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个性”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观点,许多学校在表述、诠释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发展个性”,并把“发展个性”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什么是“个性”?为什么要“发展个性”?怎样去“发展个性”呢?  相似文献   

2.
“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一、“个性差异”及其对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个性”(individuality)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概念。作为教育学概念的“个性”,笔者已有所述及①。本文试从...  相似文献   

3.
在张扬个性的时代,“有个性”往往被视作是“有创意、有发展潜质”的评语。有不少初涉职场者也被告诫:保持“独特个性”,无论是求职还是职业规划上都能有“先声夺人”的优势。可现实给他们的印象却截然相反——很多个性鲜明的人在职场上并不被看好,甚至是四处碰壁;而一些没有多少个性的人却如鱼得水,更容易获得成功。在飘扬着“个性”旗帜的职场上,同样也有适用于颇得“中庸之道”真传的“无个性”的生存法则的土壤,职场“无个性”时代已悄然到来……“无个性”就是“个性”各行各业的分工协作越来越紧密,竞争力更多的是来自有如军队般整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教学大纲、教育管理全国划一,形成了共性至上的群体性原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完整的、和谐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逐渐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统一标准”对人才培养的制约;认识到社会发展不需要“统一”或“标准”型人才。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社会应该建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育体制的共性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特点针对艺术教育而言尤为值得引起重视.文章意 在提出艺术教育中“个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少中小学校在逐渐明白“全面发展不等于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之后,“发挥特长”的教育逐渐丰富起来。这无疑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一大进步,是值得称道的。但是,经常在报刊上看到将发挥特长与个性培养混为一谈,用“发挥特长”的教育代替“个性发展”的教育。这不仅反映了我国个性教育理论研究严重匮乏,而且反映了个性教育实践的偏颇,需要提出来认真加以研究。首先,我们要弄清发挥特长与个性培养之间的关系。所谓发挥特长,一般的理解是,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优势和爱好,在某一项或某几项专门才能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基  相似文献   

7.
人是富于个性的。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得好:“我们不是棋盘上的小卒,哪怕最重要的也不是,而是有个性的人,棋子与有个性的人,这完全是两码事。”因此,无视个性的、整齐划一的教育不是“发展个性”的教育,要真正实现“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经常强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那么,什么是“个性”?怎样正确理解“个性”一词的含义?认识上的偏差可能导致行动上的失误。因而,很有必要从“个性系统论”的角度来全面认识和把握“个性”这一概念。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体和心理特征的系统。注意这是个“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其中又包含着紧密相联的四个子系统,它们是:个性身体特征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个性倾向动力系统和自我意识系统。如下框图所示: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12,(10):9-9
国内首个以“助力青少年个性成长”为目标的民间奖学金——“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日前在贵阳一中颁发,共有100位学子受惠。这个奖学金采用百分制评价:个性40分、聪明15分、善良15分、勤奋15分、健康美丽15分。它旨在呼吁社会“关注个性、尊重个性、保护个性”,培养“个性学子”。  相似文献   

10.
在班级管理中,个性显露,我行我素,性格“偏激”的个性学生是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棘手”问题,不放弃、关爱、耐心引导可以成为顺利教育个性学生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提倡个性文 ,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真实表达 ,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生的个性文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①创造性 :它有着与别人不同的个体思想、体验和认识。②真实性 :作文是学生本人原始、真实感受的语言表述。③想像性 :文章中融入了学生特有的灵气、童真和个性色彩。但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拷贝文”较多 ,个性文很少。一、“个性文”缺乏的原因1.目标过高 ,学生望而生畏根据新的《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小学生的文章应是“写话”和“习作” ,是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像作文和应用文 (日记、…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的“个性”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学的“个性”概念东北师范大学杨兆山培养人丰富多采的个性,促使人的身心健全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因此,究竟什么是人的个性,如何培养人的个性,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思考、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但时至今日,对于"个性"这一...  相似文献   

13.
苟欣 《四川教育》2009,(12):14-15
有人常说:“班集体既町以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也可以成为扼杀个性发展的泥潭。”的确如此,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强调统一、忽视创造性的培养,强调“管理”、忽视“疏导”……这些都会使学生形成沉闷压抑的心态.不仅不能激发学习动力,还会窒息才思、灵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从而扼杀个性。  相似文献   

14.
王迪 《学周刊C版》2014,(7):236-237
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在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中,可以采用“多术”“多法”,去适应、发展、成就参与者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个性主题在中国的特定时期——“五四”时期的出现,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发展潮流,故能迅猛地成为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化主流,引导着中国知识分子奋勇直前。但由于中国的个性与西方的个性有着不同的内在本质,也由于中国知识分子有着西方知识分子不同的文化底蕴,更由于中国的个性主题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历史现实,因此,中国的个性主题不能象西方个性主题一样始终占据着文化的主导地位而只能是昙花一现,最终归于寂灭。虽然如此,“五四”时期个性主题的出现,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从睡梦中被唤醒,以百倍抖擞的精神努力奋起,推翻了原有的旧秩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6.
“哇噻!这GG好有个性!”“真是帅呆了,酷毙了,简直无法比喻了!”……怎么样?这些句子用词够另类吧!可有谁能想象出它们竟出自21世纪青少年之口?试问,这些就是个性吗?  相似文献   

17.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孩子们的“个性”几乎全部被抹杀,可社会的发展却要依靠与众不同的观念来推动.人们总认为高三就是为了高考而存在的,其实不然,高三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各方面都有益。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双辽县教科所薛振臣双辽县第三小学王桂琴一、“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即人的“全面发展应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即人的道德、智力、体力、才能、...  相似文献   

19.
露脐衫,吊带背心,皮短裙已不是什么新鲜装束;男生留长发,女生挂佩件我们也早已司空见惯。这根本就是张扬个性、轻松游戏的年代。“个性”几乎成了每个年轻人挂在嘴边的字眼。  相似文献   

20.
学生喜欢有个性的老师,而每位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都有着他的自身契机和历史渊源,“四有”教师会让我们的教学“个性”起来。“四有”教师是指教师要具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