘温度越高,细集料被吸出的比例也会增大,导致沥青混合料矿料合成级配中(0-0.6mm)出现间断级配;加热筒的引风功率越小,混合料的料帘温度越低,细集料被吸出的比例逐渐减少,导致沥青混合料矿料合成级配中(0-0.6mm)出现小驼峰。因此,应该存在最佳的加热筒引风功率,保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细集料级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炎热多雨地区AC-10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材料选择、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最佳油石比的确定、试验检验、生产配合比设计及验证,阐述了炎热多雨地区AC-10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有关技术,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现已被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的基层及底基层,但其最突出的缺点是,当配合比选择不合理等原因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易产生收缩形成收缩裂缝,进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反射裂缝,造成路面破坏。本文结合室内试验对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沥青碎石混合料基层在济莱高速路上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申辉 《今日科苑》2007,(12):44-44
在良好的设计、生产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沥青碎石混合料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且能明显减缓路面裂纹,提高路面结构强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文根据2006年济青辅线济莱高速公路的试验与施工情况,简要叙述沥青碎石混合料基层的试验、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配合比设计是指导施工的标准试验,而集料的级配的选用关系配合比的经济性、合理性。目前选用方法各有千秋,效果亦有区别,本文就此作一介绍,并重点提出"中值型选择法",此法对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配合比设计至关重要,可供配合比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施工管理经验,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技术,并从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质量的因素,提出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索朗 《西藏科技》2014,(1):62-64
由于车辆荷载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加,早期修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达到了使用年限,进入了维修、养护的阶段。铣刨后的旧沥青混合料不仅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污染。文章依托项目工程,首先通过试验对沥青路面旧料级配、沥青含量等指标进行研究,随后进行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配合比设计,并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质量控制点。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冷再生技术用作沥青下面层已趋于成熟,可以满足各项指标的要求,起到养护、维修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