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历走上的光绪皇帝,大家都知道他在西太后垂市听权期间是个无所作为的庸导。不过,他的头脑并不糊涂,不说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就讲一件摆弄琴富的小事,也.可以说他是位聪明的皇帝了。当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波西太后软禁在演台。为了排遣寂寞的冷官生活,他每天读书之余。唯一的消遣娱乐效是听一听外国进贵的八音琴盒。有一次,他象童年淘气时一样,把八音琴盒拆散了。手头没有工具,再也装不到一起了。身边的小太监村地说,多钟表反过官僚钟的时候,让他去装吧。清宫里各种工匠都有,却唯独没有钟表反u专门给它里修钟表的…  相似文献   

2.
树的启示     
正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出生的卡尔·本茨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贫困的生活让他不得不早早步入社会,为家人的生计奔波。靠着修理钟表的技能,本茨到一家小机械厂里当学徒。很快,他便在机械厂里有了立足之地,并成为一名产品设计人员。  相似文献   

3.
说起钟表,从最名贵的瑞士品牌钟表,到价格最低廉的石英表、电子表,他们的终端功能都是为了走时准确。最近,物理学家制造了一个一米高的冷铯原子“喷泉”——它可以用来制造最精确的钟。专家介绍说,新的“钟”将比其它已知的任何精确计时器精确10以上。  相似文献   

4.
生物钟这个名字乍听起来,人們也許对它有些陌生,但顾名思义,其含义似乎又是一目了然。自从人們发明钟表以来,用精益求精的钟表来指示时間日益广泛,挂钟、鬧钟、怀表、手表等成了家庭、个人生活的常备之物。大家知道,要认識一个事物和描記一个事件,是离不了时間概念的。可是你知道,在生物体里也存在着这种測定时間的  相似文献   

5.
锁匠的生意     
我在家是老大,南于家境贫寒,只读个初中就跑出来。当时什么也不会做,只好跟着父亲学开琐。然而,父亲水平也不怎么样,并且很快地父亲也逝世了。我只好拜师学艺,花了几百元钱,在一个老师傅那里学了制锁和修锁的基本知识。这个老师傅也是父亲的师傅,如果不是因为如此,他也难得收我这个徒弟。  相似文献   

6.
H7N9禽流感一出现,板蓝根又被热炒了一把。前段时间,江苏省卫生厅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中医方提到,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等中成药可用于预防。而对于板蓝根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预防药物,也太快了。"钟院士的这番话遭到了一些人的反驳,称钟院士在没有实验证实板蓝根对禽流感无效的前提下就断言其无用,这太过草率。但笔者认为钟院士的表达是比较清楚和理性的。他只是说目前的试验结果证实,板蓝根在预防  相似文献   

7.
王景义 《知识窗》2006,(10):60-61
你是否听到身体里有“钟表”发出的滴答声?印度的医生早在几千年前提出的关于人体生物钟的没想,现在已被科学证实。没错,我们的身体里约有200个“钟”,每个器官都有一个对应的“钟”,每个细胞也有自己的“钟”,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生物钟已经帮我们安排妥当。只要掌握细胞的日程表,并按照这个日程表生活、工作,就能最好地利用每天的24小时,发挥身体的最大效率。  相似文献   

8.
趣味科普     
中国汉末魏晋时期就出现过原始的“计程车”——当时叫记里鼓车。记里鼓车分上下两层,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记里鼓车上有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10里,小木人击鼓1次,当击鼓10次,就击钟1次。宋朝有个叫卢道隆的人,也制造过记里鼓车。他制造的记里鼓车有两个  相似文献   

9.
夏梅 《今日科苑》2004,(8):20-21
爱好收藏的同行称王德亮是古钟表收藏大师,王德亮总是一笑不置可否:我只是爱好,也许今生就是和钟表有缘,参加工作就在工厂里学修表;工厂倒闭了,我还是修表。现在王德亮修的表可不是工厂的表了。一块表上的指针停滞了近一百年,经过王德亮那双灵巧的手修理后,就赶上了时代,可以与时俱进了。  相似文献   

10.
好奇心     
《科学与文化》2010,(11):36-36
<正>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咝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景德名瓷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正一板一眼地给他新收的徒弟们授课。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滑过我的腰际,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度。老师傅凝神,对他的徒弟们道:这必将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相似文献   

