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水银的镜子──读《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札记王生平传统似乎在冥冥中捉弄人,五四时代举国若狂反文言文,但是却趋之若鹜地去读反白话文的林琴南翻译的西方小说,包括鲁迅、郭沫若一代名流。另一方面,当今的“国学热”倒过来,公开承认或推崇古圣先贤,认为他们是未来...  相似文献   

2.
所谓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规范数量。自古至今汉语书面语有两种文体,就是文言文和白话文,这两种文体用到的字有同有异。文言文和白话文都要使用的,如"人""出""远";只用于记录文言文的,如"缧""赇";只用于白话文的,如"哆""嗦"。在古代,传世的经典,如典谟训诰等,都只能使用正统文言文;而流行民间的各种俗文学、各种实务文件,如契约、药方、账簿等多用白话文。正统文言文占据书面语的支配地位,各种白话文不登大雅  相似文献   

3.
在论述晚清至五四时期的书写语言变革,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的问题上,学者们多从语言的现代性、建立现代民族国家需要以及现代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但却忽视了近代传媒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至于五四时期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书写语言后,胡适还认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晚清至五四时期的书写语言变革,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的问题上,学者们多从语言的现代性、建立现代民族国家需要以及现代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但却忽视了近代传媒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至于五四时期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书写语言后,胡适还认  相似文献   

5.
闲话吴宓     
闲话吴宓■叶兆言最初知道吴宓先生,是把他当做新文学的反面人物。只知道这个人好抬扛喜欢吵架,保守得接近可笑,凡是胡适先生赞成的,他似乎都要反对。反对胡适也算不了什么大错,可吴宓还反对鲁迅,反对一大堆本世纪初大家认为是新的事物。他赞美文言文,反对白话文。...  相似文献   

6.
陈玉申 《现代传播》2006,5(5):85-87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白话文运动实际上是传播符号的更新与转换。文言文之所以被白话文所取代,最根本的原因是文言文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需要,现代传媒要用现代化的语言符号作为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白话文“适用于今”、“通行于俗”,能够更准确地表达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事物,使信息的内容更加明晰,更易于为大众接收和理解。随着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展,现代传媒的社会功能得到放大,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期文学传播活动中语言符号的变革,首先是通过抨击文言文的弊病、倡导白话文的优势而实现的。清末民初掀起的白话文运动,对文学传播活动中语言符号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虽然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却对之后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微记录三则     
正@微尘:胡适是推广白话文的先驱。有次课上,有位学生不服气,说:白话文打电报字多,花钱多。于是胡适让学生们用文言文拟一则关于辞职事的电文,挑出一份字数最少且表意完整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念毕,不无幽默地说:"白话文只需3个字——干不了。"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和商务的政治态度的转变。“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一个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对商务印书馆来讲,最具体的就是商务出版的书,首先是杂志,是用白话文呢,还是用文言文?当时,报纸副刊已用白话文,《新青年》杂志以及其他进步刊物也用白话文了。当时商务很保守,一切刊物杂志还是用文言文。我当时和沈雁冰同志都喜欢写白话文,但是怕所内老先生知道了不好,所以不敢用真  相似文献   

10.
王炎龙 《新闻界》2008,(1):29-32
中国近代报刊话语言述方式由文言文转向白话文,是近代中国纸质传媒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的表现,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其演变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传播理念的转变、印刷技术的革新和文化观念的突破,是推动中国近代报刊白话文化大众化趋势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1.
蒲慧娟 《新闻窗》2008,(1):119-120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宗。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称胡适是“首举义旗”的白话文运动“急先锋”。但是,白话文的胜利并非胡适等人振臂一呼的结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将文学交给大众的事实,从清朝末年就已经有了。”胡适也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以及《四十自述》等文中屡屡提及近代白话文运动,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白话文的提倡,不过是这种运动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白话俗语词包括方言词和口头语词。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用汉语写成的文献多至亿万,然而"五四"以前,作为书面语,文言文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只有在小说、戏曲等作品中才采用白话。文言文被认为是雅的,白话文被认为是俗的。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经学为根基和核心的,儒家思想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居于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精神生活和道德观念的基本准则,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儒家著作也被奉为钦定的经典。在尊儒崇经风气的影响下,作为经学附庸的传统训诂学仅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9期发表了程巍的文章《为林琴南一辩——"方姚卒不之踣"析》。文章篇幅很长,要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和论证当年在新文化运动中,那一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争中,林琴南的"方姚卒不之踣"的古文表达并没有错,倒是胡适、刘半农、陈独秀、钱玄同等人错了。文章由此推论并批评,"白话代文言的革命,本就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领导权问题,采取的方式自然是非学术的,以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将文化领导权从文言  相似文献   

