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术“活化石”——莱州“蓝关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国家文化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一个默默无名的剧种闯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山东莱州市有艺术"活化石"之称的"蓝关戏".人们不仅要问:"蓝关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剧种呢?  相似文献   

2.
王毅 《大观周刊》2006,(22):M0002-M0002,1
6月10日一大早,云南省民委的陈女士就带着儿子来到了云南省博物馆,今天是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这里举办,她想让儿子从小就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迷人风采,博物馆内人群熙攘,闻名世界的云南红土地地头的一道彩虹把忙碌的昆明人带进了云南的山野,为期半个多月的展览中,700多件(套)展品将从一个侧面把绚丽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展示在我们眼前,装进我们每个人心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鲁杰 《档案天地》2014,(1):60-63
正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皮影戏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是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它发源于河北冀东地区的滦州,由当地艺人黄素志发明,盛行于乐亭,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皮影"。清朝至民国年间的皮影戏与现在  相似文献   

4.
讲经是一种在靖江的农村盛为流行的说唱艺术,如同吴方言区的“宣卷”,属同一类型的说唱文艺形式,不同之处是:宣卷是照本宣科,而靖江的讲经是自成体系,用靖江土话讲唱靖江的生活,语言和故事都靖江化了。1987年至今,许多国内外的学者来靖江对靖江的讲经进行观摩考察。笔者值《靖江宝卷》出版发行之际,将讲经这一艺术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广大读者,以求共享。靖江与讲经的源流靖江位居长江的下游,据《广陵志》记载,最初它是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年)长江中涌出的一座沙洲,由于长江主流南移,明朝天启年间,江北淤流与泰兴如皋相接,呈靖江之地,“以其…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北京市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在郊区的一些乡村,陆续发现了一百多年前北京诞生的一个地方剧种——北京蹦蹦戏。早已在京城舞台上绝响多年的北京蹦蹦戏,在这些乡村却有序的传承着,原汁原味地演出着,成为一个古老剧种的活化石。各郊区县都非常重视这一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使北京蹦蹦戏又重现当年的风采。门头沟区雁翅镇淤白村蹦蹦戏班"义和班",已经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淤白村的蹦蹦戏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20日,湖笔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湖州市的邱吕明为该义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相似文献   

7.
《中国博物馆》2009,(3):121-121
6月13日是“文化遗产日”,为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2009年6月10日至6月24日,中国美术馆特别策划“古风遗韵——中国美术馆藏面具木偶艺术精品展”,精心遴选约60件馆藏面具、木偶艺术珍品,作为对这个特别日子的献礼。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8,(4):4-4
据新华网:南京市政府日前正式公布了首批8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南京云锦”“秦淮灯彩”等国家级、省级“非遗”.独具特色的“老地名”也跻身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御道街、朝天宫、贡院街、杏花村、凤凰台、朱雀桥、乌衣巷等。  相似文献   

9.
《四川档案》2006,(5):F0003-F0003
2006年6月6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四川成都周”活动在成都金沙遗址举行,并公布了国家新授予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名单,剑南春酒坊遗址、金沙遗址双双入选。作为唯一获此殊荣的白酒类,剑南春酒坊遗址再次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中国近代工业的活化石剑南春酒坊遗址出土的水井、酒窖、炉灶、晾堂、水沟、盛酒坑、粮仓等生产设施,全面展现了从原料浸泡、蒸煮、制曲、拌曲发酵、蒸馏酿酒到废弃水排放等酿酒工艺全过程,此外还有房屋建筑基址和大量瓷质酒具。可渭一幅形…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研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影响力现状,提取泉州提线木偶戏中"中国一绝"和"泉州元素"文化传播符号,本研究以创新的扩散理论和传播过程五要素为理论基础,借鉴和对比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影响力"成果和艺术创新成果,最终得出提升提线木偶戏传播影响力的有效措施,更有力地保护和持续传承提线木偶戏,使之成为泉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烫金名片。  相似文献   