11.
正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反映着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人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生物钟的相对稳定性,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健康,而生物钟表一旦被打破,较长处于紊乱状态,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或疾病,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宣学金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以"生物钟是座什么钟"为题,对人体生物钟的特点做了介绍。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在沙滩上感受到海风吹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海风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能源?最近,挪威科学家利用新的技术开发出一台建在海上的风力发电机,而且是世界上首台可以漂浮在大海上的风力发电机。  相似文献   

13.
研究荷兰杰出物理学家惠更斯著作的科学家,终于成功地揭开原先一直难以理解的17世纪复摆钟之谜。众所周知,惠更斯在1657年发明了摆钟,试图解决测定海洋经度的问题,提出了钟摆理论并创立了复摆摆动定律。在研究过程中,惠更斯设计了两对钟,如果其中一对钟停摆或需要修理和清洗,第  相似文献   

14.
我是日语翻译,从事情报资料的翻译工作已有七年了。在工作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情报要为科研、生产服务,翻译人员必须学习专业技术。初到情报室时,我翻译了不少日文钟表技术资料,也编写过一些国外钟表发展动向方面的综述文章。技术人员反映,文字虽然通顺流畅,但有不少外行话。于  相似文献   

15.
收藏迷的昭示汤志鸿钳工师傅收藏锁头原联邦德国的慕尼黑,有一位名叫根里赫·潘柯费尔的钳工老师傅,十分酷爱收藏锁头和钥匙。他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收藏了世界各地不同年代所产的锁头和钥匙数以千计。80年代初,他将这些宝物献给当地一家博物馆展出,供人们观赏。...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在沙滩上感受到海风吹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海风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能源?最近,挪威科学家利用新的技术开发出一台建在海上的风力发电机,而且是世界上首台可以漂浮在大海上的风力发电机.  相似文献   

17.
智慧值万金     
1946年,一对犹太父子来到美国的休斯敦,开始做铜器生意。父亲告诉儿子:“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1加1等于2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2。”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立经营着铜器店。他做过铜鼓、瑞士钟表上的弹簧片,也做过奥运会的奖牌。这时候,他已经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1974年,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了一大堆废料,美国政府为清理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由于在纽约州处理垃圾有严格规定,弄不好还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因此,时间过了好几个月,依然无人应标。这位董事长此时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中止休假,飞往纽约。他看过自由…  相似文献   

18.
乡情表     
出国在外,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时间换算与单位换算,尤其是中国人来到美国和加拿大,在中国是白天,在美国、加拿大是黑夜,而美、加还分了四个时区;在中国开车用公里,而美国是英里;汽车加油中国是升,而美国是加仑;买东西中国是斤,美国是磅;看温度中国是摄氏,美国是华氏等等.以下专为海外华人设计的钟表已申请了专利,将会成为海外华人充满怀乡之情的一种随身佳品.设计方案是: 在钟表盘上设置两圈1~12的时间刻度,里层刻度为固定的,外层刻度为可转动的,如知道洛杉矶的中午1点是北京的夜里4点,将外层圈的4转到与里层圈的1相对,便知道了北京与洛杉矶的所有相对应时间.在钟表盘的面上设置一幅世界时区显示图,从钟表的面上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时差.在钟表内安装一个小的计算器机芯,在钟表盘面上开出一个小显示屏,小显示屏内依次显示数量、单位、等号、数量、单位五个分区,显示屏的下面是五个分区相对应的调节按钮,按动按钮,分区出现的是长度、重量、温度、能量、面积、容量、时间、汇率、时差等单位选择,选择好某个单位后,再按动按钮,分区内便出现该单位的细节选择,例如长度中的公里、英里等选择;再输入数字,选择要换算的单位,便自动出现了所要换算的结果.这样,在国外就可随意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海上商船队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航水域内的船舶密度逐年上升,海上船舶发生事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见。由于船舶发展趋向大型化,海事造成的损失往往是触目惊心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海上事故造成的损失达1550亿美元以上。正是由于损失巨大,海事预防一直是航运界和船舶管理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是着重从人的因素来分析其成因,以期对海事预防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成功如种莲     
正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寺庙的老师傅有三个弟子,都很聪明。师傅年纪大了,想选出一个接班人。一天,他给三个弟子每人一颗古莲子,吩咐他们好生栽培,并对他们说,谁种得好,谁就接班。大弟子想第一个种出莲花来,他接过古莲子飞奔而去,找把锄头刨坑,把莲子种在了雪地里。莲子种上后,他每天去看,过了好久也没发芽,他失去耐心,生气地刨开地,并摔断了锄头。第二个弟子先翻阅了种莲的书籍,学习了种莲的知识,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