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勇 《现代语文》2010,(1):140-143
段玉载《说文解字注》以“明通假”“求词源”为核心,疏通了古汉语的同源字系统。该系统从层次上可分为通假字系统、异体字系统、古今字系统、同族词系统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2.
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汉语词源学的"意义"与词汇学的"意义"二者实质不同,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但长期以来不少同源词研究经常不能严格区别二者,导致确定同源词"义同"、"义通,,标准的混乱.在辨析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之别的基础上,对词源意义的实质和内涵进行探讨,进而讨论词源意义的表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和心理的角度,按照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接近联想对同源词孳乳的不同作用,描述同源词孳乳的动态过程,从中观察词源意义的运动,总结出同源词孳乳过程中三种词源意义的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何为"同源词的词源意义"及其在同源词判定中的作用,并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价,在肯定立足于语言"因声求义"来研究同源词这一传统方法的同时,对其表现出来‘的局限性作出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以系统性和规范性原则,切入45年来人们对异形词研究的得失。把现代汉语所有的异形词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即异形词群系统,揭示其意义结构关系及其规律。认为异形词系统组内各词之间同素同构与非同素同构并存,异形词群的其他各个层级系统之间以及异形词群与非异形词群之间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素。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规范异形词的系统性原则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音节内部的语音屈折构词方式可以构成新词 ,这是古汉语的一种重要构词方式。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语音屈折所形成的汉语同族词进行分析 :1、语音屈折形成的古今汉语同族词 ;2、语音屈折在汉语同族词中的表现及构成的词义关系 ;3、汉语同族词中的语音屈折现象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词源字的角度探讨了英语词义的变化 ,以及此种变化所产生的一词多义和一词两反义现象 ,通过对汉英词义差异的分析 ,提出了对词义进行玩味的忠告。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维吾尔语构词法和词的结构研究、词汇系统及某类词的研究、词义研究、词源研究4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陈晓强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4):32-33,61
王力先生对《文始》全面研究词源的首创之功进行肯定性评价的同时,又认为《文始》在“初文”方面犯了“拘牵形体”的原则,在声音方面将一些声音并不相近的词勉强系为同源,在意义方面将一些意义相差很远的词勉强加以牵合。重新学习和审视王力先生的这些评价,对词源研究和认识《文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同一个训释词去解释若干个被训释词,我们称之为"同训"。据统计,《说文解字》中共出现448组同训词,其中同一部首下的同训现象更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提取"辵部"中"遭"、"逢"、"遘"三字,希望可以利用当代词源学理论和义素分析法来详细剖析这一组同训词,找出隐藏在同义外表下的不同义素特征,以明确区分词汇意义及词源意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2.
形容状貌特征的叠音词,突显词义特点,增强声音形式,有助于词源关系研究。《诗经》运用大量叠音词,是集中探讨叠音词的意义和词源关系的理想材料。以叠音词的意义特点和声音形式为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对同一感觉范畴的叠音同源词进行初度系联;在同一感觉范畴内,可以根据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意义相通关系,对初度系联的结果进行二度系联;不同感觉范畴内的意义,由于"通感"而发生意义联系,可据此进行三度系联。根据系联的结果,归纳叠音词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一,各感觉范畴之间,视、听范畴的词占绝大多数;二,叠音词主要表现在对量度、光度、长度和状态(气势)的形容;三,量度和状态(气势)的词多于光度和长度的词,反映诗人对数量和气势的特别感受和重视;四,听、触和味、嗅范畴的词,与视觉范畴的通感,首先都与数量意义相通,而不是与光度、长度相通。这说明,视、听、触和味、嗅的感知,对其量度的感受。从词源学的感知机制看,义通和通感的发生,当是语言发生之初心理感受的相同,而不是词语发生之后的比喻或映射。  相似文献   

13.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14.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词汇重叠式是词汇的一种构形形式,形式的增加导致意义的增加。词汇重叠式所附加的意义可以归纳为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前者包括意义的增加和减弱,后者包括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说文》中6个表示人体名称的形声字,从该字的源义素是声符字的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三个方面,通过声符系联,得出各个字本义与源义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科学汉语字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系统整理的文献材料和论证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词义系统并非处于一个自足封闭的静止状态,词义在特定语用环境的要求下可能发生某种变异,形成特定的语用词义。从语备词义到语用词义的形成需经历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才能实现,完整的语用词义运动模式是一个由静态到动态,再到静态,又回到动态,如此往复的过程。在言语中语用词义使用得当,能使话语生动形象,富于感情色彩,使言语表达显现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右文说"源流、价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字的意义的注释方法,它的因“声”求“义”使人们看到形声字的声旁除了标音之外,还可以为字义的解释和来源作出提示,为字的形、声、义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大多忽视了这一点,本文拟从该角度对“右文说”的价值作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将"字在《诗经》中共出现60次左右,具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摹状词等不同词性。这些纷繁复杂的意义及用法,其实都源自于"将"的本义"祭献祖宗":其他各项动作义是该本义的略微引申,形容词和连词义的"将"源于动词义"率领",介词义来自于动词义"执持"。此外,"将"的句法位置对其目前保留的副词、介词义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