14.
近代是我国语文学科向现代化转变的关键期,近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是研究现代语文学科的重要史料和参考依据."国定制"与"审定制"并存背景下形成的多种类型教科书尤其是白话文教科书,是近代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文章从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的整理状况和研究现状出发,考察近代中小学白话文教科书的发展状况,简要梳理近代"国定教科书"的编纂历史,提出现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研究要加快形成完整快捷的教科书数据库,加强与"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编纂的联系,重视教材语言的量化研究,提升教材国家意识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舆论的主体是公众,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媒介并不总是代表舆论。在近代中国,媒介仍然只是少数上层阶级的讨论平台,以党见、派见为本位,政治动员的舆论建构部分依赖于意见领袖与人际传播。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白话文运动在这一社会环境下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媒介语言的变化使得"在特定阶层内部的信息流动,借助白话文和报刊,向社会普罗大众扩散",对媒介功能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慧 《大观周刊》2013,(2):27-27
1917年文学家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了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社会,就必须革新语体。为此.他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百年沧桑之后,网络文学作为当代社会一种主流的媒体形式业已悄然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7.
潘煜 《出版经济》2000,(4):63-65
五四时期作为中国文化由古典型范向现代品格衍化的重要契机,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作为文字的载体——出版物,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质的飞跃,编辑思想、排版形式、文字内容、装帧等皆以新的面貌与内涵,同代表着封建传统的形式进行着交突,把白话文从日常生活推至前台,取代文言文成为中国的书面用语。让语言趋向实用化、大众化。进而传播民主、科学的思想,感染民众,号召民众,与统治中国逾越千年的封建制度,作了一次比较彻底的诀别。  相似文献   

18.
胡适被称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首举义旗之急锋”,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心所青年》杂志上发表,成为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真正的开端.提倡白话文,革除文言文,从而向封建文化赖以生存和传播的最基本的堡垒开战.胡适自此“暴得大名”①,并终身显赫.他对新文化运动的全面开展和进一步深人显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开拓性、革命性意义.如果从传播学特别是人类传播史的角度来认识白话文运动的价值,这显然可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传播革命,起码在中国文化的传播史上有着极其明显的划时代意义,有必要对这一奇特人物和现象从传播学角度作一深人的…  相似文献   

19.
如果谈恋爱的时候身高不是距离,那么做事业的时候专业就不受限制 界定唐军的身份似乎是件颇有难度的事儿。先说专业,唐军在大学里读的是英语。再说职业,唐军的第一份工作是郑州大学的英语教师。学以致用,顺理成章,毫无异议。但在接下来的经历、工种和生活状态当中,唐军却逐渐和他的专业拉开了距离!用他自己的话说,语言能力只是一种最基本的个人能力,是人人都应该掌握的能力。言外之意,似乎不能被当做一门专业来发展和挖掘。  相似文献   

20.
高一语言新教材编排了较多的文言文,占了篇目的40%。文言文教学需要落实常用的字、词、句,注重整体阅读指导,以"读"为主,重在背诵,切忌搞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字词句练习和微言大义的探讨,这是不容置疑的。但面对蕴含人文精神和先进文化,思想内容深邃,能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的古代文化精品,教者无动于衷,就文说文——课堂上不见闪光的思想,不见启迪人的智慧,不见感染人,凝聚人的情感,无疑也有失偏颇。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