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班级群体心理优化问题提出了六种有效的途径,通过优化群体心理,影响、熏陶学生个体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
对班级群体心理优化问题提出了六种有效的途径,通过优化群体心理,影响、熏陶学生个体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3.
周晓红 《中国教师》2010,(18):45-46
<正>班级群体,是在学校环境中围绕一定目标互动的,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学生集合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源。班级群体心理,是一个班级中所存在的心理环境,因班级群体比学生个体规模要大,所以其对班级建设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远远大于个体。如果教师只关注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关怀,而忽视了个体所置身的学生群体,那么,这种关怀很可能是低效甚至是完全无效的。当前,高年级群体心理问题及其辅导对策已经成为小学班主任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刘镇传 《师道》2000,(1):45-46
班级学生群体心理气氛是指班级内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形成起来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及相互适应的心理环境。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学生小群体之间的关系,而学生之间的关系又受师生关系的指导和调节。班级气氛是和谐或敌意,  相似文献   

5.
教育社会心理学认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条件是形成班级教育气氛。”教育气氛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群体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气氛”,而心理气氛就是人际关系的氛围,它对班级教育活动和学生个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  相似文献   

6.
边缘群体是指班级内(或班级内外)少数学生以感情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为主要功能的小群体。任何正式群体中都或多或少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边缘群体,所以班主任对班级中的边缘群体应视之为正常的客观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班级的边缘群体不是学生的任意拼凑,而是学生经过相当密切的接触,彼此充分选择以后而形成的。边缘群体一旦形成,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班集体的建设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有  相似文献   

7.
高校班级团体辅导以班级为团体情境,优化班级互动方式,促使班级个体在情感和思维上持续调整、修正,从而克服班级二元性心理结构,即个体与集体的心理割裂,塑成一体性心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班级集体目标的共同实现。因此,需要构建优化辅导员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打破僵化的班集体心理结构;整合不同场域背景下的惯习,降低班集体心理冲突;塑成班级团体辅导规则,避免集体心理条件下的反向演进。  相似文献   

8.
班级群体结构最佳整合初探●天津宝坻一中马志国学校的教育对象既是具有不同个性心理的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又是由各个学生个体结合而成的具有社会心理的学生群体。学生群体心理以感染、暗示、模仿、参照等影响机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言而...  相似文献   

9.
教育社会心理学认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条件是形成班级教育气氛.“教育气氛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群体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气氛“,而心理气氛就是人际关系的氛围,它对班级教育活动和学生个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优化自发群体强化班级建设湖南吴德春自发群体是班级成员在观点、感情、兴趣、爱好等方面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自发结合起来的群体。其作用是班级正式群体所无法替代的。班级中缺乏自发群体时,同学间的沟通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班级的凝聚力也会因此而减弱;反之,若自发群体...  相似文献   

11.
班级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建立在班级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是为了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各种小集团。与班级正式群体相比,其具有凝聚性、稳定性、和谐性、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它的存在对学生心理成长、道德发展、知识获得及构成、个体社会化等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教师对于班级非正式群体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要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2.
陈静 《考试周刊》2010,(40):226-226
相对于班级、小组等学校教育中的正式群体,在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开展班级工作、进行班级管理的场所。人在一定的空间内的长时间聚集容易结成群体,群体的力量对外彰显实力,对内影响个体心理塑成。群体有积极的作用,必然也会有消极的作用,班集体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体同样如此,如何形成好班集体的合力,发挥班集体好的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的今天,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新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高等学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其凝聚力正在不断弱化。群体多样性理论聚焦社会群体内部成员的差异,关注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群体多样性的价值,提升群体效能,增强群体凝聚力。从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分析了高校班集体凝聚力现状。群体多样性理论适用于班级凝聚力建设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将相同类型的学生个体组合成多个群体,激发每一个学生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推动班级凝聚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班级、小组等学校教育中的正式群体,在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凋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班级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班级集体之所以优秀,主要是因为其所在群体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体心理。可同一个班的学生,尽管大体上年龄相近、心智相仿,但这只是简单的班级划分,并不意味着孩子们都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必须经过班主任的高效组织、耐心引导和持续培养。  相似文献   

17.
考察青年语教师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其个体发展深受群体归属的制约;群体归属不好,越是事实上取得成功,越是容易在心理上陷入挫折,从而限制其进一步的发展;反之,则会凭借与他人的和谐关系而事事顺利,不断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群体归属问题着眼,来探讨青年语教师怎样更好地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禚敏 《考试周刊》2014,(68):190-191
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理念和技术,不仅有利于建设和谐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个体与班级团体共同成长,还将对促进和加强班级德育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初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在初二年级班级管理中,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营造民主团结和谐的班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实行的都是班级授课制,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级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良好的课堂群体心理气氛是必要条件。因此,对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的探究显得尤有必要。本文的探究目的在于研究高中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对课堂教学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指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继而形成高效课堂教学风格。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它不是若干个体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20.
论团体、团体动力与心理辅导活动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是心理辅导活动课赖以存在的团体背景,是学生社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土壤.学生个体在班级团体的互动中会形成新的特质,而班级团体则会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变化和影响的来源可以称之为"团体动力".本文介绍了团体的特征、团体的功能、团体的动力,探讨了团体动力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