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习惯把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称为"优等生",而与其相对的则是"中等生"和"后进生"。一般说来,教师大都认为"中等生"潜力无穷,"后进生"令人头疼,往往习惯于关注这两个群体,把他们作为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王军  周利平 《考试周刊》2012,(53):185-186
优生能为班级、学校争得荣誉,后进生会影响班级的教学质量考核,因此教师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两头学生身上,而"中等生"学习成绩平平,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平庸,这类学生容易被老师忽视。教师要关注中等生,因材施教,根据中等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可以把中等生大致分为三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只要给予中等生更多的阳光,他们就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吴慧丽 《吉林教育》2008,(11):91-92
一直以来,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工作常挂嘴边的话题与"尖子生""后进生"离不开,而我们常常会忽略了另一个群体——"中等生"的存在。本文就中等生形成的原因及其心理特性做了描述,并就如何更好的关注中等生,使其更好的发展阐述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尚晓荣 《成才之路》2010,(12):81-82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一个表现平平、默默无闻且非常重要的群体——中等生。因此,关注中等生,认真探究他们的心理及其发展规律,促其向“正极”的积极转化,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勇 《考试周刊》2011,(12):86-87
就每个班级而言,学优生和学困生都是少数,而中等生才是大多数,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向上看"和"向下看"的时候多,对中等生的关注较少。教育工作者应该且必须关注这一部分群体,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进而促使他们进步,这才是对社会、家长及学生未来负责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6.
论如何突破“中等生教育”的灰色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过程中被称为"中等生"的学生群体经常被教育者忽略,中等生的"灰色状态"该如何突破,本文试图从教育本身、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提出分析和改进的策略,以此促进中等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张维霞 《四川教育》2004,(11):44-45
中等生,一个占全班60%以上的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抓两头带中间”的“经验”使其多年来一直被忽视、被遗忘。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句话的公正性,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笔以为,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除了抓好两头,还要为中等生搭建好起飞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张亮 《教书育人》2014,(11):15-15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多数时间关注的是“两头”的学生,对“优等生”是如获珍宝,而对“后进生”可谓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对于“中等生”却往往寡于过问。这种只顾首尾而无暇中间的行为就使我们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现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不能放弃每个孩子。”中等生是班级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心中的唯一。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现状,做好中等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中等生不断进步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通常被认为是中等生的学生,指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处在中等水平;这个概念的界定虽然并不科学,但容易被人理解。这部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班级的主要成员,是绝大多数,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班里学习成绩较差或容易出问题的学生,一般都会得到教师的特殊关注,而学习成绩较好并且其他方面也较为优秀的学生,更会得到教师的重视。然而,这两部分学生都不是在校生的主流。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其中坚力量是中等生,学生成绩的整体提高或滑波主要取决于他们。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中等生。根据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教学…  相似文献   

10.
罗晓路 《教育文汇》2007,(10):28-29
一片森林,树木总是参差不齐的。一个班级,学生也同样是有差别的。如果说优等生和后进生是班级中的特殊群体,那么,中等生可谓是最普通的群体。他们的普通在于学习成绩和诸方面表现平平,但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这就是被研究者命名为所谓“中等生现象”。在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中等生现象的研究与教育,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我在班级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爱少数优等生,重视差生,而不管不问中等生的陋习,这甚至成为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惯性和惰性。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教育观念时,我开始反思,开始关注这群隐形的中等生,试着走近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被隐形,在阳光下重拾信心。一、要关注的,给机会老师也许没法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但我们应努力找到方法,保证没有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被科任教师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也是“两头”的学生,而很少有“中等生”。美国教育家称中等生为“灰色儿童”真的很贴切。中等生学习成绩中等,一般都很遵守纪律,所以教师不会特别关注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期不受人注意的中等生会变得自卑、懒散、没有进取心。他们是最渴求关爱的,甚至于有学生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不惜做出违反纪律、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所以,教师要针对中等生的不同心理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中等生”这一概念人们在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对于学校里的中等生,往往鲜少会有人去分析其内涵和真正的成因,更别说是进行相关的教育行为与策略的探究了。而这类学生往往占到班级人数的60%。关注这些行走在教育遗忘边缘的学生。已是当前每位基础教育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一类伤害不容易被意识到:当教师过多地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时,对中等生的冷落就是教师在无意识当中对中等生的一种伤害。本文以教育心理学和新《课标》为基础,分析教育教学中教师忽略中等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三个解决策略: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中等生的主体意识;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心;注重训练的有效性,改善中等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班级中,中等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教育群体。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智力理论的影响,普遍认为他们不会有出色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每位学生都具有其智力优势领域,教师应通过多元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发掘中等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政治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其中却隐藏着诸如对中等生关注不够的问题。对中等生关注不够,既与新课改所倡导的宗旨不一致,又容易使中等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中等生心细、认真、守纪,多给他们一点关爱,他们就能健康成长。关注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沟通与交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可以给他们搭设成功的平台,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可以改变过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使中等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等。  相似文献   

17.
班级中,中等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教育群体.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智力理论的影响,普遍认为他们不会有出色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每位学生都具有其智力优势领域,教师应通过多元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发掘中等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唐屹 《成才之路》2014,(28):I0013-I0013
高三毕业班里的中等生管理好了,在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高三毕业班中等生教育管理,促进学生人人成才,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对于毕业班中的中等生自身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位优秀教师向我述说他的教学创新.在他的班级里.学生被化分为三个群体: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老师对待这三个群体学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优等生放、中等生导、后进生扶。中等生和后进生能够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而优等生因为学有余力,老师则充分放手给他们,让他们去接触更高深的东西。对于布置的作业,老师也将其分为A、B、C三类,每类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等级相应选择完成。  相似文献   

20.
中等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能上能下,能强能弱,是班级的"潜力股".要想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就要重心下移,更多地关注中等生.通过"打破"对中等生的心理定式",打通"中等生的思维障碍,更多地关注中等生,从而大大提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学习潜力,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