11.
<正>纸是人类文明的使者,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云南虽僻处祖国西南边陲,交通极为不便,非常闭塞,但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生产鹤庆棉纸。当时叫俄坤纸、漾共纸(俄坤、漾共系鹤庆最早的称谓),  相似文献   

12.
杜莉莉 《文化遗产》2015,(3):13-18,157,158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表述,自问世起即在法国掀起了一番热议;尤其围绕"遗产"一词,其语义研究为理解法国对文化遗产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法文单词patrimoine(遗产)的内涵外延,与该国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脉搏相呼应,在实际应用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变过程,从而与另一个表示"遗产"的单词héritage区分开来。对patrimoine词义的辨析,不仅突显了法语框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表述(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同时还折射出法国学界对本国文化遗产认识的不断丰盈,即从私人层面上继承的家庭遗产,到官方记忆中代表"国家意象"的历史遗存,乃至成为广义生态文化语境下捍卫法兰西民族文化身份的情感利器这一从物质到非物质的精神建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冯晶  陈丽娟 《东南传播》2011,(6):124-12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流动的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而传播总是与传播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受保护的,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流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为传播环境的变迁.本文通过分析流传于甘肃省武威地区"贤孝"的传播环境的变迁,探讨传播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  相似文献   

14.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的火爆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东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对东北民间文化的繁荣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二人转的走红无法掩盖中国民间艺术整体低迷的现实。各地民间艺术的发展,可以参考二人转的发展之路,探索自己独特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2010,(2):37-46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多样化的民族民间艺术类别,但其审美特性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艺术人类学为这一研究创造了条件。作为中国的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夹缬体现出丰富的艺术人类学品格。文化传统及其表征是在艺术人类学视域中民族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内涵。民间文化传统分别呈现为信仰认知、生活行为以及情感性文化事象三个部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是理解民族民间艺术的人类学意义的关键,也是艺术人类学研究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意义的主要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齐易 《文化遗产》2016,(5):16-22
提倡非遗的原样保护,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弱势文化抵挡外来文化冲击的一面强有力的盾牌。在历史上中国文化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走向,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心。只有做好了非遗的原样保护工作,我们才有资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绝不在于它本身能够挣来多少钱,而在于它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非遗传承人是传统文化的优秀承载者,不需要有人用外来文化对他们"提升、改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承载者非遗传承人,全社会都需要有一个尊重和保护的态度,礼敬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命脉,礼敬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递者。睿智的人类绝对不会任由文化的一元化格局的出现,因为文化的多元景观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文化的一元格局将是人类末日到来的预兆。  相似文献   

17.
在莱州市的闹市区,有一处花草葱茏、绿树成荫的街心公园,公园虽然不大,却也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更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四知苑"。这里虽不是什么绝妙胜景,却常引得游人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8.
纱阁戏人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平遥地区的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其功能经历了消解与重构,呈现出由“俗”艺术向“遗产化”再到“雅化”的功能转向。民间艺术的“雅化”是在其审美性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新,为其存续发展带来一线生机。但需要注意的是,“雅化”背后也面临着民间艺术失其本真性、难以被艺术世界认同以及有悖于非遗传承保护宗旨的“雅俗困境”。因此,非遗保护需要建立超越“雅俗”的突围之路,一方面是构建本土民间艺术美学话语体系,另一方面是为民间艺术营造适合其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壁龛,使其自身保持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以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苏海门位于我国长江口北侧,东临黄海,南倚长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海门自五代时建县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勤劳坚韧的海门人用智慧的汗水开天辟  相似文献   

20.
张赛 《新闻世界》2012,(7):261-262
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在"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体会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解读安徽非遗的分布与门类,剖析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途径。本文认为,具有商品属性的非遗门类,可走生产性保护与发展之路。没有商品属性,不被社会需求的非遗则要走抢救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