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文章《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关关系和并非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非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文章《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此连载到此结束。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文章《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7.
谭震 《对外大传播》2006,(10):40-41
2004年,本刊就人权问题专访了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并邀请他作为2004年第4期的封面人物。卸任后的吴建民,出任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2005年,本刊连载了由吴建民主编的《交流学十四讲》。对此,很多对外传播领域中的资深人士对我们说,《对外大传播》为读者推介这样的好书,意义很大。很多从事对外交往工作的读者也向我们反映说,每期看到此书的连载,都有满足之感,里面讲的内容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很有帮助。前不久,吴建民与夫人施燕华共同写就的《在法国的外交生涯》,为读者揭去了很多蒙在中国外交上的神秘面纱。得知吴建民又将有新作面世,我们充满着期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盖尔费德曼(Gayle Feldman)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曾在欧美及亚洲长期生活。1984-1985年间,费德曼作为英国出版商协会代表赴华进行文化交流,曾在北京和上海地区的不同出版社工作过。之后,费德曼返回美国,定居纽约,在华美协进社承担公共关系及出版事务相关指导工作,并开始为美国《出版商周刊》撰写特稿。1999年,她成为伦敦《书商》周刊的驻纽约记者,每月撰写"纽约来信"。2003年,费德曼出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展示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一文的作者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很多思考言之有理,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分析,颇有新意。例如,在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国家形象调查中,由于美国的国家道德权威和国家信誉受到了空前损害,而导致现如今美国的形象欠佳,但日本的得票率却不低。反观中国,作者在思考之余,也发出了我们在国际上还没有一部像《辛德勒名单》那样的作品的感叹。  相似文献   

10.
(美)唐文方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美国大学生看中国》是美国匹兹堡大学1998年以来在中国暑期考察教学项目的学生文集。该书所收集的短文,都是美国大学生们对中国原汁原味的印象和感悟。很多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事,  相似文献   

11.
打开窗,一眼就能看到繁忙的世界商都——纽约曼哈顿岛。这是地处美国新泽西州的《北京周报》北美分社的驻地所展现的景象。2005 年6月6日,《北京周报》北美分社在美国成立,办公室坐落在泽西市的哈德逊河畔,与纽约曼哈顿岛仅一河之隔……  相似文献   

12.
王公山 《文化学刊》2014,(2):161-170
从文学文献的角度来看,《礼记》有其独到的价值,首先,该书保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与故事素材,为后世文学再创造提供了历史真实的依据;其次,该书保存了很多上古文学思想、文体范式,为后世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了厚实的理论依据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该书所援引的《诗》《书》、古歌谣等资料,为后世文学文献的整理提供了史料真实的依据。质言之,《礼记》有着独到的文学文献价值,值得后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0月,由人民中国杂志社和新星出版社联合策划的漫画故事《血与心——日籍解放军战士砂原惠的传奇人生》出版。这部策划准备了近一年的外宣动漫原创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多方关注。11月8日,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新星出版社联合举办了出版纪念座谈会,书中主人公砂原惠在座谈会上回忆了自己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精彩故事;主创团队与合作方介绍了该书策划、采访、创作、出版的艰苦过程;与砂原惠先生人生各个阶段有过交集的将门之后、我驻外前大使、经贸界官员在会上和砂原惠先生回忆了激情岁月,畅谈了该书出版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凤凰卫视、中国网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和《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共同社等日本多家主要媒体采访、报道了场面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最近面世的《大美百科全书》中文版(即《美国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大型百科全书之一。该书条目除10%比较专业化外,其余都是在专业顾问的指导下,由作者将专业知识用通俗化的文字加以叙述,从而使读者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而能广布于各阶层。据世界各地图书馆人员反映,这是一部使用率最高的百科全书。为完成此项巨大的出版工程,外文出版社组织了中国外文局、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本社的  相似文献   

15.
《境外涉华经济报道实例点评》一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编辑,是"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八本专著。该书从对外宣传的需要出发,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报道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从近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十余家境外主流媒体中,选取了二十多篇典型报道作为案例,分特写和评论两大部分,约请新华社、中国日报社、外文局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十多位资深专家和学者,从报道选题、可读性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和《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沈兴大为该书撰写了导读文章。对外传播的资深专家沈苏儒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本书对正在从事对外传播实际工作的读者,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性参考书,对于正在学习和研究对外传播的青年读者,是一本十分有助于提高水平的教科书。"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摘编该书的精华文章,供从事对外经济报道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林 《生态文化》2007,(2):49-49
朝鲜族作家朴尚春的散文集《天池魂》,近日由吉林摄影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选编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与随笔。翻开浸满墨香的《天池魂》,那些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和曲折宕迭的故事,把读者带入一个纷繁绚烂的生活空间,随着作者细腻而温婉的叙述,让人读来感到一种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和哲学刺激。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文化交流》创刊30周年。我在《文化交流》担任英文翻译已有20年。这20年里,《文化交流》从季刊变成双月刊,又变成月刊,每期的页数从40多页扩展到现在的80页。我有幸经历这些变化,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我从事翻译工作至今,遇到很多作者、编者、读者,读到无数好文章,翻译工作中有经验,有教训,有辛苦,也颇有趣事,更有成长。所有这些,回想起来,感慨良多。那时我在张贻瑾老师指导下工作。她仔细阅读和批改每篇译稿,为英文行文流畅准确提出很多宝贵意见,手把手  相似文献   

18.
李林 《生态文化》2007,(3):27-27
吉林省林业作家刘有志的文学作品集《静静的白桦林》,近日由时代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选编了作者近几年发表过的部分小说《静静的白桦林》、《海角天涯》、《遗恨绵绵》等;散文《红叶又报一年秋》、《柳通深深》等。翻开浸满墨香的《静静的白桦林》,那些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描述着作者如歌如梦的往事,把读者带入一个尘封已久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8,(4):6-6
《人民日报》(海外版)王谨《对外传播》2008年再次改进以来,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报道主题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国内的读者感兴趣,很多内容海外的读者也很关注。比如《百名非洲青年的北京剪影》,通过简练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将这次交流活动展现给读者;《走进重庆市首场"三定"新闻发布会现场》报道有深度,也比较有海外特色,在版式编排上也很有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15日,《对外大传播》受马振岗大使的邀请,参加位于台基厂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举行的一年一度新年招待会。此次新年招待会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感谢中外媒体对该所的关注和支持的答谢晚会。在招待会上,《对外大传播》向马振岗大使、华黎明大使介绍了刊物,并邀请两位大使成为《对外大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