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用银,正如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所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最初的一百年,专用以"两"为计算单位的银锭;第二阶段是嘉庆以后的八九十年间,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成为一种被认可的选用货币;第三阶段,即清光绪及其后,中国机制银元,并赋于法偿资格。无论在什么阶段,银锭的使用事实上始终没  相似文献   

2.
季寿山 《收藏》2006,(3):95-95
从苏北宝应县城沿大运河南下约20公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范水镇。范水镇肇源于汉末,始建于唐,后又重建于明初。明清运河繁忙的漕运必经范水,其交通十分便利,商贾云集,经济发达,集镇规模不断增大,深厚的历史底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3.
张建功 《收藏》2007,(3):138-138
银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流通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中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收藏观念几乎都是重钱轻银,银锭的地位没有得到收藏者应有的重视。在当今各种收藏热兴起之际,银锭的历史价值已被有识之士所认识,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了《收藏界》2008年第8期《金银锭走俏拍卖场》后,想起本人藏品中有一枚祖上传下来的"赣关银锭",铭文是"赣关衡聚"。该银锭长4.6厘米,宽3.5厘米,厚2厘米,净重202克,呈枕头状(见图)。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7,(1)
正陕西银锭的形状偏于椭圆,由于表面有一个四方形的戳记,像一个凹槽,业内俗称"陕西圆槽银",简称"陕槽"。由于是纯手工铸造,每枚银锭的重量几乎个个不同,自3两到6两不等(按清末度支部库平1两=37.3克)。银锭属于贵金属称量货币,是通过称重来进行交易的;不同省份之间的银锭成色上多有不一,在实际交易中有一个比较复杂的换算过  相似文献   

6.
史书记载,西夏立国后其境内曾经流通使用过铜币、铁币、银币与交钞。铜币、铁币,有记载亦有实物,银币与交钞虽有文字记载,因无实物发现,相关的研究没有任何进展,相关的认识也一直停止不前。200s年秋,笔者有幸目睹了银川市文化市场席先生收藏的两块西夏银锭,经席先生同意,现将这两块银锭公之于众,供西夏史学者、钱币收藏者和爱好者欣赏研究。  相似文献   

7.
袁克林 《收藏界》2011,(4):73-74
清代末期的云南牌坊银锭,在全国各省不同的银锭形制中,以其独特的形制,在银锭家族中堪称独树一帜。它的形状既像一条船,西南民族素有"船银"之俗称,同时更兼具有"貌如其名"的传统牌坊造型,被人们冠以"牌坊银锭"的美名。  相似文献   

8.
近来,随着古钱币拍卖价格的飚升,古代银锭的收藏已引起愈来愈多的重视。此银锭重1950克,长13厘米,高8.5厘米,褐色包浆老旧,底部银色灿然,印有阳文“平度州”、“匠李炳昌”、“乾隆年月”字样。  相似文献   

9.
袁克林 《收藏界》2011,(9):80-80
清末的贵州银锭有官铸、民间私铸两种。官铸银锭由官府设立的官银炉和官银匠铸造,这类官设银炉(或官设银匠铺户)多设在藩库、盐库、厘金局或官银钱局内。据《清代文献通考》中记载:"用银之处,官司所发,例如纹银;商民引使,自十成至九成、八成、七成不等。  相似文献   

10.
戴学文 《收藏》2009,(8):107-107
捐输是清代较为特殊的税种,虽名为捐,实则是按田赋纳粮数量多少强制征收。捐输有常例和暂例两种,常例可随时报捐,暂例为临时开销。四川最早的捐输银锭实物是同治元年·富顺捐输(见图)。  相似文献   

11.
王心  王众 《收藏》2010,(9):142-143
银锭具有货币职能大致起源于东汉,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终止于民国。历史上的银锭根据使用地域不同,存在着大小、重量不等现象,外观形制上也是变化多样。可以分为船形、圆形、方形、砝码形、牌坊形、束腰形、长条形等。如唐代五十两船锭形如一个小板凳,  相似文献   

12.
黄斌 《中国收藏》2020,(5):90-93
去年的某一天,在劳累中度过—上午,吃过午饭正准备去休息,随手拿出手机看看微信。看到朋友发来了几条微信,点开一看,喔!一个打着“苏稽场”戳的川锭跃出手机屏幕,呈现在眼前。一身倦意立马顿失,睡意马上全无。朋友在微信中说刚刚收获了—个乡场级别的银锭,看是我居住地附近的地方,也属于我的家乡物品,特地发图片给我欣赏一下。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宫钱     
沈飞 《收藏》2018,(7):84-89
宫钱,顾名思义为皇家宫廷所用的钱币。清代宫钱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品种、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其他朝代。从用途上看包括内廷制钱、装饰、赏赐、上梁、坠帐、挂灯等,其制作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铜质精良,技艺精湛,书体讲究,图案精美。因此,清代宫钱以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及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钱币收藏爱好者追捧的热门品种。  相似文献   

14.
清代铠甲     
纪节 《精武》2007,(1):54-54
崇尚武功是清朝初期的传统,当时确立了大阅、行围制度,作为倡导骑射之风的措施,皇太极始定大阅制度,顺治时确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大检阅典礼,由皇帝全面检阅王朝的军事装备和军队的武功技艺,八旗军队各按旗分,披铠戴甲,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各种技艺。自康熙二十一年  相似文献   

15.
赵晓明 《收藏》2014,(4):101-103
用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的银锭,在中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赏赐、赋税、买卖等都缺不了它。银锭作为一种财富,是中国特有的货币形式之一,它始现于唐代,广泛流通于明清,于民国年间退出流通领域。存中国货币发展史中曾经起过非常重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刘英杰 《收藏界》2012,(4):80-82
人们对银锭并不陌生,古代影视史学作品中总有白花花银子的存在,但银锭收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属于冷门,近几年才有勃兴的局面。银锭是古代基础货币之一,我国历史上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为“银饼”,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造甚多。今天我们所见的银锭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但由于近代对贵金属流通市场的控制,民国初午“废两改元”的实施,银锭停止流通,大量被销熔,  相似文献   

18.
陈国珠 《收藏》2016,(5):131-135,130
正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型和精美的纹饰,向人们揭示了古代先进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其种类繁多,造型奇特,纹饰瑰丽,款识清晰,铭文丰富,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下面介绍的是福建泉州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祭孔青铜礼器,供读者鉴赏。1.饪食器鼎是古代最主要的青铜礼器,也是古代等级制度和权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书画作伪,较之明代,有增无减,到晚清再次掀起高潮,其作伪手段、地区等又有所翻新和拓宽,造成真伪掺杂的混乱局面。对此,《书画说铃》一书有所阐述(不录)。此文只对其辨伪方法要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吴翰儒 《收藏》2009,(8):99-103
自从清末以来,泉学家因袭鲍康《大钱图录》旧说,将一般钱局铸造之“天下太平”钱认定为“宫钱”。实际上,宫钱当为宫中内务府所辖之造办处承办制作,在冷工艺技术面有特殊要求,而非鲍氏所著录的一般“天下太平”铸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